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转型升级共建精致城市专访荆门市城市管理局局长张勇
2018-01-26周玉萍
本刊记者 周玉萍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系。进一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构建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城市治理新格局。这为城管工作指明了未来的方向。
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程度如何的重要标志。而城市管理则是提高城市承载能力,体现城市精气神的关键所在。继2014、2015年荆门市荣获全省“楚天杯”城市管理优胜奖城市后,2016年该市再次获此殊荣,并在全省城市管理考评中综合得分位列全省设区城市第三。
为此,记者专访了荆门市城市管理局局长张勇,看一看这个城市在推动城市转型上究竟下了哪些功夫。
记者: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作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荆门市城市管理局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探索城管法治之道?
张勇:城市管理法治化必须以问题为导向,尊重城市发展的规律,从执法体制改革切入,正是当前中国城市管理改革问题导向的表现。荆门市享有地方立法权后,荆门市城市管理局打响开头炮,组织精兵强将,深入调查研究,于2016年底在全省市州一级率先出台《城市管理条例》,聚焦解决27个城市管理重点问题,彰显了荆门城管立法特色。积极探索推进城管综合执法,建立健全“市级指导、县级主体、覆盖乡镇”的综合执法体制。
我们要求执法人员转变观念,大力实施城管执法队伍“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推行说理式行政处罚,健全执法案件评查制度,倡导“721”工作法,推进了城市管理“三转变”(单一执法”向“管理服务”的观念转变、“执法者”向“服务者”的角色延伸和“硬性执法”向“情怀管理”的模式转变)。积极争取政法部门支持,建立城管部门与政法机关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等制度,构建“公安派驻城管”联合执法模式。
记者:“十三五”是实现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决胜阶段,构建智慧化城市管理系统、全面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在城管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荆门市如何将法治思维与大数据思维有机结合?
张勇:今天,完善城市管理的复杂性在于,我们面对的不是一个工业革命初期的城市,而是被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所包裹的城市,需要适应新业态和创新发展的要求。在这个历史阶段,城市管理既要利用信息技术不断刷新和升级管理手段与方式,打造“智慧的城市”和“移动的城市”,让人民感受到城市生活的便捷,同时也要应对信息产业、平台经济等新业态给城市管理带来的问题。
在优化提升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基础上,我们引入“互联网+”理念建设智慧城管,以荆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项目被评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为契机,拓展平台功能,整合天网信息平台和公安、卫计、房产、人社等8部门数据,为城管执法队员配齐智能“单兵装备”,将城管执法全过程记录和环卫作业、渣土运输、城管执法车辆运行轨迹纳入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开发并完善了亮化集中控制、门前三包管理、智慧工地管理、视频监控和远程劝导语音等10个数字化城管功能模块,对城市管理问题实行远程化、可视化、智能化管控。自平台运行以来,共收到城市管理类案件258434件,立案204565件,处置204433件,结案204255件,结案率99.9%。
记者:一座城市的文明,不仅体现在“面子”,更存在于“里子”,需要环境和“气质”内外兼修,需要市民文明素质和道德意识同步提升。城市是大家的城市,如何构建共建共享的整体氛围,将人纳入到城市管理中来?
张勇:城市治理的“核心是人”,既要“把治理寓于为市民服务之中”,又要最大程度地让民众和社会组织参与到城市治理中来。在带动人民积极性上,我们也做了很多努力。2016年,我们开发移动终端城管APP应用软件,建成面向公众开放的“智慧荆门E点通”综合服务平台。2017年,在平台的基础上搭建“荆门城管”微信公众平台,并将12319网站整合到局政务网站,微信平台同步联通,有序引导市民参与城市治理。
探索社区基层自治新模式,大力推广“三无”小区居民积分制管理试点经验,引导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等“五老”力量参与社区管理。推进城管与社管深度融合,探索建立“立体式巡查、网格化治理、积分制考评”工作机制,将市区两级80%城管力量下沉到90个城管网格,并与505名社区网格员联动,将精细管理触角延伸到最末端,变“被动接受百姓反映问题、处置问题”为“主动发现问题、预防问题”,切实提高了城市管理问题发现率和处置率。
记者:城中之人的人文风貌、行为习惯,往往是决定城市品质、区别城市气质的关键。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城市管理也是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倡像绣花一样治理城市,荆门市是如何做的?
张勇:所谓的“绣花式”精细化管理,就是要从那些看似不起眼,却直接反映一个城市整体形象的细微之处抓起,认真解决那些容易做到、应该做到而尚未做到的问题。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必须摒弃粗放型规划和管理理念,注重城市规划化和管理的前瞻性,高瞻远瞩、防微杜渐,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建立起科学、规范、精细的城市管理体系,在精细化管理中提升城市品质。
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城市硬件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城市主干道和高速公路出入口连接线。我们开展城市“双修”,启动荆门市静脉产业园建设,建成荆门市植物园,先后有4条城市道路被湖北省住建厅、公安厅命名为“省级市容环境美好示范路”。针对城市顽疾,先后组织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背街小巷和“三无”小区综合改造,取缔马路市场,拆除违法建设等。坚持以创卫为抓手,严格对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建立健全城市常态化、长效化治理机制,荆门城市能级和品位大幅提升。
记者:“城市双修”理念已融入荆门城市建设全过程,围绕“建设现代化精致城市”的目标,荆门市城管人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工作重心在哪里?
张勇:遵循城市发展规律,我们要坚持以品质优先主导城市发展,推动城市建设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提升转变,“布局紧凑、品位高端、管理精细、文化浓郁”,是现代化精致城市的关键词,也是城市转型发展的目标指向。
后期,我们将以实施城管条例为抓手,着力打造法治城管;以城管执法体制改革为引领,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按照改革方案时间节点迅速组织实施,确保年底前完成市县两级城市管理机构综合设置、住建领域行政处罚权集中行使、执法人员统一换装到位等改革工作;以实现“双零”为目标,强力推进控违拆违;以推进城市固废垃圾“三化”为指向,加快推进荆门市静脉产业园建设;以优化环境和改善民生为目的,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以完善数字平台功能为基础,扎实推进智慧城管建设;以立面整治和景观照明建设为契机,继续开展省级市容环境美好示范路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