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导读

2018-01-26彭金芝

中华环境 2018年1期
关键词:奥康纳历史唯物主义自然界

文 彭金芝

20世纪以来,伴随着工业化的全面推进,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反思生态环境问题的浪潮中,北美的生态马克思主义是其中的重要一支,其典型的代表人物是詹姆斯·奥康纳。詹姆斯·奥康纳,原加利福尼亚大学桑塔克鲁兹分校经济学系主任,《资本主义、自然、社会主义》杂志的创始人,1998年出版的《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一书是他关于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集大成之作。

奥康纳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针对历史唯物主义“只给自然系统保留了极少的理论空间”的“事实”,突出历史唯物主义与自然的关系维度,将在马克思、恩格斯等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那里“潜在的生态学社会主义的视域”突现出来,建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以此来弥补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理论空场”。针对当下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奥康纳基于“自然、劳动、文化”的三位一体,探寻生态环境问题的资本主义根源,提出资本主义存在着双重内在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和“生产条件与生产力(包括生产关系)矛盾”,即资本主义存在着经济和生态双重危机。他在对资本主义的分析和批判中,诉诸生态/环境运动实践来寻求“一种替代性的方案”——生态学社会主义的可能性。

书名:《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作者:(美)奥康纳 著,唐正东,臧佩洪 译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3年11月

结构与要旨

第一部分“历史与自然”。奥康纳阐明了人类历史与自然界历史的辩证关系,主张在“自然、劳动与文化”三位一体的基础上对唯物史观和环境/生态史的研究进行有效修正。这部分包括1-5章。第1章“文化、自然与历史唯物主义观念”,奥康纳指出,“历史唯物主义事实上只给自然系统保留了极少的理论空间”,从而使得自然界“在该理论中却越来越被遗忘或者被置于边缘的地位”,历史唯物主义理论需要将自己的内涵向外扩展到物质自然界之中去,向内延伸到人类的生物学维度以及社会化的人类的再生产,因此,他主张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生态学改革,来弥补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学的理论空场”。随后的4章“什么是环境史以及环境史何以存在”“审视蒙特利湾的生态史及文化景观的三种方法”“弗尔河流域建筑物的特点以及对自然界的建构情况:一个手稿”和“两个城市的故事:芝加哥和洛杉矶”主要进行的是生态/环境史方面的讨论,强调“环境史是资本主义时代所有历史书写模式的一个顶峰”,是“存在于资本主义时代所有的历史书写中的一根看不见的链条”。

第二部分“资本主义与自然”。通过马克思的资本理论以及波兰尼的社会理论的视角,考察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之间的关系以及资本主义通过危机而进行的积累以及技术、能源、空间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对资本在利用自然界的过程中把自然界既当作水龙头又当作污水池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包括环境在内的生产条件的破坏。

第6至9章,作者在生态危机的视角下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关系与自然界之间的诸中介环节及其紧张关系,在生态马克思主义的视域下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批评。第7章“生产的条件与条件的生产”,奥康纳分析到,马克思关于生产的条件有三:“生产的个人条件”“社会生产的公共的、一般性的条件”“外在的物质条件”或“自然条件”,认为这些生产条件的现实生产与不同类型的国家和市民社会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指出资本主义国家对环境问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进而主张在“市民社会的民主化控制下”的未来国家中来重建自然界、重建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第8章“资本主义的第二重矛盾”,奥康纳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中除了马克思主义所说的“经济危机”之外,还存在着“生态危机”。第9章“资本主义积累与经济和生态的危机”,奥康纳指出,资本主义内在双重危机是相互依赖的,资本主义的积累和危机会导致生态问题,而生态问题反过来会导致经济问题。“自然界是资本的出发点,但往往不是其归宿点。自然界对经济来说既是一个水龙头,又是一个污水池,不过,这个水龙头的水是有可能被放干的,这个污水池也是有可能被塞满的。自然界作为一个水龙头或多或少地被资本化了;而作为污水池的自然界则或多或少地被非资本化了。水龙头成了私有财产;污水池成了公共之物。”

第10到13章,作者从不平衡和联合发展入手探讨了资本主义在空间维度的表征,尤其是在石油这一特殊商品的政治和战争维度。第14章资本主义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奥康纳认为,无论是从可持续发展的哪个基本视角来看,资本主义的可持续发展都是不可能的。资本主义是一种经济发展的自我扩张系统,目的是无限增长,而自然界却无法进行自我扩张。资本的自我扩张和自然界自身的有限性之间的总体矛盾使得生态危机的“资本主义解决方案”是遥不可及的。

第三部分“社会主义与自然”。这部分致力于分析和评估“新社会运动”特别是环境/生态运动的激进倾向。奥康纳尤其关注那些对世界经济危机产生过重要影响的矛盾,以及那些有可能造成激进的政治可能性、“激进的绿色主义”政治可能性的社会运动。这部分包括15-21章。

第15章“社会主义与生态学”重点探讨了传统社会主义思想与现代生态思维、劳工运动、环保运动之间的区别和可能的联系。奥康纳指出,社会主义的生产主义与生态学的合理性并不存在必然矛盾,它们恰恰是互补的,抗拒当代资本主义的现实政治斗争正在促使生态运动和传统劳动运动的结合,资本主义的矛盾本身已经为一种生态社会主义趋势创造了条件。

16到19章在阐述了美国绿色政治运动中的政治激进因素,考察了在加州地区建立的、按照劳动阶级的思路组织起来的绿色/劳工/社群联盟,奥康纳强调真正的绿色激进主义必须是一种既以“地方”又以“全球”为基础的理论和实践,新社会运动尤其是生态运动应该为国家的民主化而斗争。因此,生态运动政治战略的核心在于把这些斗争升华为一种追求民主国家的斗争。

第20与21章,奥康纳指出,全球化经济并没有改变资本的自我扩张的本性和反生态性。全球化经济的替代方案只能是一种生态学社会主义的:“使交换价值从属于使用价值,使抽象劳动从属于具体劳动,这也就是说,按照需要(包括工人的自我发展的需要)而不是利润来组织生产。”

简评

奥康纳通过重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来建构一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奥康纳一方面充分肯定了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批判的科学性和对社会发展的预见性,“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轮廓几乎都可以从马克思的经典文本所凸显出来的理论视域中被解读出来”;另一方面,奥康纳也明确指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缺陷。“经典历史唯物主义凸显了自然界的人化问题,却没有强调人类历史的自然化方式以及自然界的自我转型问题”。奥康纳要致力于探寻一种能将文化和自然的主题与传统马克思主义的劳动或物质生产的范畴融合在一起的方法论模式,即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奥康纳在重新界定“自然”的基础上,指出了资本主义存在内在的双重矛盾,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最终指向在实践中如何把激进的新社会运动特别是生态/环境运动纳入到共同创建一种生态社会主义的轨道。

马克思所生活的19世纪正是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兴起的阶段,马克思对于当时社会的分析更多的关注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度。20世纪中后期,资本逻辑的全球化蔓延,消费社会的来临,环境问题的凸显,使得奥康纳从生态学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奥康纳历史唯物主义自然界
自然界里神奇的“干饭人”
自然界中的神奇香料
自然界的一秒钟
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统一——以《资本论》第一卷为例
历史唯物主义的五种西方重构模式解析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正义观再思考
“感觉再也不会跟以前一样了”:奥康纳《异乡客》中的“危机瞬间”
大法官奥康纳:做出决定,就绝不回头
例说“自然界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