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暴力频发亲职教育迫在眉睫

2018-01-26王振亁

法庭内外 2017年10期
关键词:子女家庭孩子

王振亁

2017年6月26日,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宣判了王哲(化名)奸杀女同学案,认定王哲犯故意杀人罪、强奸罪,公开宣判王哲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至此,早逝的16岁花季少女得以告慰,17岁的犯罪人身陷囹圄,两个家庭的幸福毁于一旦。据统计,近5年来北京法院暴力犯罪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然而校园暴力犯罪在同类暴力犯罪中所占比例出现反弹。父母分居、离异、再婚、死亡等因素导致家庭功能弱化,成为暴力犯罪的重要因素。有媒体称,王哲是出生在问题家庭的问题少年,就读于寄宿制学校,从小和父母沟通交流比较少,使得王哲的身心处于孤独的状态,缺少父母陪伴。那么家庭教育在孩子一生中有多重要呢?

英国动物学专家、生物人类学家莫利斯在《亲密行为》中写道,“婴幼期和童年期父母的养育方式对人生的亲密行为产生决定性影响。”也就是说,在婴儿和儿童时期学会的特定依恋方式成为描述我们关系的图式,在这个时期习得的方式、思维将会伴随我们的一生,并泛化到我们与其他人的关系之中,即在生命早期所建立的联结关系形态会影响到我们在成年时所建立关系的形态。未成年人在犯罪中表现出的任性、放纵、狭隘、固执等特点以及心理矛盾均可以在这一阶段找到源头。

父母的行为无一例外地构建了子女的知识经验网络,就如同植入的芯片,当他们需要自主决定、独立行动时必然会仔细搜索大脑中的“内存”,寻找心理策略与捷径解决问题,循着父母解决问题的路径处理问题。父母教养方式直接关系着子女看待世界的态度,处理问题的方式,进一步说,如果父母有不良行为则会大大提高子女出现不良行为的概率。《牛津犯罪学指南》提供了一组数据,犯罪的普遍程度对来自破碎家庭又无温和母亲的孩子来说是高的(62%);对来自没有破碎家庭但父母间存在冲突的孩子来说也是高的(52%);来自破碎家庭但有温和母亲的,犯罪的风险同样要低(22%)。由此看出家庭破碎、冲突且母爱缺失大大提高了子女的犯罪概率。家庭结构不完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庭功能的缺失。

父母是家庭的主体角色,有责任为孩子提供安全、爱抚、沟通、尊重、包容等心理和生理需要。这些功能的实现有赖于高度专业的知识和灵活全面的沟通技巧。亲子沟通方式是一门复杂的艺术,不是每对父母都可以和孩子进行顺畅的交流。在这方面,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教师,也是最容易出错的教师。这些需要父母掌握的能力都是后天逐步习得,而非天生可以掌握,可以说绝大部分父母都有接受亲职教育的内在需求。

全国妇联和教育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意见》及重新续订的《家长教育行为规范》,以家长学校为标志的家庭教育指导虽然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但亲职教育并没有被社会所广泛知晓。家长学校的内容多流于形式,针对性不强,没有解决父母在孩子教育中的实际问题。我国台湾地区学者王连生在《亲职教育理论与应用》一书中指出,亲职教育是引导父母如何扮演角色,调整亲子关系,认真教育子女成器成材,做人成功的非正规教育或社会教育活动。亲职教育脱胎于家庭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主导教育,也是其精神支柱。简单地说,亲职教育就是对父母进行的如何成为合格父母的教育。当前部分早教机构已经认识到亲职教育的重要性,设置了早教课程,家庭教育等内容。在我国台湾地区则设立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协同的家庭生活教育中心网络,作为开展家庭生活教育的重要基地。

亲职教育涉及心理学、教育学、法学、哲学、美学、社会学等诸多门类,是一门综合性知识体系,需要长时间学习、积累,并在实践中根据子女情况适时调整。因此很难凭借一己之力抽丝剥茧,做到系统自学亲职教育知识体系。当前,虽然培训机构经常提及亲职教育的内容,甚至开设了相关课程,但是基本处于无教材、无科学体系的零散状态。科学、系统开展亲职教育还需要全社会凝聚共识,形成合力:

一方面需要父母以身作则,主动学习,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主动发现亲子相处中的问题,积极调整相处模式。自从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天起,父母正式开始履职,一言一行都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如果希望孩子热爱生活,那么父母首先要热爱生活,如果希望孩子志向远大,那么父母至少行进在求索之路上。在修行自己的同时还要善于沟通,主动调整角色,给予孩子安全、爱抚、包容,及时回应需要,让孩子感到爱和自信,形成安全型依恋关系。父母养育子女的目的是为了让其独立生活,孩子不是父母的宠物,父母之爱以分离为目的,因此应当教会子女独立、奉献,减少在社会化过程中与他人的矛盾,以期更好、更快地社会化。

另一方面需要政府切实负起主导责任,制定有力政策,确定主责部门,加快培育社会组织。当前亲职教育处于自由散乱状态,不仅没有明确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更没有专业的教育体系和管理体系,从事亲职教育的人员也没有职业资格认证,人员变动频繁,制约着亲职教育实务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政府应当重视从立法层面解决人、财、物等问题,厘清亲职教育的定位及价值,依托高校着力培养实践型与研究型家庭生活教育专业人才,形成一支具有心理学、教育学等综合背景的专业队伍。此外,通过制定有利政策激发市场活力,整合社会、市场和家庭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形成立体、系统、专业的亲职教育推广服务体系。

卢梭在《爱弥儿》中写道,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人发展的根基在于家庭,家庭教育的核心是亲职教育,亲职教育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课程,忽视亲职教育不仅忽视了自己的发展,也错过了参与下一代人的发展重要时机。这就需要每个人从准备当父母那一天开始,努力学习岗位职责,熟练掌握履职要点,多反思,多实践,努力成为合格父母。从社会角度说,国家要在更高层面持续发展,要补齐当前社会发展中遇到的短板,破解综合治理等难题,都有赖于亲职教育的顶层设计以及相关制度落地。

猜你喜欢

子女家庭孩子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