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促转型2017年建筑业十大变革
2018-01-26荆竹
荆竹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2017年的建筑业,最恰当的莫过于“变”。这一年中建筑业改革之举不断,重磅文件接连发布,每一项改革都与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伴随行业变革而来的,是行业“脱胎换骨”的转型升级。
在这转型变革的“十字路口”,建筑企业究竟该何去何从?梳理2017年建筑业十大变革,对于我们探究行业存量竞争时代,确定建筑企业的前进方向,大力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紧抓改革机遇,突破重围具有重要意义。
变革一: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
2017年是装配式建筑全面发展的一年,从整体规划到标准规范体系,从产业配套能力到建筑队伍建设,都获得了突破性进展。
3月1日,《装配式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新标准正式出台。3月23日,住建部印发《“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管理办法》、《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管理办法》的通知,推动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发展。随后,全国各省市相继出台文件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发展。
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建筑业总值是193567亿,装配式建筑业占到了3363亿。按照这样的发展态势,以及中央关于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要达到20%的要求,未来两到三年内,我国装配式建筑将成为一个市场规划达到万亿的产业。
随着国家和各省市建筑工业化政策的落地,大量的投资正在涌入装配式建筑的领域,一个新兴的产业正在拉开帷幕……
变革二:资质大突破
2017年,建筑业资质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被业内称为“惊天之变”。:
6月1日,住建部发布最新的《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征求意见稿),相比旧版本,取消/降低了对企业注册资本金和纳税金额、员工队伍、工法/专利、奖项、标准、承包范围等的要求,提高了对企业经营业绩、信用水平、技术创新等方面的要求,更加重视企业的核心能力建设。
在资质类别上,4月13日,正式取消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9月份取消工程咨询、地质勘查等一批资质,11月7日,住建部发布《关于培育新时期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到取消建筑施工劳务资质审批,设立专业作业企业资质,实行告知备案制。
在资质管理上,10月份,住建部同意浙江实施勘察设计企业资质“智能化审批”试点,11月份决定在北京、上海、浙江3省(市)开展建筑业企业资质告知承诺审批试点,试点工作将从2018年1月起正式推行。
变革三:高度重视信用建设
当前,国家对信用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建筑行业是尤其重要的领域,不管对于建筑企业还是个人来说,信用都将成为重要的考量指标。
2017年,31个省级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基础数据库与住建部中央数据库已实现实时互联互通,初步实现建筑市场“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管理一条线”的信息化监管目标。
4月24日,住建部印发《关于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分工方案的通知》,一旦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企业和注册执(从)业人员将受到7项信用联合严惩。
4月起,根据住建部《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和资质标准实施意见》等文件,陆续启动了建筑业企业资质动态核查。严格依法查处不合格企业和人员,强化市场清出管理,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变革四:建筑工人实名制 治愈欠薪“顽疾”
从建筑用工改革,到劳务实名管理,再到推进施工单位参保,2017年围绕“农民工”出台的政策文件,成为建筑施工企业关注的重点之一。
2月27日,住建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提出将在全国推行建筑劳务工人实名制管理工作。
3月9日,人社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建筑业工伤保险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不提交建设项目工伤保险参保证明,不予核发施工许可证,不得开工建设”,大力推进建筑施工单位参加工伤保险。
5月11日,经过一年试运用的全国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平台,正式上线。:
7月7日,人社部再次发文,要求重点解决工程建设领域欠薪问题。2017年底前,实名制管理覆盖40%以上在建工程项目;2019年底基本实现全覆盖。
9月25日,人社部印发《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管理暂行办法》,列入拖欠工资“黑名单”的企业将被限制招投标、生产许可、资质审核等,加大对拖欠工资行为的打击力度。
农民工工资遭拖欠是我国多年来一直无法根治的“顽疾”。在全国推行建筑劳务工人实名制管理,既方便了用工单位,又能保障工人权益,将有效治愈欠薪“顽疾”。:
变革五:取消“属地纳税”
营改增的目的是为企业减税,在过去一年中,有些企业不但没有减税,税负反而升高。对此,2017年4月20日,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明确营改增有关征管问题的公告》,出台“营改增”政策改革10条,让企业更好地利用营改增达到最大限度的减负。
5月1日起,建筑业正式取消“属地纳税”。公告指出:纳税人在同一地级行政区范围内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不适用《纳税人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增值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
在一个省内跨县提供建筑服务的,属于“属地纳税”,就是建筑公司在哪里盖楼,就在哪里预缴税,再到公司所在地申报税款,比较麻烦。国税总局的这项规定,让相关建筑服务方,既简便了业务流程,又节约了企业办税成本。
变革六:全方位、无死角规范PPP项目
2017年以来,中央连续下发PPP规范性政策,目的在于规范PPP项目发展,让政府做“真PPP”、让社会资本“真做PPP”。
5月28日,财政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坚决制止地方以政府购买服务名义违法违规融资的通知》,明确政府购买服务的改革方向、实施范围、预算管理和信息公开等事项,严禁以政府购买服务名义违法违规举债。对地方政府违规举债融资行为的管控不断加码。
7月21日,国务院法制办发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条例(征求意见稿)》,通过法律形式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进行顶层设计和规范管理。
从建筑业企业角度而言,之所以必须走上PPP发展模式,是形势使然。从战略层面来说,PPP模式仍将是建筑行业企业必须致力的重点。要打造“中国建造”品牌,必须有一批在规模、品牌等方面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目前大力推行的“工程总承包模式发展,鼓励企业走设计施工一体化发展道路”这一模式,从根本上说就是PPP模式的缩小版。
变革七:“保证金”再见 切实减轻建筑企业负担
长期以来,在工程领域,保证金制度备受业界诟病。
6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把建筑领域工程质量保证金预留比例上限由5%降至3%,有效减少建筑业企业资金占压。同时,大力推广银行保函、担保公司保函和保险保函等履约保证制度,进一步为建筑业企业减负。
6月20日,在住建部、财政部发布的新版《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办法》中,明确推行银行保函制度,银行保函可替代预留保证金。
8月2日,国务院公布《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规定除经营借款担保、发行债券担保等融资担保业务外,经营稳健、财务状况良好的融资担保公司还可以经营投标担保、工程履约担保、诉讼保全担保等非融资担保业务以及与担保业务有关的咨询等服务业务。
变革八:招投标变革风起云涌 “修法”工作迎来落实
2017年,从中央到地方,招投标变革相关文件层出不穷,各地对招投标活动中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更是连出重拳。
2月23日,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印发《“互联网”招标采购行动方案(2017~2019年)》,明确提出“2017年,依法必须招标项目基本实现全流程电子化招标采购。2018年,全面实现电子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交易平台、监督平台,与其他信息平台互联互通。2019年,实现全国电子招标采购系统互联互通,全面发挥监管作用”。
7月11日,财政部修订《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提出:评标委员会认为投标人的报价明显低于其他通过符合性审查投标人的报价,应当要求其在评标现场合理的时间内提供书面说明;投标人不能证明其报价合理性的,应当将其作为无效投标处理。
8月29日,发改委对《关于修改〈招标投标法〉〈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的决定》公开征求意见,业界呼吁多年的“修法”工作迎来落实,意见稿中明确了“最低投标价”评标方法的适用范围、鼓励电子招标投标、评标委员会可直接确定中标人等内容。
变革九:强化个人执业资格 挂证频遭重创
2017年,住建部、人社部加大了对职业资格证书的监管和审批。
7月24日,住建部发布《注册建造师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对已执行10年的《注册建造师管理规定》进行修订。9月12日,人社部正式公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将职业资格纳入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实行清单式管理,目录之外一律不得许可和认定职业资格。11月1日,人社部印发《关于在部分系列设置正高级职称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目前未设置正高级的职称系列均设置到正高级,共涉及工程、会计等11个系列。
同时,国务院高度重视治理“挂证”工作。
5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在2017年7月底前,全国政务信息共享网站正式开通上线,实现政府部门间跨地区、跨层级的信用/招投标/社保等数据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应用。8月17日,人保部印发《关于集中治理职业资格证书挂靠行为的通知》,部署打击住建、环评、药品流通、专利代理、消防等领域职业资格证书挂靠问题。随后多部委也对外公开“挂证”问题举报受理联系方式,各地方省份纷纷对“挂证”重拳出击。
变革十:试水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模式
“全过程工程咨询”作为2017年建筑业体制机制改革的一大亮点,引起行业热议。
2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在完善工程建设组织模式中提出了培育全过程工程咨询。政府投资工程将带头推行全过程工程咨询。鼓励非政府投资工程委托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在民用建筑项目中,充分发挥建筑师的主导作用,鼓励提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
5月2日,住建部发布《关于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工作的通知》,选择8省市和40家企业开展为期两年的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工作。
实行全过程工程咨询,其高度整合的服务内容在节约投资成本的同时有助于缩短项目工期,提高服务质量和项目品质,不仅可以有效地规避风险,同时也是行业进步的体现。
2017年是建筑业政策调整的大年,是对误入歧途的建筑业企业进行“纠偏”的一年,也是建筑业转型的“关键之年”。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陆续出台的各种改革政策,总体方向是“市场化、规范化、法治化”。如果说从2014年到2017年,是建筑业改革脉络梳理阶段,那么,未来几年,行业改革将真正进入落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