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文化在当代家居产品中的传承与创新
2018-01-27陈彦辑浙江外国语学院310023
陈彦辑 (浙江外国语学院 310023)
一、竹家居产品研究现状
1.竹材研究背景
随着2009年12月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召开,世界各国对环保的高度重视,中国在世界崭露头角的同时也积极响应联合国公约会议,责任共担。竹子生长快,繁殖力、适应性强,生长周期短,三到五年便可以成材投入市场,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这一优势得到了国家、企业的高度关注。
我国是世界上竹资源最为丰富,也是竹林面积覆盖率和竹产量最多的国家,据记载全球竹子约有100属,约1000种,我国占37 属,约500 种。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竹资源生大国,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2.竹家居产品现状
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特别是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高新技术的兴起,沙发、塑料椅、不锈钢勺、塑料袋等具有新兴材质、新技术的家居产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挤压了国内传统家居用品的生存空间,在没有新技术、新设计引入前以竹材为主要原料的传统家居用品一度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传统竹工艺传承也曾一度徘徊在无人问津的边缘。
国内竹制品加工企业多以中小企为主,其加工方式仍多以手工坊的为主,其加工较木制加工技术含量差距大。竹材质可塑性较弱,同时受到竹节形态、硬度不一,竹子直径、厚薄不一,含水量不同等多方面的影响,使得国内大企业多以生产板材产品——竹地板、竹砧板、桌椅台面、竹筷等。以至于缺少形态上的变化,给人一种雷同的造型感,造成视觉疲劳,同时留下负面的心理定位——提到竹制品也就是竹地板、竹砧板、竹筷、竹桌椅等,给人们留下呆板、廉价的感觉,与其相关的产品、相关的品牌层次都不高的错觉,毅不利于品牌忠实度的建立。缺少传承与创新,有着中一定量的低端市场的占有率,走着OEM、ODM的营销模式,现今掌握着先进技术的欧美国家纷纷将合作厂商迁出中国,选在人力资源更廉价的越南、泰国等国,在大背景的国际环境下已然很难适应,高额的利润值碾压中国市场,当今低技术、低附加价值已经很难真正“走出去”。 自主设计、自主生产制造、拥有着自己的品牌和销售渠道,有着更高要求的OBM营销模式已跃然而上。
二、竹文化的概念与内涵
1.竹文化概念
竹文化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主要指历史上创造的一切有关竹的文化形式,主要包括历史上有关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2.竹文化在我国物质文化的传承
竹文化与中华文化密不可分,据文献记载我国是研究培育和利用竹子最早的国家。早在距今 6000 年前的仰韶文化中挖掘出土的陶器底部留有竹编织物的印痕,这便是关于古代先民如何利用竹最早的文物印证。
从古至今,竹子早已经渗透到华夏民族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用的日常家居生活当中。在着装方面有秦汉时期就出现的竹冠,竹簪、竹斗笠、竹伞;在食品方面有家家熟知的竹笋;在住方面有竹椅,竹凳,竹床、竹篱;在行方面有竹车、竹筏;在用方面有笥、筵 、笊、筅、竹筷,竹制品早已渗透在中国古代先民的日常家居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现今其中许多物品日常家居品已然让新一代的年轻人感到陌生,但竹制品依然活跃在当下中国人的身边,几乎一日三餐必备的竹筷,夏天家中常备的竹席、竹垫,防潮祛湿的竹炭包……
3.竹文化在我国精神文化的传承
“竹”有许多特质,使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站有一席之地。其性直、心空、节贞、坚韧的文化内涵在众多的诗篇、书法、绘画、音乐等作品中都有与之相应的题材记载,将竹理想人格化,反映了久远以来的价值观,常借竹反映内心的情感。并凝聚着精神文化,形成了特有的中国竹文化。
唐朝诗人白居易在《养竹记》中说道: “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 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 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 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竹,其性直,刚正不阿;其心空,虚心,竹皮厚中空;其节贞,以立志,有气节;其韧,坚忍不拔的人格特性。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其韧,竹材密度高,质地轻且坚固、抗弯、拉力强且韧性十足。清代郑燮(郑板桥)在诗文《竹石》中写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在心酸墨竹图上的题词“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倒,风吹不折。” 表现了其坚忍不拔的人格特性。
古往今来竹制品与人们的日常家居生活早已息息相关,从诗人白居易、苏轼、郑燮借物喻己的文学表达方式,赋予了竹子高尚的人文情操,与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刚正不阿、重气节、虚心谦和等人格精神密不可分,作为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之一,对华夏子孙影响深远。
三、竹文化在家居产品中的传承与创新应用
审美标准反映了价值标准,审美之争实际上是价值之争。美学具有文化象征含义,人们在审美过程中会从文化角度去理解造型的各种象征含义,试图理解它的价值象征、认知象征、道德象征等。中国传统的文化价值包括谦逊、刚正不阿、重气节、坚忍不拔等这些都在竹文化上都表现的淋淋尽致,无论是外在,还是究其内涵,都透着浓浓的东方古国的韵味。
“竹文化”折射出国人的审美,是二战后物质匮乏到丰富的物质再到如今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附加价值的良好体现,竹文化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当今的现代社会能否得到新一代人的广泛认同与接受,是竹文化能否传承的关键。家居产品是日常接触人群最广、最为频繁的物品,能否在现代家居产品设计应用上得到认可,直接关乎到当代年轻人能否接受反映最为直观。
竹文化是现代产品设计的借鉴对象,只有将竹文化与现代工业化的产品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实现传统文化的设计传承。竹子皮厚、中空、密度小,质地轻且坚固耐磨,具有较高抗拉、抗压的韧性,竹材的这些特性为设计留有了极大的表现空间。
1.传统工艺再设计
当下随着很多竹产品依旧沿袭着各地区传统的手工艺生产产品,已然不能满足于新一代用户群体的审美需求及功能需求。面对传统竹工艺产品的市场份额的缩小,使得传统竹匠急剧流失转投他行,传统的竹手艺处于濒临失传的边缘。尽管有国家企业的大力投入,未能传承与创新手工艺人依旧很难依存手艺生存。如何将其工艺与现代实用性、美观性结合是设计师解决这一重难点的途径与责任。
2.与现代材质结合
未经加工过的竹材天然、古朴清新,其表面具有特殊的纹理,经打磨后手感舒适,散发出一种亲和、幽静柔美之感,与其他现代材料搭配设计形成鲜明的反差,既保留了竹的古朴自然清新感又不失现代时尚感。与透明厚重玻璃相结合进行设计轻巧与厚重的搭配,玻璃的高反光效果透出打磨后清新的一抹绿或是与进深度加工的不同明度黄、棕的主板材料,其视觉效果和触感给人的多重方面的心理感受。与带有粗狂厚重质感黑色磨砂重金属相配比的设计,更易衬托竹质轻盈之感,与带有细腻白色金属质感与竹材的设计,整体现代时尚,符合年轻人简单清新又不失温馨的小清新家居风格。不失于返璞归真之感,生活就是要刻意追求简朴之风,良好的器物若是过于华美,就会流于俗套。
3.现代科技手段对材料加工再处理
在竹家居产品设计制造的过程中结合了现代碳化工艺处理竹材,处理后的竹材不易开裂、不易变形、防虫蛀,且保留了竹材的高密度、韧性好等特性,还具有一定的防腐性,其碳化过的竹材颜色深浅不一,可用在生活中常见的碳化板材为设计,丰富了产品的变化,为进一步设计提供材料技术上的支持与保证。
在竹家居产品设计制造的过程中应用了一种绿色生态环保型材料——竹纤维材料是通过高科技的手段从竹子中提取出来的,竹材多孔且自由相通,常在生活中主要用于织物面料中,生活中常用的竹纤维毛巾。
4.与文化相关的情感设计
贴近当代新一代年轻人的需求与审美的设计能更容易的走进这一充满活力接受度高的新群体,通过文化慢慢引领新群体,真正做到文化的传承,提升用户体验。
结合竹直、空、节、韧的特性进行设计,是情感带入的设计契合点。空,竹皮厚中空,经过的打磨碳化处理后,表面手感光滑,利用其本体形状——空,将横截面大小不一的竹筒,放入灯、水、空气为媒介为载体,作为承载的容器体现了空的存在,结合需求、可用性及审美将情感一步步带入以竹为载体,空的理念中来设计。
四、结语
我国是竹资源大国,竹资源优势明显,有着丰富的竹文化内涵,以开发竹文化家居产品资源为核心,打造具有中国竹文化产品的品牌,加强竹文化家居产品的开发,最终能做到竹制家居产品的良性推广,最终实现富有归属感的中国本土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