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需要仪式感

2018-01-26流沙

做人与处世 2017年20期
关键词:形式主义教堂婚礼

流沙

宗教是极具仪式感的。我到教堂中感受过,安静和谐的氛围、悠扬庄重的音乐、谆谆鸡汤式的布道……还有教堂里的空间、布道程序以及环境氛围,带给我一种触及情感的心灵体验。

我们的生活已经缺失仪式感太久,大量传统的礼仪被视为繁文缛节,“直奔主题”倡行天下。而我在想,仪式感在人们所谓“火热的生活”中真的如此不堪吗?真的是百无一用的形式主义吗?根本不值得现代人重新去认识它和拥有它吗?

不管你承不承认,仪式感是宗教“教化”生灵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手段,一个信教者如果没有“宗教仪式”对他们的沉浸式“教育”,他们的心灵体验必然不是丰满的。特别是在当下,伴随着生活工作压力的加大,人们需要一个宁静、和谐的空间氛围来释放压力、放松身心、感受高层次的精神追求,使人们在紧张和复杂的生活中,找到一種精神的归属和慰藉,而宗教提供了这样的“服务”。

所以我经常在反思,我们的生活是不是缺失了什么?我们这些无神论者是不是应该从传统中得到一些有益启示,仪式感真的是需要的。当然,我们需要的仪式感应该是沉浸式的,是每个人可以参与进去的,而不是假大空的。如果研究教堂里的仪式和氛围设计,那真的堪称是一门氛围设计学,它的空间、装饰、音乐……全部能传递出这个特殊空间所要表达的潜在信息和情感,形成一种可体验的特殊的环境氛围。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现代婚礼,大都是从教堂婚礼改造而来的,里面夹杂了传统和西式的元素,有点“四不像”,但仪式感营造出来了,经验丰富的婚庆公司才可以营造出高质量的婚礼氛围,让每一位嘉宾参与其中,感受新人的爱情故事,形成情感的深度互动。我们在参加了一场感动或是感人的婚礼后,经常是有感悟的,那是婚礼的仪式感触动我们了。

《中国青年报》作了一项婚礼仪式感的调查,结果显示,有70.3%的受访青年认为婚姻中的仪式感很重要,只有16.6%的受访青年认为不重要。在对“婚姻中的仪式感能带来什么”的调查中,有57.0%的受访青年表示能从中感受到爱和力量,52.8%的受访青年认为仪式感提醒我们感恩和珍惜,46.0%的受访青年能从中看到生活中的浪漫和诗意,42.9%的受访青年能通过仪式感受到生活的不平淡,37.8%的受访青年认为可以提醒我们时刻挂念重要的人,31.6%的受访青年认为有助于释放工作生活中的辛苦和委屈。

这是一个让人意外的调查结果,当效率至上、“直奔主题”式的生活和工作大行其道之下,人们仍然怀念被视为“形式主义”的仪式感,是不是因为如果没有必要的仪式感,我们的生命是不是与动物一样,被无穷无尽的欲望驱赶着,不会用一种仪式去铭记或是分享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和瞬间。

仪式感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就如我们认同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清明节是慎思追远的节日等等,就算是再平常的小事,如果你带着仪式感去做,往往能够对抗生活中的平庸。不信你就去试试。

(编辑/北原)endprint

猜你喜欢

形式主义教堂婚礼
“表演完美”也是形式主义——为政不能耍把戏
布尔诺Beatified Restituta教堂
《教堂之夜》
形式主义“闻着臭,吃着香”
“开会”不是形式主义,“会海”才是
挂在“墙上”的形式主义
天然大理石教堂
为什么我们需要一场婚礼
竹幼婷:那些年我参加过的婚礼
多“彩”的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