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导电剂对LiNi1/3Co1/3Mn1/3O2的影响
2018-01-26张彦林
高 坡,张彦林,颜 健
( 常州第六元素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常州 213100 )
为实现快速充放电和提高能量密度,需要有更好的导电剂来支持锂离子电池中的电子传导,因此,需要开发性能好、用量少的导电剂。目前,常用的导电剂是导电炭黑、石墨、碳纳米管(CNT)和中间相炭微球等。导电剂与正极材料之间进行“点-点”、“点-线”或“点-面”的连接,构成电子的传输路径。为了达到快速且充分的电子传导效果,降低电池内阻,导电剂的添加量一般要在2%以上[1]。
石墨烯用作导电剂,在相关文献中已有报道[2]。用作导电剂的石墨烯多采用气相生长法(CVD)制备,成本高、产率低,限制了大范围的应用。
本文作者使用已经大量生产的氧化还原方法制备的石墨烯为原料,用球磨分散法制备石墨烯和CNT复合导电剂。并将制备的复合导电剂与炭黑、CNT分别加入三元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NCM)中,进行性能测试,探索不同导电剂对三元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
1 实验
1.1 材料的制备
将石墨烯(GN)导电浆料(常州产,SE4101型,固含量4.5%,石墨烯采用改进的Hummers氧化还原法制备)与CNT浆料(镇江产,电池级,固含量4%)按质量比2∶3(以实际石墨烯和CNT的含量计算)混合(混合物总质量为7 g),在ND7-L球磨机(南京产)上以40 Hz的转速球磨(10个中号球)分散3 h。将得到的复合导电剂记为GN+CNT。
1.2 电池的装配
将三元正极材料NCM(湖南产,电池级)、粘接剂聚偏氟乙烯(Arkema公司,HSV900)和导电剂(以实际固体质量计算)按质量比96∶3∶1混合,以N-甲基吡咯烷酮(广州产,电池级)为溶剂,制备正极浆料。导电剂共4种:GN、GN+CNT、导电炭黑SP(Timcal公司)和CNT。将制备的正极浆料均匀涂覆在22 μm厚的铝箔(深圳产,99.9%)上,在80 ℃下鼓风烘干30 min后,转移至真空烘箱中,在120 ℃下真空(真空度-0.01 MPa)烘干4 h。
将所得正极片辊压(压实密度为3.5 g/cm3)、冲片,制成直径为15.8mm的圆片,活性物质的负载量为50~70 g/m2。
以1 mol/L LiPF6/EC+EMC+DMC(体积比1∶1∶1,苏州产,电池级)为电解液,金属锂片(天津产,AR)为对电极,Celgard 2500膜(美国产)为隔膜,在充满氩气的手套箱内装配CR2032型扣式电池,静置12 h后,进行测试。
1.3 结构分析及电化学性能测试
用SMART APEX II DUO型X射线衍射仪(美国产)分析NCM的物相结构,CuKα,管压40 kV、管流70 mA,波长为0.115 418 nm,扫描速度为4 (°)/min,步长为0.02 °。用Nova NanoSEM450型场发射扫描电镜(美国产)对材料和正极片进行形貌观察。用inVia Reflex型激光拉曼光谱仪(英国产)对材料进行拉曼光谱分析。
用CHI660E电化学工作站(上海产)对半电池进行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CV测试的电压为2.5~4.5 V,扫描速率为0.1 mV/s,每只电池循环3次;EIS测试的频率为10-2~105Hz,交流幅值为±5 mV。
用CT-3008W高精度电池性能测试系统(深圳产)对扣式电池进行充放电性能测试。按1C=278 mA/g计算充放电电流,电压为2.80~4.25 V,测试温度为25 ℃。
循环测试:所有电池以0.1C循环3次后,以0.2C循环100次,电压为2.80~4.25 V。
倍率性能测试:电压为2.80~4.25 V,以0.1C循环5次后,以0.2C充电、不同倍率(0.5C、1.0C、3.0C、5.0C和10.0C)放电,循环5次,然后进行容量恢复实验,即以0.1C循环5次。
2 结果与讨论
2.1 结构及形貌分析
图1为正极材料NCM的XRD图。
图1 NCM的XRD图
从图1可知,NCM属于R-3m空间群的α-NaFeO2六方晶型结构,衍射峰窄且尖锐,说明材料结晶度很高。根据XRD的峰强度计算,(003)峰的强度I(003)与(104)峰强度I(104)之比I(003)/I(104)为1.83,I(003)/I(104)越大(>1.2),说明NCM的阳离子混排程度越小,结构越完善[3]。此外,(006)与(102)、(108)与(110)两对峰的分裂明显,说明材料的层状结构良好[4]。
图2为SP、CNT、GN和GN+CNT的拉曼光谱。
图2 SP、CNT、GN和GN+CNT的拉曼光谱
图2中,1 580 cm-1处为石墨化结构G峰,是碳SP2结构的特征峰;1 330 cm-1处为D峰,是碳SP3结构的特征峰,可体现石墨烯的缺陷程度。2 700 cm-1处的2D峰,是由二级共振拉曼散射造成的,通常与石墨烯的层数有关[6]。D峰强度ID与G峰强度IG之比,体现了碳材料表面碳层排列的有序程度[5],具体数值见表1。
表1 SP、CNT、GN和GN+CNT的ID/IG
从表1可知,石墨烯的ID/IG为1.26,比SP的0.89和CNT的0.92要高,说明石墨烯的结构缺陷比SP和CNT多。
图3是含有不同导电剂的NCM正极片的SEM图。
图3 含有不同导电剂的NCM正极片的SEM图
Fig.3 SEM photographs of NCM electrodes containing different conductive agents
图3中,块状颗粒为NCM正极材料。从图3可知,颗粒状的SP主要填充在NCM的二次颗粒之间,对NCM表面的覆盖较差,未形成颗粒间的连接;一维的CNT在NCM表面有良好的覆盖,但对颗粒间的连接没有片状的石墨好;单独的石墨烯可在NCM的二次颗粒之间形成搭接,但对NCM的颗粒表面覆盖较少;GN+CNT复合导电剂由CNT覆盖在NCM颗粒表面,石墨烯弯曲搭接在NCM颗粒间,表面包覆的同时,增加了颗粒间的片状连接,形成良好的导电结构。
2.2 电性能分析
不同导电剂的半电池的EIS见图4。
图4 不同导电剂的半电池的EIS
Fig.4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IS) of cells with different conductive agents
图4中,样品的电化学阻抗曲线主要由半圆和一条斜线组成,圆弧半径越小,电荷转移阻抗越小,斜线斜率越小,则扩散越容易[6]。使用SP、CNT、GN和GN+CNT的半电池,EIS拐点分别为609 Ω、301 Ω、1743 Ω和139 Ω。说明在1%的添加量下,使用GN+CNT半电池的电荷转移阻抗最小,扩散也最容易。点-线-面(GN+CNT)立体导电网络可降低电池内阻,而石墨烯由于在此添加量下未能在NCM颗粒间形成良好的导电网络,造成电池内阻很大。
使用不同导电剂的NCM电池的0.1C首次放电曲线和循环性能见图5。
图5 0.1 C时不同导电剂电池的放电曲线和循环性能
Fig.5 Discharge curves and cycle performance of batteries adding different conductive agents at 0.1C
从图5可知,使用SP、CNT、GN和GN+CNT的半电池,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45 mAh/g、157 mAh/g、136 mAh/g和164 mAh/g。使用4种导电剂的半电池放电曲线相似,GN的放电平台期最短,相平衡时间最短,说明GN在1%的添加量下未能使NCM建立有效的化学平衡状态;而GN+CNT的电池放电平台期最长,说明GN+CNT在NCM中构建的导电网络最好,可使电子和离子快速地传输,增加了相平衡时间,使Li+更充分地脱出。含有石墨烯的GN和GN+CNT样品电池,前3次循环容量都有所上升,主要是因为石墨烯表面缺陷较多,可供Li+嵌脱的空间更多。SP、CNT和GN+CNT半电池第100次循环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26 mAh/g、140 mAh/g和144 mAh/g。由此可见,GN+CNT的电池性能较GN、SP和CNT要好,说明在NCM体系中,GN+CNT与NCM构建的点-线-面的导电网络能形成更好的电子和离子传输通道,降低电池电阻,使NCM发挥更好的性能。SP和CNT在1%添加量时与NCM颗粒形成的点-点和点-线导电网络,不能充分发挥NCM的性能。
使用不同导电剂的电池的倍率性能见图6。
图6 使用不同导电剂的电池的倍率性能
Fig.6 Rate capability of batteries using different conductive agents
从图6可知,使用SP、CNT和GN+CNT的半电池在10.0C大电流下的比容量分别为70 mAh/g、104 mAh/g和128 mAh/g,使用GN+CNT时的放电比容量比使用SP和CNT时高58 mAh/g和24 mAh/g。CNT具有中空结构,可作为电解液的存储库,存储的电解液有利于Li+在电极中的运输;此外,CNT在材料表面可形成网状结构,将NCM包裹住,使结构更加稳定。存在的缺陷可使石墨烯与电解液有更好的相容性,且石墨烯具有比其他碳材料更高的电导率[7],可提高复合电极的倍率性能。容量恢复实验显示,使用GN+CNT的半电池在经过不同倍率大电流放电后,可恢复到首次低倍率下的放电效果。
使用不同导电剂的电池的CV曲线见图7。
图7 使用不同导电剂的电池的CV曲线
CV曲线中氧化还原峰位电压差通常显示的是Li+和电子在固相中的跃迁动力学[8]。从图7可知,GN半电池的前3次循环一致性最差,且氧化还原峰电压差最大,说明GN在NCM中未能形成良好的导电网络,使电池内阻偏大,Li+嵌脱的阻力变大。GN+CNT电池在首次形成导电通路后,氧化还原峰的电压差很小,氧化还原的可逆性和循环性都很好,说明GN+CNT在NCM体系电池中形成的导电结构,可让Li+较顺利地嵌脱,降低能量壁垒,使电池的能量充分释放。GN半电池的首次循环后极化增大,说明电池相界面之间形成的固体电解质相界面(SEI)膜质量不好,可能与石墨烯自身结构缺陷有关。使用SP、CNT、GN和GN+CNT的半电池,首次充放电效率分别为85.3%、82.2%、81.3%和82.4%,GN半电池首次充放电效率最低。在首次循环中形成SEI膜,也会形成Li+的传输通道,在此过程中,导电剂由于自身的孔洞和缺陷会吸附一部分Li+,导致半电池的首次效率降低。
3 结论
本文作者采用已商业化、大量生产的石墨烯导电浆料和CNT导电浆料制备了石墨烯/CNT导电浆料,与传统导电剂CNT导电浆料和炭黑在三元材料LiNi1/3Co1/3Mn1/3O2的体系中进行性能对比,发现:在1%的低添加量下,石墨烯/CNT材料在三元材料表面可以形成点-线-面的良好导电网络结构。0.1C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到164 mAh/g,10.0C的大倍率放电比容量为128 mAh/g。
[1] 李用,吕小慧,苏方远,etal.石墨烯/炭黑杂化材料:新型、高效锂离子电池二元导电剂[J].新型碳材料,2015,30(2):128-132.
[2] 何湘柱,胡燚,邓忠德,etal.石墨烯复合导电剂SP/CNTs/G对LiNi0.5Co0.2Mn0.3O2锂离子电池性能影响[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6,35(11):77-82.
[3] LEE K S,MYUNG S T,PRAKASH J,etal.Optimization of microwave synthesis of Li[Ni0.4Co0.2Mn0.4]O2as a positive electrode material for lithium batteries[J].Electrochimica Acta,2008,53(7):3 065-3 074.
[4] SANTHANAM R,JONES P,SUMANA A,etal.Influence of lithium content on high rate cycle ability of layered Li1+xNi0.30Co0.30Mn0.40O2cathodes for high power lithium-ion batteries[J].J Power Sources,2010,195 (1):7 391-7 396.
[5] FERRARI A C,BASKO D M.Raman spectroscopy as a versatile tool for studying the properties of grapheme[J].Nature Nanotech- nology,2013,8:235-246.
[6] 杨中发,王庆杰,石斌,etal.导电剂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性能的影响[J].电池,2015,45(1):34-36.
[7] 李健,官亦标,傅凯,etal.碳纳米管与石墨烯在储能电池中的应用[J].化学进展,2014,26(7):1 233-1 243.
[8] CROCE F,EPIFANIO A D,HASSOUN J,etal.A novel concept for the synthesis of an improved LiFePO4lithium battery cathode[J].Electrochem Solid-State Lett,2002,5(3):A47-A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