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
2018-01-26王麓锋
王麓锋
一、“一带一路”倡议与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构建
1.开放型经济的理论。西方国家从重商主义开始,学者们就注意到了一国财富与其他国家经济往来的关系。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分工理论更加强调了开放型经济与分工对于提高一国经济效率和财富增加的重要意义。之后,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在各国要素禀赋与区域分工基础上提出的国际分工,又说明了区域间的开放对国家的重要性。在此之后的熊彼得提出了创新对于经济的创造性毁灭作用及人们对于一国生产率增长的关注,说明开放和分工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等同于一定水平的技术进步。
2.区域开放经济理论。①均衡发展理论。该理论是以阿罗德布鲁的一般均衡理论为基础,是研究开放型经济的主要理论依据。在这个理论中,假设有限的参数和所有市场的出清得到惟一的均衡解。最重要的假设是劳动力市场的出清,在这一机制下,保证劳动力的完全就业。该理论进一步认为,区域间的经济增长有外部性,以及产业间互相应该进行支持性投资,从而推动产业的战略互补性,完善产业产出和需求的循环链条。在区域和产业同步增长的基础上发展出良性的产业-投资-增长-需求循环。后发地区的发展不仅仅是需要外部增加其投资或扶持,而是在产业结构方面可以对先发地区给予支持,形成更加细致的分工体系。②区域开放经济的特征。根据近些年开放经济发展的情况看,开放程度不单是开放度的问题,还涉及到一个地区发展的路径、方式等问题,如果一个地区的发展方式与对外开放形成良性的互动,该地区的经济会达到可持续的发展。一国的区域开放经济会有几点特征:首先,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生产要素。这个包括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使用生产要素,也包括最终产品在全球范围的供给。在开放型经济下,一国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使用资源并向全球供给产品,这样可以取得经济效益最大化。其次,区域的产业结构与外部区域的相关联程度。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一国是很难独善其身的,国家之间的相互合作产生的效果大于竞争带来的结果。产业内和产业间的上下游价值链联系得越来越紧密,一个产业需要与其他区域的上下游产业链合作完成最终的生产。随着全球价值链深入的发展,产业链上的各环节与产业内的环节形成较深的依赖关系。由此区域的开放不光是最终产品向全球市场的供应,还要能参与到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协作。
3.“一带一路”与西部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关系。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近些年来,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缓慢,欧美等国的市場发展疲软。在世界发展的新形势下,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这是我国实现经济转型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新措施。“一带一路”倡议在国内覆盖的城市大多都在西部地区,这一倡议的实施为西部地区的开放带来了机遇。
二、东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和消费比较分析
在最近几年,东西部地区的居民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居民消费水平等方面都在逐步的提高。东部地区的居民消费水平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稳步提升,而西部地区的居民消费水平比较稳定,保持在0.89,这反映出西部地区的发展还有些缓慢。以人均可支配收入来衡量,2013年西部地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3623元,东部地区的是25391元,东西部地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差是11202元。到2016年,西部地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8065元,东部地区的是30043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差是11978元。东西部地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在扩大。以居民消费水平来衡量,2013年,西部地区的居民消费水平是11971元,东部地区的居民消费水平是22562元,东西部地区的居民消费水平绝对差是10591元。2016年,西部地区的居民消费水平是16133元,东部地区的消费水平是30501元,绝对差是14368元。东部地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25391元提高至2016年的30043元。西部地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13623元提高至2016年的18065元。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西部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机遇与挑战
1.“一带一路”倡议下西部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意义。“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在新形势下深化对外开放,增强区域一体化的重要措施。西部地区的进一步的对外开放不光是为了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是为了国内经济的协调发展。
2.“一带一路”建设与西部开放型经济的机遇。“一带一路”是一个开放的发展倡议,“一带一路。跨越亚、非、欧三大洲,沿线涉及70多个国家,40多亿人口,经济总量大约21万亿美元.相当于占全球人口的60%,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0%,对带动世界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大多数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的国家,覆盖了主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国,资源优势突出.与我国存在较好的资源互补性。我国与沿线国家在通信、交通设施、物流、农业等方面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和潜力。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下,我国与沿线国家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新格局。由于市场的竞争、地缘优势等因素,东西部地区也会形成竞争的关系。在“一带—路”建设中,合理聚集、集约发展是有效的发展方式。在国家的统筹下,各省应发展主体产业,延伸产业链、实现经济的规模效应。
四、“一带一路”倡议下西部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建设
改革开放后,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先行发展起来。东部地区具有区位优势、产业发展的基础优势。东部地区的对外开放走在了前列。“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会进一步推进西部地区开放步伐,优化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
1.明确目标,合理规划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目前,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西部地区形成了有区域特点的发展模式。在“一带一路”实施过程中,西部省份不仅要协同发展,还要主动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实际情况。“一带一路”跨越欧、亚、非三大洲。欧洲国家的工业和农业是传统优势产业,非洲的农业水平也较高,涉及到的亚洲的国家以能源产业为主。而基础设施落后,需要轻工业产品。我国西部地区的技术密集型企业不足,高端制造业水平低,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不高,这是西部地区经济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当前的背景下,实现沿线国家与西部地区的联通就要合理地规划各地发展重心,避免区域间的功能重叠、不良竞争。因此,各地区应充分发挥地区的比较优势,合理规划发展路径,考虑国内国际市场的情况。把沿线国家的需求与西部地区的产业布局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2.充分调动优势产业的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主,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现代化程度较低,而我国在高铁、通讯、电力、核电等项目上已经比较成熟,这为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非常有利。西部地区的电子、航空、机械等产业有具备较完备的装备制造基础和研发能力,西部地区的这些装备产业与沿线国家形成互补,提高市场的竞争能力。
3.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的产业发展有了新的定位方向,东部地区一些产业要向西转移,沿海地区的产业要向内地转移。我国的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是长江、黄河的源头,生态环境有着特殊性,在产业发展中有一定的约束性。西部地区在产业承接的过程中。应当吸取东部地区的发展经验和教训,贯彻绿色的发展理念,走低碳型和集约化的发展道路,将信息手段与先进技术用于对传统产业的升级,发展具有特色的优势产业,为可持续的发展增加内生动力。
4.发展旅游及文化,推动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西部地区自然风光多样绚烂,历史文化深厚,地域民族特色突出,西部地区拥有丰富、宝贵的旅游与文化资源。国家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丰富,具有独特的文化地域优势。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西部地区应发挥当地的旅游和文化资源优势,创新发展模式,打造多样的、丰富的交流和合作活动,以推动沿线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培育出有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使旅游产业成为绿色的经济支柱型产业,以促进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