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治理视角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

2018-01-26王凯

教育界·下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社会治理基层党建高校

王凯

【摘要】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党治国理政的神经末梢,肩负着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职能,需要紧紧围绕高等教育改革要求,始终坚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贯穿在高校综合治理工作中,以党建工作创新引领和推动高校综合治理体系创新。

【关键词】高校;社会治理;基层党建;创新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立项研究项目“社会管理创新视角下高校党建带团建历程考察与路径选择”(项目编号:2016LSZ020);桂林航天工业学院2018年“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人才培养立体推进,‘三全育人党建引领”(项目编号:2018SQYR01);桂林航天工业学院2018年基层党组织建设品牌项目“人才培养立体推进,‘三全育人党建引领”(项目编号:DP180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基层是责任主体和工作基础。高等学校是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综合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高校基层党组织理应成为加强高校综合治理体系创新所依靠的最基本、最直接、最关键的力量。这就要求进一步明确高校基层党组织在高校综合治理体系工作中的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以党建创新引领推动治理创新,从根本上保证党在高校的领导基础。

一、社会治理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改革任务,并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表明了党中央对社会建设领域深化改革的新思考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

(一)社会治理赋予的新内涵

从理论上讲,社会治理是指在社会领域中,执政党和政府等公共力量、社会自治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及公民个人等多元主体,对与其利益相关的社会事务,通过互动和协调而采取一致行动的过程,以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行和满足社会的多元利益需求。基层社会治理,就是在党的领导下,政府和社会力量协同推进基层社会事务的管理和服务。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实现路径多样,通过制度创新,激发多元社会主体的参与活力,整合多元社会主体的资源力量,协调多元社会主体的利益关系,共同承担责任,最终达到和实现社会和谐、有序的良好状态。社会治理更加强调政府自上而下的管理和社会自下而上的参与相结合,通过多元主体的良性互动达成社会共识,实现对社会公共事务、公共生活的共同管理。社会治理的目标在于最大程度发挥社会力量和公民的积极性、主动性,畅通参与社会事务的渠道,以满足社会多样化的利益需求,造福广大人民群众,体现了社会的文明进步,有利于凝聚社会力量,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面临的新课题

在新时代的中国,整合各方力量资源,共同推进社会治理,根本还是在于加强党的领导。高校基层党组织是高校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战斗堡垒。推进高校综合治理体系创新,对高校基层党组织提出了新要求。在领导方式和组织设置上,需要采取多种模式扩大基层党的组织工作的覆盖,基层党建力量相对薄弱。在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上,需要加强对社会治理的新思维、新办法、新载体等观念和思维模式运用,要善于综合运用政策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民主协商手段、沟通交流手段来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新矛盾,及时解决基层党组织师生的多元利益诉求,使之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高校重要职能方面取得实效。在组织管理和党员管理上,基层党组织设置缺乏和其他组织沟通协作,没有形成基层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格局,人才培养的多形式、多样化需要使学生流动党员大幅度提升,增加了基层党员管理的难度。高校基层党组织需要从战略的高度全面构建党的社会根基,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方式,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助推新时代扎根中国大地、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强大力量。

二、社会治理视角下高校基层党组织的角色定位

(一)高校基层党组织在高校综合治理体系改革中的角色分析

社会治理是党和政府在社会建设领域不断进行理念创新和政策调整,积极推进社会体制改革的结果。基层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高校是人才集聚的主要场所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舞台,是社会基层组织的单位型社会空间,是党密切联系师生的第一线,是党和政府推进社会治理的前沿阵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要通过各级基层组织卓有成效的工作来实现。在高校积极推进综合治理体系改革的过程中,高校党组织既是创新综合治理的核心,又是重要的治理力量,需要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以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影响力引领带动高校综合治理,确保高校综合治理体系改革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推动高校综合治理與社会治理的有效融合,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在高校综合治理体系改革中的功能定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状况发生了深刻变化,高校承担着多重复合职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办学空间条件、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就业创业、职称评审晋升、师资队伍引进、民生工程等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积累,高校承担着维护社会稳定的部分职能。为有效解决高校办学治校过程中引发的社会问题,迫切需要推进高校综合治理体系改革,更多承担社会管理服务职能,落实协调利益关系,规范主体行为,解决民生问题,维护公平正义,保持和谐稳定等任务要求,扎根中国大地,办好社会主义大学。

高校基层党组织在推进高校综合治理体系改革中承担着重要的功能。一是政治引领功能。政治引领是高校基层党组织推进综合治理体系改革的首要功能,高校基层党组织承担着把握好社会主义办学治校的政治方向和维护党在高校的政治影响、巩固党在高校执政根基的政治责任。这就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强化党在社会主义高校中的政治核心地位。二是组织协调功能。高校基层党组织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形成了组织严密、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体系,掌握了一定的人才智力资源,构建了规范的办学治校程序,具有推进高校综合治理体系改革的组织优势、政治优势、阵地优势和人才优势。这就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引领带动广大师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综合治理体系改革,共同提高办学治校水平。三是管理服务功能。在推进高校综合治理改革中,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和以学生为本的办学治校原则,维护广大师生的合法权益,时刻维护师生的利益,全面服务师生,从而赢得师生的广泛拥护和支持,真正成为代表广大师生利益的主体。这就要求必须加强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方式。

三、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路径创新引领高校综合治理体系改革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要立足高校综合治理体系改革创新的实际,明晰职能定位,有效发挥推动高校发展和服务师生的功能作用,真正成为凝聚广大师生的“主心骨”、化解改革发展矛盾的“减压阀”,构建以高校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高校综合治理体制。

(一)转变治理思想观念,确立科学的基层党建理念

推动高校综合治理体系创新,必须确立科学的基层党建理念,始终坚持党在高校综合治理体系改革中的领导核心地位,适应高等教育的转型发展转变思想观念。高校基层党组织要确立“代表师生根本利益”的科学理念,要由传统的以领导、控制、命令为主要特征的权力领导,转变为以代表、维权、服务为主的政治领导,把工作职能切实转移到全面从严治党的工作重心上来,协调解决高校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实现“直接领导”向“维护权利”的治理观念转变,真心实意地站在广大师生的立场上,致力于对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健康权、教育权、监督权等权利的维护保障,以基层党组织的名义倾听师生呼声,反馈师生民意,真正成为广大师生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二)创新工作体制机制,发挥基层党建的核心作用

推动高校综合治理体系创新,必须创新工作体制机制,坚持以党的工作全覆盖引领和推动服务管理全覆盖,以基层党建改革推动高校综合治理体系改革,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学分制实施弹性学制的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素质教育的实施、党建进社团进公寓进网络工程的深入开展、“三全育人”“十大”育人体系的全面推进等变化对高校综合治理体系改革提出了新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和党组织设置方式,探索实施传统的党员管理方式与新型的党员管理方式有效融合,依托教师科研项目团队、教育教学团队、学生管理团队和学生实习单位、社会实践团队等具有相应功能类型团体组建党支部,形成分类分层管理的新格局。构建基层治理网络,统筹社会资源,形成多元互动、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治理新格局,实现校政企多元利益主体在党组织的统筹协调下共建共享,形成科学合理的基层党组织体系,构建基层党的建设“全面覆盖”的综合治理结构,提高党在基层的政治影响力和整合能力。

(三)完善服务长效机制,强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是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要求。推动高校综合治理体系创新,需要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通过服务建立基层党组织与广大师生良性互动,实现党组织向师生的渗透和有效的利益协调、资源整合,促进高校和谐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刻变化使得高校必须充分开发基层党组织的内在社会功能,增强服务意识,强化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健全党群联系制度,构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普遍联系师生的网络;完善服务师生機制,开展体现人性化关怀的服务,搭建基层党组织联系和服务师生的工作平台;构建师生诉求表达的多维立体机制,建立师生诉求网络,完善利益诉求化解机制,让广大师生切实地感受到党的存在、党组织的存在、党员的存在,感受到党的力量,从而愿意凝聚到党的周围,支持和拥护党的领导;形成以师生需求为导向,以师生参与为动力,以师生评价为准则的工作机制,探索组织有活力、党员起作用、师生得实惠的有效途径,满足师生多样化利益需求,更好地凝聚党员,凝聚师生,真正扩大党在高校的政治影响,巩固党在高校的执政根基,引领带动高校综合治理体系改革,促进高校真正扎根中国大地,办好社会主义大学。

【参考文献】

[1]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党建与治理创新的重要观点摘编[J].国家治理,2017(33):4-5.

[2]李毅.教育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02):85-89.

[3]龚春明,万宝方.基于社会管理创新视角的高校党建工作模式新探[J].临沂大学学报,2013,35(02):1-4.

[4]尹洁.全面从严治党环境下基层党建工作新常态研究[J].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5(01):42-47.

[5]杜飞进.创新基层党建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J].人民论坛,2015(25):71.

[6]薛小荣,陆旸.多元社会治理中的基层党建:角色、功能与效能[J].学习论坛,2015,31(8):21-24.

猜你喜欢

社会治理基层党建高校
全面深化公安改革下新疆公安机关基层党建创新研究
简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严”与“实”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