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文本说话 彰显语文魅力

2018-01-26徐建强

速读·下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文学作品鲁迅教学内容

徐建强

摘 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研讨已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充满挖掘文学作品的魅力,吸引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要做到文本解读要“深”、文本教学内容要“准”、教学媒介要“慎”。

关键词:深;准;慎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人们已从读文时代进入了读图时代,而这也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如何握好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激发学生的语文求和欲,让学生在文学作品的赏析中成长,就成为摆在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丞待解决的问题。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文学作品教学,挖掘语文课堂文学作品教学的魅力,则是我们工作的重心所在。如何挖掘文学作品的教学,彰显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呢?

文本解读要“深”

备课是教师上课的第一要素,备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课堂教学。备课除了备学生,关键是备文本解读,怎样解读文本更恰当。

不同的文本,各有其内在的思想和价值,遇到高明的教师,在解读文本时不是只停留在教参的束缚,常规课堂教学模式的制肘,去人云亦云,是根据文本有自己独到的有意义的解读,须知——建设永远比批判更重要。

那么如何读文本?①要以一见钟情的情怀来读:爱;以面壁破璧的精神来读:破;先素读:格式化地读;后联读:充分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②读出文本的基本特质:可以进行什么样的知识渗透?可以完成什么样的语言学用?可以实现什么样的能力训练?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情趣享受;③要读出语言和能力训练点。如人大附中王君的文本解读由浅入深的课例让我获益匪浅:第一次上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时采用的和我们大多老师一样的文本教学模式,就是公共话语系统: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学生兴趣不浓时,她将文本解读稍深一些,采用整合教学,将《我的叔叔于勒》和《麦琪的礼物》对比教学,让学生体会人世真情之美如此文本解读的独到性,既让课堂教学生辉,也让我的语文备课有了新方向。

文本教学内容要“准”

教学内容是教学第一位的问题,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当前语文教学的症结所在。有效的教学,必然是话题选择正确的教学。

对教什么来说,教学内容就是教师引领学生进行的有效的文本分析。那么什么才是有效的文本分析呢?福建师范大学的孙绍振教授认为:我们对作品进行分析,如果满足于作品与对象之间的同一性,这实际上是从表面到表面的滑行。分析就是把本来似乎是统一的东西深层的内在矛盾揭示出来,分析的对象就是矛盾和差异,无矛盾无以分析。

比如《背影》,父亲的背影不潇洒,买橘子的举动也是可有可无,并且作者也不是第一次看到父亲的背影,为什么这一次就“流泪”了,而且是“很快地”?如果按照前文作者的一些举动、心理去推断,这时候的他应当是感觉自己很没面子,所以不但自己装作没看见,而且还很怕别人看见,父亲回来后甚至还要埋怨他。这个思维冲突,就是我们的生活经验和文本经验的冲突,就是一般语境与特殊语境的冲突。这就是语文教学的内容。

再来看看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的前一篇《琐记》中他这样写道:

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

这抱定希望远涉重洋的鲁迅又怎样呢?“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只消这一句,失望和厌恶之情就跃然纸上了。“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这能不能理解成极度失望之后再碰碰运气的无奈呢?可是到了仙台,一句“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就足以证明虽然“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但这并不是鲁迅先生最需要的。独处异国他乡,在失望中苦苦追求,在追求中常常受辱,正是在这样“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当口,一个黑瘦的先生便“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以极富个性的抑扬顿挫的声调,雪中送炭般地闯入了鲁迅的生活——这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作者暗示我们:第一,他的境遇很糟,确实需要帮助;第二,他到底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而这时,藤野先生给了鲁迅最及时、最急需的帮助——学业的,精神的,人格的。

于是,一个教学思路便浮出水面:以“伟大”为纵线贯穿全课,层层剥笋,教学结构有四个层层递进的部分:①聚焦“伟大”——从文中拎出“伟大”这个词,挑起思维的矛盾。这是“起”;②品味“伟大”——赏析两人交往的四件事,品味细節,概括性格。这是“承”;③感受“伟大”——探究其他材料和写藤野先生之间的关系。这是“转”;④升华“伟大”——再次回归到“伟大”这个词上,在材料拓展中加深感受。这是“合”。

对学什么来说,教学内容还要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也就是教师要组织讨论学生阅读中产生的语文问题。学生作为自发的感性的非专业的阅读者,受自身语文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影响,阅读过程中总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有时恰恰正是文本的矛盾,有时却又不是语文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披沙拣金地确定讨论解决的内容。这就构成了语文阅读教学的第二个方面:问题。这是从学生出发,从学习的实际出发,体现教为学服务的必然选择。

教学媒介要“慎”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新课程的推广,公开课、观摩课、评优课等竞相纷呈,多媒体教学以它独特的视角走入课堂而成为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的优化组合无异于锦上添花,可如果对教学内容不加选择而一味地追求视觉效果,那无异于弄巧成拙。就连李政涛教授在与听课老师互动交流时,也适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语文课堂教学时我们的音乐究竟是放给谁听的?不是放给学生听的,而是放给听课的老师听的。因此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要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把多媒体呈现的声音,图片、视频等能帮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想象。

总之,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在绵长深远的文学作品中自由翱翔,生活之路何其长,让文学伴其一生的成长。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学作品鲁迅教学内容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鲁迅《自嘲》句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