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何以呈现艺术的高贵精神情怀
2018-01-27翁妙莹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510006
翁妙莹 (广州大学 美术与设计学院 510006)
一、艺术呈现过程
首先,呈现艺术这类活动,实际上是由艺术的创作主体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段精心劳动所完成的,这类劳动实质上是高层次的复杂精神劳动,也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文明建设,因此,要求作者具有非厚的生活基础,具有对生活底底蕴敏锐的发现力和对生活事件的,自然风光,人物言行等等客观审美对象的形象洞察力,其次要求作者具备对生活由表及里从而揭示主旨,表达情感的组织构思能力。
二、艺术作品中的高贵精神重要性
悲悯、宽恕、关怀、同情、忏悔和赞叹等等这一类情怀实质上给人们赋予真善美的丝丝感受,只有高素质并且满怀艺术创作社会使命感责任感的艺术家和作家才能体恤社会生活最真善美的一面,从中汲取创作灵感。以这位被评为文化部百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罗中立为例,他为守粪农民的木讷,执著,诚朴而产生极大的创作冲动,从《守粪农民》到《粒粒皆辛苦》,再到《生产队长》,罗中立感激那些苦苦地支撑着这个国家,饱经生活风雨后坚守做人本分的父辈,对他们有深沉的爱与敬意。最后他决定把人物的帽子去掉,身份去掉,变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取名为《我的父亲》 。该作品饱含深情地刻画出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深深地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创造真善美的人可以是个看起来粗俗鲁莽的人,但他必须高尚的热爱生活的,怜悯弱小真诚可爱,可能并不完全汰俗,会养性,又明理,感同身受,只是想换了个方式对创作的对象传达缕缕爱意和钦佩之情。又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五情发而为辞章,神理之树也。“文章是感情流淌的结果,缺少感情的作品,必不能激发阅读的兴味,也不能产生打动人的力量。感人心者莫先于情,这样的真情流露的创作过程,要求创作主体能有一颗善良的心灵,品德高尚的个性,具备对社会最底层艰苦命运的劳动群众的关怀之心,使作品产生经久不衰的艺术的魅力,并呈现高贵艺术情怀。
呈现完整的艺术作品毕竟是个漫长的活动,一张赋予美感细腻和打动人的艺术作品的制作要求一个专业的创作主体具备高素质的艺术涵养,懂得深入,积累,研究和认识生活,在生活中提取有意义的创作素材,进而提炼题材创作出有意义的艺术作品。怜悯可以是充满人性的光辉描绘出“流泪撒种”者的务实和梦想的米勒油画创作《播种者》,同情可以是何家英为反映中国的农民祖祖辈辈生存环境的艰苦的举世创作《山地》,宽恕可以是伦勃朗表现极致属天的慈爱与怜悯有能力化死亡为生命的《浪子回头》……这些大家们选择了亲情,农民,工人等等作为创作的重要题材,他们愿意探究社会最底层的生活,从生活中提取真善美,凭借自己高超的专业素养,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结果,利用写实的手法细致地表现主体,透过这些真实的表面现象赋予观众深刻的联想。
三、艺术作品中的高贵精神之表现
倘使要使别人感动,首先要自己感动,《大卫》的素材来自《圣经》,这个英雄的故事曾经感动过先于米开朗琪罗的佛罗伦萨的雕塑家那太罗和委罗基俄等,他们的雕塑创作中是选择大卫战胜沙场之后加以表现的。而被“大卫”这一创作素材所感动的米开朗琪罗作了全新的题材表现,打破了传统的艺术处理题材的习惯,致力于大卫战斗之前的意志的张扬。这种选择也正是米开朗基罗胸围有力的艺术风格的必然结果。总之,构成高尚情怀的艺术作品内容的题材多种多样,要丰富和发展艺术创作,创作主体要敢于对题材的不断开掘,这不能不引起艺术家们的注意和关怀。
最后,人与人之间,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必须要有一种行为规范来调控和制约,因此产生了道德。在先秦的典籍中经常议论美与善的范畴,两者联系尤为紧密。美即善,善即美,艺术与道德常被看作是一体而两个侧面的关系。我们先来看看我国由来已久的艺术家如何诠释艺术作品中的真善美。在敦煌石像中,大家都好奇,关于大足石刻宝顶山石窟中“地狱变相”组雕中的一尊“养鸡女”石像,这组石像在”地狱石像“里略表现安详和谐,与脑海中的地狱画面截然不同,可为什么古人选择要这样表现地狱呢?原来佛法认为:养鸡,鸡要吃虫,即为杀生,养鸡为卖,纵人杀生。杀生为佛理不耻,违背“十善”之首即:“不杀生”而且“纵”(鸡)而有“争”(二鸡夺食),坏世风。“争”则“离”,此女意“邪”,也就是不按照佛祖训导的伦理道德生活。艺术与道德的联系,在再现艺术中表现得较为突出,孔子重视的艺术的社会道德教化功能在中外古今,道德观念总是会渗透到艺术作品中去,无论是经典电视剧中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渴望》,还是油画作品《狼牙山五壮士》,《父亲》或是中国名著中的《红楼梦》,都绽放出作家所作出的道德评价,通过作品中鲜明的人物形象情节向广大观众读者传递道德美,同时又蕴含着一定的社会教育作用,通过对各个领域的艺术作品的认识积累,对中年老少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艺术家在描写自然风光中调剂人们的精神生活同时应注重艺术创作主题思想带给观众的后生活启发性,注重道德美的呈现,并具备一定的社会教育意义。
四、结语
善意的传达,具有高贵情怀的作品不一定是四面发光,温暖清新,而是更侧重于内容的主题思想,传达的主题思想是否为正能量,并不为画地狱而画地狱,并不为画父亲而画父亲,它们带来的信息一定是有深沉的启发性,对某领域思想必定是有教育意义,必定会潜移默化的影响观众心灵。因此,艺术家在创作构思时应注重对人性美德的诠释,实现艺术的审美价值。
参考献文:
丁涛.艺术原理[M].江苏美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