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住建2017:旗帜高扬 谱写美丽中国新篇

2018-01-26柯善北李动

中华建设 2018年1期
关键词:双修建部小镇

本刊记者 柯善北 李动

2017年,标注了一个新时代的开局。

这一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举旗定向,擘画蓝图,进一步坚定了全国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为我们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指明了前进方向、树立了时代坐标、提供了行动指南、作出了战略指引。

在过去的这一年中,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推动住建事业蓬勃发展,成就斐然。

特色小镇、城市双修、湿地保护、农村建设、住房改革、建筑业转型升级……2017年,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描绘美丽中国的伟大图景中,处处闪现着住建人不断拼搏向前的身影。

特色小镇:规范发展激发“镇”能量

如果说2016年是特色小镇的崛起之年,那么2017算得上特色小镇的转型之年。

2016年7月,住建部、财政部、发改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称,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的特色小镇。忽如一夜春风来,由此特色小镇一下子站上了“政策风口”,全国上下开始抓抢特色小镇的政策机遇。

2017年8月,住建部正式公布第二批276个全国特色小镇名单,加上2016年10月公布的第一批127个,特色小镇“国家队”成员进一步扩充至403名。特色小镇这个肇始于浙江、以区域性空间再造和增长要素集聚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已经在全国铺开,并成为众人追捧的“香饽饽”。

风口之上,泥沙俱下。在特色小镇概念炙手可热之时,也出现了千镇一面、造城运动、政绩小镇、行政干预过度等隐忧,尤其是不少地方存在房地产化倾向,与特色小镇发展的初衷背道相驰。

发展机遇下浮现的问题和挑战,如何应对?住建部等相关部门早有警惕,接连出台政策措施,引导特色小镇健康规范发展。

2017年5月,住建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做好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推荐工作的通知》。这份通知中明确要求,对存在以房地产为单一产业,小镇规划未达到有关要求、脱离实际,盲目立项、盲目建设,政府大包大揽或过度举债,打着特色小镇名义搞圈地开发,项目或设施建设规模过大导致资源浪费等问题的建制镇不得推荐。同时,文件还对于申报条件提出了6项明确要求,特色和产业位列前两位。

7月,住建部下发《关于保持和彰显特色小镇特色若干问题的通知》,主要从小城镇空间格局、建筑尺度和传统文化三个方面,对特色小镇发展提出要求。文件要求各地保持和彰显特色小镇特色,尊重小镇现有格局、不盲目拆老街区,保持小镇宜居尺度、不盲目盖高楼,传承小镇传统文化、不盲目搬袭外来文化。

12月,国家发改委、国土部、环保部、住建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就特色小镇申报、建设等方面做出相关方面规范要求。文件提出,将对已公布的两批403个全国特色小城镇、96个全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等开展定期测评和优胜劣汰。同时文件还将严控房地产化倾向作为重点任务,防范“假小镇真地产”项目。

相关政策的出台,给特色小镇这匹狂奔的野马套上了“笼头”,让特色小镇发挥出“镇”能量,使之成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探索新型城镇化模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城市双修:全面部署重塑城市生态肌理

过去的30余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50%的人口涌入了城市。但是,与之相伴的是粗放的发展模式和对生态造成严重破坏。为了推动“美丽中国”建设,中央提出要有序实施城市修补和有机更新,制订并实施生态修复工作方案。

2017年,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有关要求,住房城乡建设部将城市双修作为治理城市病、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全面部署,全力推进。

2017年3月,住建部印发了《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安排部署在全国全面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目标,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

《指导意见》指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是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行动,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足城市短板的客观需要,是城市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标志。

《指导意见》提出了城市双修工作的具体目标,即2017年,各城市制订城市双修实施计划,开展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调查评估,完成城市双修重要地区的城市设计,推进一批有实效、有影响、可示范的城市双修项目;2020年,城市双修工作初见成效,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提升,风貌特色初步显现。

在《指导意见》这一纲领性文件出台后,住建部又相继印发《三亚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经验》、《关于将福州等19个城市列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的通知》、《关于将保定等38个城市列为第三批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的通知》等文件,持续推广三亚经验,同时将试点城市拓展至58个。

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各地也在积极开展城市双修的规划制定和实践工作。

广东加快推进“城市双修”,推动“城市病”治理工作的全面提速。广东省住建厅与多家银行签订“十三五”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对“城市双修”项目领域安排了500亿元的金融支持额度,重点推进社区体育公园、步行道和自行车道建设以及山海江河湖及湿地生态体系修复等项目落地。

湖南制定城市双修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设区的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控制在5%以内,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90%以上。

城市双修,正在推动城市发展模式和治理方式的转型,让居民重享“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宜居城市环境。

湿地保护:撑起“城市之肾”制度保护伞

如果说湿地是“地球之肾”,那么城市湿地就是“城市之肾”,它对城市的意义,对实现“让城市成为人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有力依托”的意义,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2017年11月,住建部出台《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为“城市之肾”撑起制度保护伞。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以及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城市湿地正普遍面临着迅速消失、生态系统非常脆弱的尴尬境地。

因此,住房城乡建设部制定出台《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很及时,也十分必要,体现了城市建设和管理在贯彻落实生态文明、自然和谐理念上的清醒认知,体现了国家对城市绿地系统构建的系统性及其效益研究的重视。

《办法》明确规定了城市湿地资源保护以及湿地公园建设与管理的目标,并从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政府职能角度对城市湿地公园管理的法律责任主体进行了界定,明确了各级管理部门职能,同时还从管理技术的角度提出了建立动态监测数据库等信息化管理的要求。

《办法》明确,城市湿地保护是生态公益事业,应遵循全面保护、生态优先、合理利用、良性发展的基本原则。城市湿地应纳入城市绿线划定范围。通过设立城市湿地公园等形式,实施城市湿地资源全面保护,在不破坏湿地的自然良性演替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湿地的社会效益,满足人民群众休闲休憩和科普教育需求。

此外,对于侵占湿地资源过度开发的行为,《办法》要求,城市湿地公园及保护地带的重要地段不得设立开发区、度假区,禁止出租转让湿地资源,禁止建设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项目和设施,不得从事挖湖采沙、围湖造田、开荒取土等改变地貌和破坏环境、景观的活动。

在执行层面,根据《办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全国城市湿地资源保护与修复、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建设管理的指导、监督等工作,负责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设立和保护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督;省级住房城乡建设(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城市湿地资源保护与修复以及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建设管理的指导监督,负责建立包括城市湿地资源普查、动态监测、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规划与实施等相关信息管理体系。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城市湿地资源保护以及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办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对城市湿地资源保护的全面升级和转向,目的正是为了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和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农村建设:人居环境治理留住美丽乡愁

2017年2月5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指出要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实质上,从2015年开始连续三年,农村环境治理问题都被写入当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遵循中央文件精神指示,住建部全面部署、积极推动相关工作展开,让农村能留得住美丽乡愁。

2017年1月1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住建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取得了重要进展,将继续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强传统村落和民居保护,并通过建档立卡提高危房改造针对性。发布会上还透露,住建部将试点先行、梯次推进农村污水治理,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所有村庄基本完成改厕和黑水处理,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地区村庄实现生活污水全面治理。

2月14日,住建部下发《住房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2017年工作要点》。文件指出,要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大力度推进垃圾污水治理、农村危房改造、传统村落保护、乡村规划管理等重点工作,努力做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牵头工作。

文件引领,试点先行。2017年6月,第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名单公布,北京市门头沟区等100个县(市、区)入选。8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名单公布,保障基本、环境整治、美丽乡村三类共295个示范村入选。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该战略不仅指向农村产业的振兴,而是要求乡村社会全方位的振兴。除了人居环境整治外,因地制宜保护、保留乡村风貌也是重点之一。2017年7月,第五批也是最后一批传统村落申报启动。

自2012年中国政府启动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以来,经过5年努力,保护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得到基本保护、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基本改善、保护管理机制基本建立、具备基本的安全防灾能力,传统村落将进入复苏阶段。

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调查是最后一次全国性调查,力争将所有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全部纳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建立基本完善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持续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住房改革:长效机制托举人民安居梦

住有所居,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基本组成部分。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围绕中央精神指示,2017年住建部坚持调控“不喘气、不歇脚”,给过热的房地产市场降温;另一方面,加强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租购并举政策措施落地,加大力度培育租赁市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以2016年“930新政”为标志,我国房地产市场开启了新一轮的调控。进入2017年后,调控之势丝毫未见放松。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全国百余座城市经历了大大小小的调控200次有余,而且一次比一次严厉。“限购、限贷、限售、限签、限价”等步步紧逼,很多热点城市已基本进入“五限时代”。

在严厉的调控政策下,房地产调控效果在逐步显现,一线城市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回落,三四线城市的房价也趋于稳定。与此同时,住建部多次表示“保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表明以遏制炒房为主要目的的调控措施将成为房地产平稳发展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坚持调控相对应的,则是堪称“二次房改”的租购并举政策措施不断深入推进。

2017年7月,住建部等九部委下发了《关于在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通知》,选取了广州、深圳、南京等12个城市作为首批试点,再度明确租购并举,租售同权。随后,国土部、住建部联合发布《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方案》,确定北京、上海、南京等13个城市进行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

在政策导向下,在租赁市场、土地供应、金融管控等多个领域,房地场市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租赁市场改革持续加速,多地出台住房租赁相关政策并建设官方平台,部分城市拍出只租不售地块,万科、华润、恒大、碧桂园等大型房企进入租赁市场,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出租房贷款,“租售同权”走向落地。

建筑业:顶层设计推动转型升级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建筑业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国民经济支柱地位不可动摇,但“大而不强”等问题仍然存在。2017年,建筑业改革不断深化,推动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

2017年,两项建筑业顶层设计政策方案出台,为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建筑业发展定准了航标。

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筑业产业升级为核心、提高建筑工人素质为基础、加快建筑业产业升级为核心提出了20条措施。

4月,住建部印发《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了促进招标投标过程公开透明、推广智能和装配式建筑、推进资质管理改革、加快诚信体系建设等任务目标。

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就必须培育健康的市场环境。因此,必须简化企业资质类别和等级设置,减少不必要的资质认定,“淡化企业资质、强化个人执业资格”是大势所趋。2017年,园林绿化、工程咨询、地质勘查、建筑施工劳务等一批资质相继取消,同时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也进行了重大变革。

与此同时,招标投标制度进一步完善。《“互联网:”招标采购行动方案(2017~2019年)》、新版《建筑工程设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等相继印发,《招标投标法》“修法”工作迎来落实。建筑业迎来更加自由、公开、透明的市场监管环境。

健康的市场环境,完备的信用体系是不可或缺的一环。6月,住建部发文要求扎实推进建筑市场监管一体化工作平台建设,确保实现全国建筑市场“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管理一条线”的信息化工作目标。12月,住建部发布《建筑市场信用管理暂行办法》,全面解决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建筑市场整体环境的重塑清扫障碍。

建筑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推动建造方式创新。2017年是装配式建筑全面发展的一年,《装配式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管理办法》、《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管理办法》等政策的出台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大量的投资正在涌入装配式建筑的领域。

2017年,我们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聆听十九大吹响迈向新征程的号角。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全国住建系统以“朝受命,夕饮冰”的使命感,“昼无为,夜难寐”的紧迫感,全身心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拼搏奋斗,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成绩单。

2018年,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以新思想武装头脑、凝聚共识、汇集力量,以奋发有为的新状态,踏上更加波澜壮阔的新征程,谱写住建事业新的辉煌篇章。

猜你喜欢

双修建部小镇
安安静静小镇
住建部等两部门:适度超前建设城市配电网
城市双修理念下的城中村改造研究
“CK小镇”的美好
重磅!住建部通知,21地开展城市更新试点!
住建部要求开展施工现场技能工人配备标准制定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浅析“城市双修”视角下的滨水公园设计——以界首沙颍河公园为例
谢金英:德与艺双修 雅与俗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