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汉文化的藏剑簪设计之美
2018-01-27陈雅洁陈旻瑾江南大学设计学院214122
陈雅洁 陈旻瑾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214122)
藏剑簪是根植于汉文化的创新型文创产品,将汉文化中服饰文化的簪作为切入点,汲取汉文化在哲学思想与美学意境上的理念,以木材为主要原料作为产品载体,通过材质、纹理、造型、工艺等为媒介进行表现,纯净自然。藏剑簪探寻了产品实用价值与美学价值之间的平衡点,以人的审美活动作为设计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表达出当代设计者对产品与人行为方式、思维意识的思考和研究。
一、汉文化与藏剑簪的设计理念
1.汉文化的内涵
汉文化在时间上,不是历史上某一时期所形成的特殊文化形式,而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而产生出来的一种文化共识,深深扎根于民众的内心,并对其生产生活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汉文化是一个浩瀚的系统,由元知识、元理学的哲学层面起,到罗列事实的具体科学,再到与人日常休戚相关的社会文明,以及文学艺术音乐等各种艺术表现形式。“汉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时代的需求,现今设计也离不开当今文化的趋势”汉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元素,其内涵更具包容性。
2.藏剑簪的设计理念
清代李渔的《闲情偶寄》中写到“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此二物者,则不可不求精善。”簪与耳环是古时女子极为重要的首饰,虽说美人在骨不在皮,但也需戴珠顶翠修饰声容。在当代科技社会中,机器大工业和计算机辅助技术使生产效率全面提高,社会民主化进程加快发展,应运而生的多元文化激烈碰撞交融,人们的思想观念得到空前的繁荣与提升。正如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所说“美学跟着目前精神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接近的潮流前进。”藏剑簪,藏刀藏剑,反映了传统中庸之道的藏而不漏,折中调和。以簪为引,体现出中国人的中正平和,韬光养晦。折射了“藏”的哲学。作为新型的文创产品,以精巧而富有创意的设计、沉静而古朴的风格传达人、社会文化以及环境三者间的美学关联。
二、藏剑簪的设计之美
1.藏剑簪的形式美
《考工记》记载:“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从这句话不难看出,材料在制作器物时的重要性。在古代,木材往往是匠人们制作器物时优先的选择。木材本身给人的朴素自然之感也符合汉文化的内在精神体现,藏剑簪的设计在材料上选取木材,较为朴素,也较为亲切。当代所设计的发簪在功能上不应是用来炫耀财富的器物,应是对美的诉求,对产品使用体验的良好感知。正因如此,木材是最符合需求的材料,与现代的手工技术和部分现代材料结合,形成了不同于古代发簪的新的风味。
“黑、青、赤、黄、白”即通常所说的五色,这五色对应着五行,也是藏剑簪制作的首选颜色。木材本身作为一种天然材料,纯净自然。不同的木材种类本身就具有自身独特的纹理和气味,以及密度和含水率等特殊的物理指标。每种颜色所给人的感觉和所传达出来的寓意不尽相同,在制作时汲取古时匠人的传统工艺,让传统工艺穿越时空与当代产品相结合,如采用髹饰、雕镂、雕漆等传统工艺,与汉文化质朴的美学观念完美契合,更加丰富了藏剑簪的色彩表现。
造型也是彰显藏剑簪形式美的一个重要的设计点。造型设计的环节需要仔细考究,结合汉文化的传统意象,转化成能呈现在大众面前的产品成品。藏剑簪的基本外形和日常所见到的发簪类似,但藏剑簪内内置刀条,故名藏剑。刀条为一毫米厚的白钢抛光打磨而成,簪子内部镶嵌磁铁。磁铁是内嵌至刀鞘里面的,内嵌磁铁可以从刀鞘内部吸附住刀剑,借此可以加强簪子两部分之间的牢固性。当使用时间长导致吞口开始变松时,内嵌磁铁可以保证在佩戴着簪子跑跳做运动的时候,藏刀藏剑不至于自己甩飞出来。独特的造型设计使藏剑簪体现了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结合。
2.藏剑簪的意象美
中国传统艺术中常托物言志、寄意于物,藏剑簪的设计常选取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作为设计元素,蕴含着丰富的寓意和象征内涵。农耕文明的中国传统社会对自然有着一种独特的崇拜感,耕作中对土地的崇敬以及对时气的把控使传统的中国人对云雨有着独特的希冀,象征着如意吉祥的“云纹”是中国传统纹样中极受欢迎的图案之一。“云之韵”系列藏剑簪就是以祥云为创作意象进行的系列文创产品。设计者通过对祥云元素的提炼、设计,将符号化、标志化图形与实用产品造型完美结合,以流动的回转曲线作为纹样的基本构成,云头形融入卷草状流动的曲线,与整个云头造型相呼应,反映了曲折、空灵、回转、延展等审美特征,既具有端庄古朴之韵,又呈现现代设计美感。
竹子,自古在中国传统艺术里就有着极为丰富的寓意,被许多文人骚客幻化成有气节有品质的经典意象,反映了中国人对自身内在品质的向往。竹子在外观上简洁明了,具有一定的秩序感,简单而又有意义的造型也符合当代人简洁大方的审美需求。“竹之节”系列藏剑簪在对竹形态的提取和发展中,对传统形状和现代审美造型进行重新创造与设计。在打开的接口处,采用了具有祥云图案的钢圈,将祥云图案与竹子造型结合,竹子的气节与祥云的祥瑞相融合,蕴含了一种腾达、美好、幸福的寓意,体现了对幸福和自由生活的向往。
3.藏剑簪的意境美
“天人合一”是汉文化的主要哲学观,这样的思想理念也深深地融入了当代人的很多行为原则中,体现了人们对世间万物的理解与尊重。藏剑簪的设计中坚持“人为物本,物为人用”的原则,来达到人与所处的环境以及自然的和谐共处,返璞归真。
“白蛇·青蛇”款藏剑簪,以民间传说故事《白蛇传》为主题进行设计。设计灵感来源于梅雨季节时烟雨朦胧的西湖泛舟,斜风细雨时的断桥相遇,极具意境之美。在外形上提取蛇弯曲灵活的形态作为簪子尾部造型的主要设计点,在质感上选取纹理较为细密的木材。整个簪子无多余装饰,通过圆润简洁的造型与细密自然的木质纹理相配,装饰适度,繁简相宜,突出天然去雕饰的感觉,以营造故事之中的烟雨唯美。
“邂逅”款藏剑簪,同样以情感的诉说为出发点,营造产品的意境美。“邂逅”款并没有针对某一个具体的故事情节来展开设计,更多的是以综合的眼光来考量邂逅本身所传达出来的意境美,即那种不期而遇的欢悦。造型采用两组卷曲的曲线造型为基本设计母体,用木材打磨抛光,并调整两组曲线造型的大小、弯曲程度等,组合而成其最终形态。通过髹漆工艺,髹饰原始木料,使其触感更加光泽均匀,将曲线母体与雕漆工艺结合,表现出邂逅时的缱绻意境。
传统文化是现代艺术设计巨大的艺术之源,在传统文化中汲取设计意境的亮点,结合当代人的情感体验,对于营造藏剑簪产品的意境美有着重要的作用。设计师应以更加细腻的情感与富有想象创意的设计手法,通过对材质、色彩、纹理、气味、造型、工艺等环节的重组与创新设计,用无声的作品传达其内在的有声的思想,让产品本身诉说着汉文化所具备的意境美。
三、结语
作为一种创新型的文创产品,藏剑簪基于汉文化的内涵特征,取其形,延其意,将木饰品的形制、色彩、图案、结构、工艺与人们的审美、使用要求相结合,并融合时代内涵与人文特性,探究木簪创意产品设计的系统性方法。这对挖掘和研究中国传统饰品装饰,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髹饰工艺,推进中国传统工艺设计的传承与创新有着积极的意义和影响。
[1]祝楠,时倩颖,董春燕,葛梦甜,于楠沁.汉文化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03):176-178.
[2]丹纳.艺术哲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
[3]佚名.考工记[M].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4]李渔.闲情偶寄[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