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与研究
2018-01-26袁志强
摘 要:文章通过调查与分析宜春学院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总结了在校大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产生心理困扰的原因,并提出了缓解在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压力;关心
近几年,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压力明显增大,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校的校园稳定。为了了解我校在校大学生心理的现状,分析造成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成因,以及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的心理教育提供决策依据。
本课题以宜春学院在校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调查结果主要采用百分比分析;同时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问卷针对学生的情绪、学业、感情等各种因素分别设计了若干个不同问题。
问卷在不同的院系发放了1500份,其中,理工学院300份、经管学院300份、文传学院200份,校内随机发放700份。回收有效问卷1456份,其中,男生占42.3%,女生占57.7%。通过对有效问卷进行数据统计,课题发现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1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分析
1.1学业压力是造成在校大学生心理困扰的最主要原因
60%的受访者表示进入大学后,生活和学习与高中差异较大,有较大不适应性。高中阶段都是老师和家长安排,学生完成即可,进入大学后,学校和老师一般以指导为主,学生独立自主能力较差,有较强的迷茫感。长此以往,就会出现后续高年级时的网络游戏成瘾或网络借贷等现象的发生。调查结果显示,70%受访大学生在高中填报志愿的时,不知道本专业毕业后就业方向是什么,65%的受访大学生对本专业学科没什么兴趣,很大部分同学是为了以后工作、在校期间学分、毕业证才学习,学习主动性欠佳,学生心理健康堪忧。
1.2就业压力是造成在校大学生心理困扰的重要原因
随着大学教育大众化发展,一张大学文凭走天下的时代已经早已过去,大学生就業文凭只是敲门砖,但是真正能找到合适的工作还是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全国就业形势不容乐观,65.8%的受访大学生表示他们存在对未来就业的迷茫并因此产生过焦虑的情绪。
1.3心理困扰未能及时疏导也是在校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
心理问题不同于生理疾病,隐蔽性较强,一般要求本人主动求助,心理问题危害较大且往往被人忽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5%以上的受访者都觉得大学生活与自己理想中的大学生活不太一样,其中60%的受访者曾今因此具有较大的心理落差。心理落差产生的原因还有学校环境、专业的不称心、人际交往的不愉快等。然而,他们并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化解这些不良因数,大部分的受访者选择了把问题闷在心里或用沉溺于网络游戏的方式来逃避,逃避根本不是解决问题得方法,反而会让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2缓解在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方法
2.1学校多一些帮助和支持
当代大学生没有一定的社会阅历,一般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大学生作为国家将来的中坚力量,应该给予特殊的关心。大学不仅仅要提供良好的硬件学习环境,也需要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定期的干预,并请心理教师对心理不健康的学生进行心理指导等。
2.2老师多一些关心和爱护
学术课程一般枯燥难懂,容易让学生产生畏惧的心理。教师需要多关心学生一点,多鼓励一下,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任课老师尽量讲的生动易懂。对于明显对该课程有反感的学生,要耐心加以指导、关心、鼓励。
2.3同学多一些帮助和理解
班集体多组织一些团体活动,比如利用班会做些互动小游戏,利用周末组织踏青和联谊会,让学生通过课余时间交流感情,增加集体认同感,营造大学学习生活的轻松氛围。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类标识码:A
参考文献:
[1]张寒无霜,王翠灵,郑云云等.“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以海南医学院为例[J].新丝路,2017,(12):85-87.
[2]符亮,符卫娟.张家界市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心理医生,2016,(24):283-285.
[3]孙婉颖.空乘专业大学生职业心理状况调查研究——以兰州高校为例[J].甘肃科技纵横,2016,45(7):78-80.
[4]石苗,黄歆雅,李敏等.基础类学科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调查研究——以**学院为例[J].大学教育,2016,(4):95-97.
作者简介:
袁志强(1980—),男,武汉理工大学通信与系统研究生毕业,现就职于宜春学院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主要研究方式是嵌入式应用,无线通信与网络。
课题项目:江西省宜春市社会科学项目,项目编号:YCSKL2017-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