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治理的理论支持与实践借鉴*
2018-01-26李坤鹏
李坤鹏 郑 亚
(1.西华师范大学人事处,四川 南充 637000;2.西华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改革发展的深水区和攻坚期,各利益主体之间关系日趋复杂,经济发展对内外因素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社会转型升级的压力陡然剧增。与此同时,过去单一、僵化的社会管理体制已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多样性的实际,社会治理模式的变革势在必行。基于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努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格局,强调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多元主体参与应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对于基层社会而言,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能否协同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成为左右基层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必然选择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单位制”、“政社合一”等传统管理体制逐步消解,取而代之的是流动性更强、发展更为多样化的社会体制,单纯以行政手段支配整个社会的发展不仅加重了政府的负担,也造成了诸多“失职”现象,而社会组织因其灵活性,可以将更多的“自由人”纳入其中,并提供其所需求的服务,是对政府职能的补充。
(一)相关理论论证
合作主义强调,政府与公民个体之间难以沟通协调,而社会组织可以很好扮演两者之间协调者的角色。社会组织可以有效发挥自身职能,代表社会公民的意愿,凝聚个人力量,同政府进行合作并相互制约,很好的弥补“强政府-弱社会”的不平衡格局。治理理论则指出,公共事务的管理主体应该是多元的,而不应为政府单一决定,只有实现政府、社会组织、公民等多元主体的协同参与,充分发挥各参与主体的功能,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善治”。①
(二)国外经验介绍
国外社会组织参与国家治理的历史由来已久,并取得较好的成果,其中尤以美国最为显著。美国社会组织不仅体量大,而且占有大量资源,据不完全统计,其数量达到300万左右,资产更是上万亿美金。他们对政府的决策具有重大影响力,他们通过宣传自己的主张、游说政府要员、拉拢选民等方式,影响政府的决策。同时,他们注重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创造出大量就业岗位,为公民参政议政搭建平台,让民众也参与到社会建设和发展中去,有效弥补政府在社会治理过程中“缺位”、“失位”现象。②
二、路径探析
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参与社会治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正确理论的指导,也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一)创新社会治理理论体系
创新社会治理理论体系,可以对社会的转型发展给予正确的指导,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当前,社会治理理论主要集中于宏观层面,对基层社会治理的理论研究还有待加强。同时,也没有提出较为详细的基层社会治理的指标体系,是导致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分工不明确的重要原因。这就要求专家学者将研究重心向基层社会治理倾斜,建构起完善的治理体系和考核机制,实现与宏观理论研究的有效对接。③
(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我国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仍是摸着石头过河,需要面对诸多未遇到过的难题,这就要求我们借鉴国外发展经验,与我国现实状况相结合,探索出适合我国社会实际的发展道路。注意借鉴不同国家类型的社会治理经验,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经验进行多角度、全方位总结分析,系统掌握各国社会治理的经验,尤其注重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角色定位和协同参与的路径,将经验理论化、细致化,应用到我国社会治理的实际中去,推进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
注 释:
①刘金荣.社会管理优化: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治理[J].中外企业家,2014,11:226.
②张宇,刘伟忠.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协同治理:功能阻滞及创新路径[J].南京社会科学,2013(5):72,736.
③张明.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规范化建设的思考[J].唯实·现代管理,2014(12):26.
参考文献:
[1]王莹.城市公共安全协同治理的模式构建与路径探索[D].中国矿业大学,2017.
[2]李芮.地方政府的“选择性放权”:任务属性与公私合作形式的差异[J].复旦公共行政评论,2016(01):65-90.
[3]戴红磊.中国体育社会组织治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
[4]文佐.地方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协同治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
[5]刘伟忠.我国地方政府协同治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