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潜江:发力“绿色发展”建设水乡园林精致城市

2018-01-26庄锐通讯员任爱华瞿祥祖

中华建设 2018年3期
关键词:潜江市潜江绿色发展

本刊记者 庄锐 通讯员 任爱华 瞿祥祖

2017年7月潜江市被列入全国第三批生态修复、城市修复(简称“城市双修”)试点城市。潜江市抢抓机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顺应新时代城市建设要求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围绕“城乡一体、走在前列”的战略定位,通过打造城乡建设“三大亮点片区”和深化“城市双修”工作,在浴火重生中走出了一条城市建设绿色发展之路。

潜江市住建委发挥综合统筹建设作用,牢固树立“城市建设人民说了算”的工作理念,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规划为引领,以项目为支撑,从老百姓的关注点、利益点出发,一草一瓦地改善城市环境,一点一滴地提升文明素养,着力推进一批紧贴民生的大事、实事,治理“城市病”,逐步补齐城市建设绿色发展“短板”,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城市品位明显提升。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民生改善十佳典范城市等殊荣。

规划一片一区提升

省十一次党代会赋予潜江“城乡一体、走在前列”的新使命。潜江市委八届四次全会提出打造“三大亮点片区(东荆新区、返湾湖国家湿地公园、汉江兴隆河生态绿道),决战工业3000亿、虾—稻产业800亿的奋斗目标,吹响了“城乡一体、走在前列”的集结号。着眼于建设水乡园林精致城市,坚持从基础最薄弱的环节抓起,从公众最需要的地方入手,谋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建设绿色发展规划。

围绕一核带三点,在全市划分为东荆新区、返湾湖片区、兴隆河片区三大亮片区,通过以片区建设带动辐射周边区镇发展。编制完成《潜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三大亮点片区”和五大重点民生项目规划,绘就了“1+3+5”的潜江城市建设绿色发展的宏伟蓝图。坚持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天蓝地绿的总原则,编制完成了《潜江市“城市双修”总体规划》和九个专项规划,基本实现了覆盖全域、把握全城、谋划全局。

以解决城市问题为导向,以转变发展方式为目标,围绕“塑城市风貌、治黑臭水体、管城市秩序、畅交通出行、修生态环境”等重点项目建设主线,规划了《潜江市城市建设绿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至2020年)》,通过绿色发展三年行动弥补城市欠账,促进城市有机更新和新老城区均衡发展,全力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独具特色的水乡园林精致城市,让潜江人民为之骄傲、为之自豪、为之幸福。

建设一路一景修补

潜阳路,这条318国道线上的“老潜江”主干道,潜江城区路网的大动脉,近几年来,饱受拥堵之苦。“城市双修”工作展开以后,狭窄拥堵的潜阳路扩建为宽阔平坦的双向6车道,道路两旁破旧的城区老房也进行了建筑立面改造,荆楚文化元素融入理念、高端大气的城市设计、独居特色的立面装饰,令人耳目一新。

升级改造项目按照“一路一景”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保留了路边的树木,搭配以不同的鲜花,保证四季皆有景。路宽了,街美了,道路通畅了,沿路居民的心也顺畅了。同时,潜阳路升级改造工程还对道路管网进行了雨污分流,污水横流、雨天“看海”的现象成为过去。

潜阳路成功升级改造后,章华大道、江汉路、东风路也开始紧锣密鼓施工,通过市政道路维修、立面整治、夜景亮化、绿化建设等工程,道路变宽了、植被变美了、街道变亮了。一条条道路的扩建改造,让潜江城“血管”通畅,不再“淤堵”。

坚持扩建和改造并举,投资近30亿元,完成了兴盛路、育才路、紫月路西扩、南浦路南延、泰丰路南延等道路连通改造,打通了一批断头路,改造了一批丁字路。坚持“窄马路、密路网”,改造背街小巷53条近58公里;完成318国道东荆河大桥建设,启动红梅路跨东荆河、马昌垸路跨东荆河大桥、泽口汉江大桥建设和东荆新区19条近45公里的城市路网建设工程。东西城区、外环道路全线贯通,做到了群众的心坎上,暖在了百姓的心窝里。

生态一河一渠修复

潜江,是享誉已久的水乡园林,一座被水环绕的城市。然而,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加之人类活动的破坏,城内多处河湖已成无源死水,又黑又臭,城区居民苦不堪言。

水乃生命之源,必须保证城区水体水质,保证活水源头。以推进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为抓手,全力打造人水和谐的美好家园。大力实施水系连通工程,以兴隆河水利枢纽工程竣工为契机,投资3.8亿元,连通了“三湖四河七渠”,实现“一河清水润全城”。大力整治城市黑臭水体,投资近12亿元,实施曹禺公园、梅苑、南门河游园、百里长渠、县河、罗潭河、城东河、莫解渠等河底清淤、岸上截污、亲水平台、林荫步道和绿化长廊建设工程,规划建设沿高铁、高速近10公里厂的的生态湿地项目建设,实现了“水清、水满、水生态、水景观”。

位于城南的一支渠,河床高于上游百里长渠和下游城南河,成为一条“天河”,清水进不来,污水出不去。家住金桥郡小区的李寻每天进出都得经过一支渠,他说:“这条渠里的水黑得发亮,恶臭难忍,一旦下大雨,污水直接流到路面,不敢下脚。”为了解决难题,将百里长渠的清水抽入一支渠。同时,实施雨污分流,将排进渠中的生活污水通过管网送至污水处理厂,将清水引入下游城南河。总长近2公里的一支渠共阻截了58个污水口,目前雨污分流、截污工程均已完成,脏乱差的环境彻底根治,当地老百姓逢人就讲感谢市政府和市住建委办了一件大好事。

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建成城南、城北和油田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260公里,建成杨市食品产业园、潜江经济开发区、王场精细化工园工业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处理集中率91.8%。

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度,全市每条河流湖泊都有了自己的“家长”。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地表水质监测点达标率92.3%,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管理一点一滴规范

潜江市对于未来城市的管理理念,探索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办法,全面推进城市管理改革进程,探索城市治理新途径。

“偌大一个潜江城,仅有曹禺公园、南门河游园、园林青等大型广场可以休闲,再没有其他适合休闲的去处了。”走在大街上,时常能听到市民如此抱怨。然而,在拥挤的城区征用大片土地再修建公园不太现实。如今,城市“双修”带来了新的公园理念“口袋公园”——面积几百至几千平方米不等,近几年来潜江将沿路、沿河、沿渠10亩以下的空置土地集中收储全部用于绿地建设,种花木植被,建休闲设施。城市里密布的“口袋”,让市民出门见绿,城市“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城市绿化半径覆盖率达到88%。

顺应百姓呼声和诉求,每年将老旧小区改造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内容之一。近几年投资1.87亿元,实施了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10个,重点解决了居民出行难、排水难、照明难等突出问题。

大力开展“两违”整治、禁建和棚户区改造工作,着力消化历史拆迁任务。共拆除“两违”4.4万平方米,共征收主城区房屋349户,拆迁面积达12000平方米,实现了新建私房零增长、在建“两违”零抢建,腾出了城市发展空间、优化了发展环境,提升了城市整体形象。

猜你喜欢

潜江市潜江绿色发展
潜江小龙虾:一筐拍出28万
基于Sentinel-2卫星的潜江市虾稻田时空格局变化研究
湖北省潜江市小龙虾营销策略研究
Epilogue
试论加强农业机械化生产
新形势下闽北绿色发展实践模式探析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致密油藏特征及成因
创新学习载体 推进思想理论建设——潜江市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短信课堂”简述
潜江凹陷潜四下亚段油气运聚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