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越南京族舞蹈之管窥

2018-01-27钦州学院人文学院535000

大众文艺 2018年11期
关键词:京族越南舞蹈

刘 喜 颜 彦 (钦州学院人文学院 535000 )

京族作为越南最大的民族,人口占了越南总人口85.7%。京族人民遍布全国各地,在长期劳作和生活中,孕育了多彩的文化。京族舞蹈也不例外,衍生了灿若繁星的舞蹈种类。按照舞蹈的形式分类,京族舞蹈包括了宗教舞、宫廷舞、传统歌剧舞和民间舞蹈。宗教舞包括了佛教的陆贡舞等2种舞蹈和天主教的帝王生活舞等5种舞蹈;宫廷舞包括了诸侯来朝舞等6种舞蹈;传统歌舞剧包括了嘲戏舞等2种舞蹈;民间舞蹈包括了濯婆跳大神舞等12种舞蹈。按照舞蹈的区域分类,永福有仙舞等3种舞蹈; 河内有划船舞等6种舞蹈;北宁、北江有虎舞等5种舞蹈;河南、南定有仙舞等四种舞蹈;。太平有教旗舞等6种舞蹈;海防有四灵舞等2种舞蹈;清化有春伐舞等7种舞蹈;艺安有扇舞等2种舞蹈;河静有将班舞1种舞蹈;广平有四灵舞等4种舞蹈;平定有濯婆舞等2种舞蹈;胡志明有影舞1种舞蹈。虽然越南京族舞蹈的种类繁多,但是本文仍然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越南京族舞蹈的特点。

一、 重乡情

古称越族的京族人,远古时期已经定居在越南北部及北中部。他们以农业、种植水稻为主。除了水稻,还种植玉米、红薯、葛薯、豆以及种植工业植物如:棉花、蒲草、咖啡树、茴树、桂树、漆树等等。京族还饲养大型、小型家禽用来耕种和日常食物需要。海产业、林业、盐业、交通运输业都相对发达。京族人还擅长编织、刺绣、纺织、手工、工艺品和生产陶器、家庭用具、建筑材料、金属铸造等.所以,长久以来,越南的文化一直跟农民、水稻种植以及乡村有关。直到现在,越南京族人口的70%都是农民,他们在长期的劳动与生活中创造了灿烂的舞蹈文化。

越南国家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阮志坚博士在《越南的传统文化与民俗》艺术中提到“由于多种原因,红河平原上的越族人的民俗作品中的艺术空间是村寨,艺术中的大自然因此与村寨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意味着村寨是越南京族人民的主要生活场所,他们的劳作与生活就在这片乡土上,她能滋养与其他国家异样的生命与别样的爱恋,为舞蹈的流传奠定坚实的基础。“据统计,在548首《南部民歌民谣》的爱情篇章中,从A到E的顺序依次为:75次描写河流的景象,50次描写大海的景象,9次描写洲渚的景象,10次描写灌渠的景象”。鉴于东半球民间中音乐与舞蹈的密切关系,舞蹈所要表达的意境与情感必然与自然相连,而重乡情。

越南舞蹈学院教师陈德远、冯远葵在《京族舞蹈教程》一书中总结与归纳了京族舞蹈手型、手位、脚型与脚位,其中既有表现乡村生活的橄榄步、书生步、吟诗(女)、吟诗(男)、摘桃、织布、挑灯垂钓、挑灯照明、钓鱼、射箭的舞蹈造型与动作。也有模仿大自然中动植物的舞蹈动作,如鸟飞、鸟鸣、野鸡步1(中文直译)、野鸡步2(中文直译)、荷花。还有从乡村庙会、民俗节日活动中提炼的醉步、空手舞、踏步、弃步、木鱼舞、鼓舞、甩丝绸、扇舞等舞蹈动作。

越南京族人民怡然自得生活于农业、手工业带来的乡村生活中,那一针一线、一鸟一鱼、一米一粟都能给京族人民以亲切感,乡情成为京族舞蹈流露出来的主要情感。

二、 崇信仰

京族的民间信仰是贡奉祖先、神仙、村庄城隍、国家有功之士及农业信仰。佛教在公元后从印度和中国传入,成为李朝的国教,在陈朝时深入京族人的心灵。道教在黎朝时期从中国传入,北属初期,与各民间信仰融合。

越南人的神灵崇拜与信仰,是越南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图腾崇拜、城隍崇拜、土公信仰、财神信仰都是我们了解和研究越南民间民俗传统文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而且阮志坚提到“一直以来,供奉女神就是越南人意识中的习惯,沿着越南从南到北,一路上人们都会看到很多供奉女神的亭、殿和庙宇”,这其中南部越族人流行着祭母信仰中的两种跳神仪式,北部盛行着壮观的迎神庙会(迎的就是鲸鱼神,而濯婆舞蹈就与供奉鲸鱼的习俗紧密相连)。越南京(越)族的传统节日、民俗活动大多与宗教信仰分不开,举办场所也多在亭、殿和庙宇之地开展。使得越南京族民间舞蹈与风俗、礼仪紧密相连,如《京族舞蹈教程》一书中提到,某些带押韵的舞蹈游戏与供奉湖神的风俗紧密相连、重唱舞与供奉春蓉公主紧密相连等等。

越南京族舞蹈中的崇信仰还可以从动作中得到印证:舞蹈中双手合十、队形变化中的千手观音造型以及舞蹈道具中庙会的背景使用。信仰在这一刻已深深的烙印在舞蹈的灵魂中。

三、 舞圆韵

在越南舞蹈高等学校2017年举办的越南舞蹈演员展演视频中可以看到,越南京族舞蹈展示的种类有扇舞1(红白扇)、扇舞2(绿扇)、四灵舞、仙舞、春伐舞、弹棉舞、扇舞3(黄扇)、荡仙舞、铜雀舞等。

其中舞动圆形姿态的动作有:

1.扇舞1(红白扇)中,手执扇子,转动手腕使扇子形成圆形姿态;队形变换中,双人形成类似于中国古典舞中顺风旗姿态对转;队形变换中,以一人为轴心,四人转圆圈;与中国京族舞蹈中类似的轮指手指动作;与中国古典舞的小五花转动类似的手腕动作。

2.扇舞2(绿扇)中,类似于中国古典舞风火轮过程之一的划半圆;把扇子从腰腹间打开至头顶并下胸腰,形成划半圆形态;

3.四灵舞中,划八字转动斗笠形成圆形;类似于中国古典舞中圆场的走台步伐;利用圆形转动规律配合身体之转动来转动斗笠形成各种圆形舞姿。

4.仙舞中,双人舞的自转与对转结合;抖动铃铛划圆。

5.春伐舞中,旋转花伞自转与对转;伞靠在肩上的自转与群舞中的队形转圈;以及会在地上的转伞和弯腰前进的转伞。

6.弹棉舞中,双手在胸前交替转线之形态动作;描写众人围着棉花来回弹动旋转的欢乐场景;还有手举竹竿以及交替使用竹竿弹动棉花的协作画面。

7.扇舞3(黄扇)中,与扇舞1(红白扇)中类似的动作:手执扇子,转动手腕划八字使扇子形成圆形姿态。

8.荡仙舞中,类似于中国古典舞中圆场的走台步伐;类似于中国古典舞中云手的形态,只不过手型变成了类似于中国民族民间舞中傣族舞的孔雀嘴之造型。

9.铜雀舞中,手位变成了类似于中国古典舞中的双托掌,手型略有不同,是类似于中国民族民间舞中傣族舞的女性的掌型,拇指并没有完全打开,而是稍微向掌心靠拢。

舞圆韵之成因,或许与以下三个因素有关:第一应该是受到了中国传统审美“外圆内方”的影响。其次是上文提到越南的宗教信仰有佛教与道教,这两大宗教的审美或多或少都与圆形有着联系。最后的因素就是艺术从生活中来。如弹棉花的劳作就有很多的圆形动作而形成舞圆韵弹棉舞;下雨撑伞时,抖落雨水本就有转动伞的动作,提炼出转动花伞的动作就不足为奇了。

四、 展乐感

从地图上观察越南,形状是“S”形的,两头宽,中间细。林宝在《东盟十国文化 越南 山与海的唱和》一书中有一个有趣的比喻“越南似一幅担子,纵贯南北、绵延千里的长山是坚韧的扁担,广阔的红河平原和湄公河平原是两只硕大的装满丰收的谷筐。”。越南多山、多河、靠海,既有山地河谷,也有盆地平原,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多样的地貌赋予了她丰富的物产资源。这些都为越南产生积极向上、欢快愉悦的舞蹈艺术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越南北部流域的越族(京族)居民以耕作水稻为生;中部沿海地区以渔业为生;南部居民除了种植水稻,也以渔业为生。越南人民对人与自然的美好关系深信不疑,满足当前的生活现状,因此在舞蹈艺术中展现出快乐的情感。阮志坚在《越南的传统的文化与民俗》中引用了越南京族文化研究专家高春辉教授评价越南人对待大自然的态度是说的一句话:“性格温和、婉转、灵活、柔韧如水,适应能力极强,那是我国民族的优越性和生存的秘诀”,这一席话应当可以为越南京族舞蹈擅长“展乐感”这一观点提供依据。

从越南留学生裴氏金雪、黎玉燕英提供的越南京族舞蹈各种视频中可以直观感觉,京族舞蹈主流是展现本民族快乐的情感。舞蹈音乐大多明快跳动、旋律优美,舞蹈演员的肢体流动有张力,眉目间浮现喜悦感,整体给人愉悦感。

越南京族舞蹈遍布越南全国各地,种类繁多,每一种舞蹈都展示特殊的精神与文化,要想获得更透彻的分析与归纳,则必须深入越南实地进行考察。了解与研究越南京族舞蹈的特点,有利于中国京族舞蹈的寻根问祖,为中国京族舞蹈的传承与保护提供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1](越)陈德远 (越)冯远葵《(越南)京族舞蹈教程》[M].越南河内:民族文化出版社,2013.10.

[2](越)阮志坚著,郑晓云编《越南的传统文化与民俗》[M].云南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01.

[3]罗长山《越南传统文化与民间文学》[M].云南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04

[4]林宝《东盟十国文化丛书 越南 山与海的唱和》[M].广西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6.10.

猜你喜欢

京族越南舞蹈
广西京族舞蹈语言的审美意韵
读图
越南Vedana餐厅
悠悠独弦琴 渺渺海上音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少数民族音乐
京族海洋文化之观
越南百里“银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