APP下载

清末士绅黄庆澄赴日考察对温州教育近代化的影响

2018-01-27温州医科大学浙江温州325000

名作欣赏 2018年20期
关键词:温州日本数学

⊙王 芳[温州医科大学,浙江 温州 325000]

清末,随着温州的开埠,外来势力大举进入的同时也引入了新观念,为温州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之下,温州不乏学贯中西、走在时代前列的教育家。他们受前人经世致用学风的熏陶,摈弃了盲目自大的传统心理,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努力吸收现代西方文明,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他们在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西方国家的强盛和西方教育的先进,开始把目光从圣贤经典转向域外世界,从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中探寻改革中国教育的良方,并将之付诸实施。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走上了向西方学习的道路,富国强兵,迅速地开始近代化,这些变化对19世纪60—90年代即洋务运动时期的中国人影响很大。自1871年中日两国签署《中日修好条规》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后,两国先后互设外交使馆并互派外交官常驻,自此两国间官员、学者、文人往来络绎不绝。

一、黄庆澄赴日考察

黄庆澄于光绪十九年(1893)五月初四出发,七月初四返回上海,整两个月,在日参观各地设施,考察民情风俗,并接触各界学者名流七八十人,与他们讨论时事、汉学、算学等问题。黄庆澄用异域之眼看日本,并反观中国,他能够把日本已经做过的事情和中国应该做的事情联系起来考虑,形成自己的思想。“我中国自道、咸以来,柔远之道,中兴诸公亦几费擘画从而效之,不亦可乎?庆城曰:是又不然”①,因为“夫君子之观人国也,必洞观其上下实在情形,反覆推勘,然后悉其利弊所在”②,他认为不能全盘西化,必须根据该国的国情去反复推敲利弊之后学习适合自己国家之道。他评价日人“喜动不喜静,喜新不喜故,有振作之象,无坚忍之气。日人之短处在此,而彼君若相得以奏其维新之功者亦在此”。总结中国人:“若夫中国之人,除闽粤及通商各口岸外,搢绅先生则喜谈经史而厌闻外事,其百姓则各务本业而不出里闾。中国之士之识则太狭,中国之官之吏则太单。”他认为明治维新的成功在于日本民众不固守成规,喜新鲜事物,而中国人闭塞守旧,排斥外来事物。针对中国的现状他提出:“为今日中国计,一切大经大法无可更改,亦无能更改”。黄氏的解决方法是“但望当轴者取泰西格致之学、兵家之学、天文地理之学、理财之学及彼国一切政治之足以矫吾弊者,及早而毅然行之”,“以彼之长补吾之短,则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③。姑且不论黄氏的认识是否正确,他的态度是他所处的环境所造就,代表了清末士绅阶级一方面拥护封建王朝的统治,另一方面积极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的中体西用的思想。他把“泰西格致之学”放在第一位,可以看出他科技救国的思想,并充分体现在他日后创办《算学报》、著科普读物、管理实业学堂等行动上。

二、黄庆澄赴日考察对温州教育的影响

(一)创办《算学报》,开数学教育先河自清末始,温州地区普遍形成了重视学习数学的社会风气和教育传统。1830年代,清末数学家李锐的弟子黎应南到平阳县任知县,六年间一直坚持算学研究。他身体力行带头研习数学的行动,在平阳广为传扬,在知识青年中产生了较大影响。黄庆澄的老师孙诒让、金晦就是精于算学的学者。孙诒让于1895年在瑞安发起创办了中国近代最早的数学专科学校之一的“瑞安学计馆”。1897年,从该校毕业的首届部分毕业生在瑞安成立了地区性数学学会“瑞安天算学社”。④黄庆澄深受影响,他认为算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要强国必须从算学抓起。在日考察期间,他参观长崎寻常师范学校看到几何器具时感叹“学几何时无处觅购,现得全阅一过,为之一快”。并和中和学校习算学的石碕政氿校长“谈算良久”,可见黄对于数学的爱好和关注。1897年黄庆澄回乡在温州府前街创办《算学报》,把算学以大众传媒报刊的形式向民众传播。他在创刊“公启”中表达了科技救国的愿望:“窃惟时局艰迫,外患迭乘,海内之士如知言学,庆澄自惭驽劣,无裨于时,爰竭绵力,特创兹报,翼为格致之权舆,以辟黄人之智慧,负山填海,讪笑不辞,惟当世大雅,有以教之幸甚。”⑤自1897年7月至1898年6月,每月出一册,共十二册。第一册内容为四则;第二册为比例;第三册为开方提要;第四册至第十册为代数论一至七;第十一、十二册为几何第十卷释义一、二。⑥《算学报》文字通俗简练,叙述注重结合图解,并且列有颇切实用的应用题,使人读来便于理解和学以致用。与老师孙诒让开办瑞安学计馆培养数学专业人才相呼应,黄庆澄的《算学报》则起了普及数学知识的作用。

《算学报》第二期起在上海设立分馆,并且据1901年日本横滨出版的《清议报》合编本,记当时和该报有交换关系的报刊中,也列有《算学报》。⑦可见,它在当时不仅在温州产生影响,甚至已流传至国外。《算学报》作为数学专业杂志,实是近代中国的第一份数学期刊。⑧梁启超编的《中国名报存佚表》在“丛报”栏下列有《算学报》,杜石然编的《中国科学史稿》(下册)称之为“我国科技刊物之肇始”。

近百年间,温州出了这么多的数学家,与黄庆澄积极传播数学教育是有直接关系的。我国最早的数学传播者之一、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姜立夫就是受到姨父黄庆澄的影响而走上数学道路。他在考取庚子赔款留美时,就明确决定以数学为攻读方向。此后涌现了苏步青等一大批国内外著名数学家,形成了现代温州数学家群体,在中国现代数学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追根溯源,不能不说是黄庆澄开了数学教育风气之先河。

(二)著书十余种,普及科学知识《东游日记》中多有与中日名士谈论汉学、往书肆购隋唐以前中国已佚古书的描述。黄庆澄虽然看到日本的发展,主张维新,主张改良,但并不是全盘西化。中国自古以来是以优势文化姿态俯视周边诸国,黄氏是1894年中甲午科顺天举人,1904年参加礼部考试也可以看出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除了在数学方面作出开创性的贡献外,还在史学、哲学等方面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1898年,黄庆澄在温州城隍庙底着手创办《史学报》。他约集专家学者撰写文章,月出一册,内容有中国史、西洋史、日本史及中外政治家言论等,为我国最早的史学专业杂志。第三期起改名《瓯学报》,内容除史学外,增入地理学、哲学、政治学、算学,成为综合性的杂志。除了《史学报》《算学报》两种期刊外尚有由《算学报》抽印的《代数钥》七卷、《几何第十卷析义》二卷,还撰写出版了《平阳黄氏数学启蒙》《比例新术》《开方提要》《时蒙务求》《训蒙捷经》《中西普通书目表》《中国四千年白话史》《湖上问答》等多种书籍。其中《训蒙捷经》是语文识字的初等读物;《中西普通书目表》是目录学著作;《中国四千年白话史》系统讲述中国通史的讲义,不但全用白话行文,且刻本有断句,在当时也是开风气之先。涵盖种类繁多,可见黄氏知识的丰富性和普及基础教育的用心。

(三)担任蚕桑学堂堂长,致力实业教育,推广农业技术自古以来世界蚕业首推亚洲,亚洲则以中国为最,而中国又以江浙为盛。而至近代,日本蚕丝业发展迅猛,其原因在于日本能不断从国外引进先进的养蚕法,同时国内又有一批致力于蚕业研究的人才。19世纪末,蚕瘟(微粒子病)蔓延,日本人学习法国技术,采用600倍显微镜逐一检验蚕种母体,淘汰带病蚕种,有效地控制了蚕瘟。而在中国,由于蚕病的蔓延,蚕业生产衰退,蚕丝质次价昂,出口日减,蚕利被日本所夺。有识之士认为设馆传授推广日本新技术是一条有效途径。⑨因此1897年孙怡让创办永嘉蚕学院,“搜集历来相传的中国种桑养蚕古籍,兼乎近代新译出版的法、意、日各国蚕桑学书作教材,以资教习”⑩,1901年更名温州蚕桑学堂并推荐黄庆澄担任堂长(1901—1904),致力于科技实业教育,他在校务之余,每年向外地购桑苗十余万株,以低价分售于农民种植,结合实际推广蚕桑技术。每年向外地采购桑秧十余万株,以低价分发百姓领种。他推广实业教育这一举措与当时国家的实业兴国口号不谋而合。

温州士绅黄庆澄作为地方性知识分子,当面临世界变动时,可以敏感地感知并行动,东游日本,他洞观日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现状,回到地方,把所学所感付诸实践,运用近代媒体进行推广,实业救国。他是近代知识分子的一种典范,他用一生去实现救国的同时也完成了自己的理想,对温州教育近代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①②③〔清〕黄庆澄等撰,陈庆念点校:《东游日记·湖上问答·东瀛观学记·方国珍寇温始末》,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④胡毓达,洪振杰:《解开温州“数学家之乡”的谜底》,《温州日报》2011年7月14日第C01版人文周刊。

⑤《算学报》,温州市图书馆藏。

⑥ 洪震寰:《〈算学报〉与黄庆澄》,《中国科技史料》第七卷1986年第5期。

⑦张静庐辑注:《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初编)》,中华书局1957年版,第88—89页。

⑧胡毓达,任伯强:《〈算学报〉——近代中国第一份数学期刊》,《科学》2002年第6期。

⑨吕顺长:《清末浙江与日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2页。

⑩孙怡让:《为创办蚕学馆告温州同乡书》,见《孙怡让遗文辑存》。

猜你喜欢

温州日本数学
日本元旦是新年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探寻日本
好玩的温州乐园
《黄金时代》日本版
手工艺·温州发绣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民营制造业之都”的“跑路”效应
“民营制造业之都”的“跑路”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