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产检新变化
2018-01-26张颖北京海淀妇幼保健院主治医师
文|张颖(北京海淀妇幼保健院 主治医师)
随着医学不断进步,许多医学观念、诊疗技术会不断变化和更新,一些以前习以为常的医疗行为可能已经过时了,一些以前仅仅是进行尝试、探索的医疗行为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
孕育新生命,是进入崭新人生阶段的序章。每一位孕妈妈,在确定自己怀孕之后,就开始关心产检了。从宝宝在妈妈腹中才有米粒大小,到顺利娩出,作为为孕妈和胎儿的健康保驾护航的产检,在最近这些年里都有哪些新变化呢?
提示孕妈妈:心态平和看待自然流产
其实,流产是一个自然选择、自然淘汰的过程,女性流产率高达60%~70%,有些在怀孕极早期就发生了流产,可能孕妇仅仅表现为月经略推迟几天,月经量稍稍多一些,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怀孕、流产,所以孕妈妈不要对一次流产过于紧张。
孕早期不再进行孕激素水平常规测试
旧做法:部分医院的医生常规会给早孕期的孕妇检测孕激素水平,对孕激素水平低的孕妈妈常规补充黄体酮保胎。
新做法:不常规给孕妈妈检测孕激素水平,对孕10周前有医学指征(即医生认定的某些标准和要求)的孕妇,可通过动态监测血β-hCG水平了解胚胎发育情况,由医生决定哪些孕妈妈需要补充孕激素。
解读
通过研究发现,正常孕妇体内孕激素水平波动范围非常大,所以孕妈妈体内孕激素水平高低,不能判断胚胎发育是否良好,也对判断孕妇是否需要补充孕激素没有参考价值,因此现在在孕早期不再常规检测孕激素。
一般临床中只有在孕妇查hCG(+),但B超在宫腔内没有发现胎囊,医生怀疑孕妇已经流产或宫外孕时才要检测孕激素,如果检测孕激素水平低,才用以支持流产或宫外孕的诊断。
大量研究表明,常规应用孕激素预防流产是无效的,WHO(世界卫生组织)也不推荐应用黄体酮保胎。目前孕激素仅用于先兆流产、复发性流产再次妊娠、辅助生殖等。由于孕激素有一些副作用,所以有脑膜瘤、妊娠疱疹、阻塞性黄疸、严重瘙痒症等疾病的孕妇禁止使用,有严重肝损伤、肾病或心脏病性水肿、高血压、脑血管意外、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栓性疾病等病史的孕妇要慎重使用。
孕12周左右B超测量NT
旧做法:正常孕妇一般在早孕期只会做一次产前检查,到4个多月才进行第二次产检,20~24周进行超声检查以筛查胎儿畸形,俗称“排畸B超”。
新做法:正常孕妇一般12周左右要到医院进行一次产检,主要是做B超测量NT,筛查胎儿畸形。
解读
NT是英文nuchal translucency(胎儿颈项透明层)的缩写,指胎儿颈项背部皮肤层与筋膜层之间软组织的最大厚度,反映胎儿皮下组织内淋巴液体的积聚,通过超声可以测量NT厚度。医学研究表明,NT增厚的胎儿容易发生染色体异常、先天性心脏病、宫内发育迟缓、胎死宫内状况等,NT越厚胎儿异常的概率越大,临床中一般以NT≥3.0 毫米(不同医院采用的数值稍有差异)作为预测不良妊娠结局的界值,即NT≥3.0 毫米需要进一步进行产前诊断。
NT测量必须在孕11~13+6周进行,由于NT厚度与孕周密切相关,所以必须在规定的孕周测量才有意义。超声测量NT时,虽然胎儿还很小(头臀长仅4~8厘米),但是做系统超声检查还是可以诊断出一些严重胎儿畸形,例如无脑儿、严重心脏异常、颈部水囊瘤等。
但是,在此时查出胎儿NT增厚的孕妈妈,也不要太紧张,NT厚不代表胎儿肯定异常,NT正常也不代表胎儿肯定正常,还需要医生综合更多情况进行准确诊断。
双胎妊娠要尽早做B超,了解绒毛“膜”性
旧做法:双胎孕妇孕期不判断是“单卵”还是“双卵”双胎,分娩后由医务人员通过胎盘、胎膜情况粗略判断是“单卵”还是“双卵”。
新做法:双胎孕妇孕期尽早做超声,进行绒毛“膜”性判断,以诊断出“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便于以后孕产期保健和医学处理。
解读
绒毛“膜”性是指判断双胎两个羊膜腔之间的“绒毛膜”是“单层”还是“双层”。两个卵子分别受精形成两个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为“双卵双胎”;一个卵子受精形成一个受精卵,这一个受精卵分裂,发育成两个胎儿的为“单卵双胎”。后者根据受精卵分裂天数不同,可分为“双绒毛膜双羊膜囊”(简称“双绒双羊”)、“单绒毛膜双羊膜囊”(简称“单绒双羊”)。
“单绒双羊”胎儿发生危险的概率远远高于“双绒双羊”胎儿,“单绒双羊”孕妇必须增加产检次数和产检项目,临床医学处理也不同于“双绒双羊”,所以判断绒毛“膜”性非常重要。绒毛“膜”性要通过B超判断,孕周越早越容易判
2018年,妇产科医生的几句心里话
随着时光推移,一切科学领域里的新观念、新技术可能都会变为旧观念、旧技术,还可能被颠覆、被淘汰。因此,在科学上,没有绝对的新,也没有绝对的正确。
人和人也是不同的,因此,世界上没有适用于所有人的医疗行为,每种医疗行为都有其适应证和禁忌证。作为医务人员,我们在为孕妈妈提供孕期保健时,会根据相应医学指南,进行个体化处理。每一位医务工作者都会根据自身设备、人员条件有选择地提供医疗保健措施,提出在当前条件下最好的医学建议。所以建议孕妈妈和家属们一定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切莫一意孤行,伤害了自己和宝宝。希望所有的孕妈妈在科学医疗行为的保驾护航下,都能诞下健康、可爱的宝宝。断,一般在孕6~10周通过宫腔内孕囊数目可以判断,孕11~14周通过胎膜和胎盘插入点进行判断。而孕14周之后,判断“绒毛膜性”的难度将大大增加,准确度也会大大降低,孕20周后就只能通过胎儿性别进行粗略判断了。
了解了这个新观念,建议孕妈妈怀孕后一定尽早到医院进行检查,尽早用超声诊断是否怀了双胞胎宝宝,如果真的“双喜临门”,一定要尽早通过超声来判断绒毛“膜”性,“单绒双羊”的孕妈妈最好到经验比较丰富的产前诊断机构进行产检和保健。
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产前筛查新方法
旧做法:一般孕妇在孕14~20+6周期间抽血进行血清学筛查,筛查疾病包括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和神经管畸形,筛查高危的孕妇到产前诊断机构进行羊水穿刺,诊断是否有染色体异常。
新做法有医学指征的孕妈妈可以进行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产前筛查(简称NIPT)。
解读NIPT是应用高通量基因测序等分子遗传技术来检测孕期母体外周血中胎儿游离DNA片段的检查手段,评估胎儿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风险的正确率高,检测适宜孕周为12+0~22+6周,筛查的疾病为3种常见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即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
但NIPT只是一种产前筛查方法,筛查结果为“高风险”的孕妈妈,仍需进一步进行产前诊断。另外,要了解,只有产前诊断机构才可以进行NIPT检测。
诊断妊娠期甲减的血清TSH(促甲状腺激素)标准升高了
旧做法:TSH参考值上限孕早期(孕12周内)为2.5mIU/L,孕中晚期为3.0 mIU/L。
新做法妊娠期TSH参考值上限定为4.0 mIU/L。
解读
妊娠期甲减的全称是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其损害后代的神经智力发育,增加早产、流产、低体重儿、死胎和妊娠期高血压等疾病的风险,必须口服左旋甲状腺(L-T4)治疗,因此妊娠期甲减的诊断极其重要。血清TSH(促甲状腺激素)值是诊断妊娠期甲减的重要指标。妊娠期血清TSH值均低于非妊娠期水平,一般再孕10~12周降至最低点,此后稍有上升。不同的检测试剂和地区人群碘摄入情况会影响TSH正常值。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很多早孕期正常孕妇TSH值大于2.5mIU/L,如果继续让TSH以2.5mIU/L为早孕期上限值的话,会造成妊娠期甲减过度诊断与治疗,所以目前建议将妊娠早期TSH参考值上限定为4.0 mIU/L。
目前妊娠期甲减药物治疗的目标没有变化,仍然是血清TSH 水平控制在妊娠早期0.1~2.5mIU/L,妊娠中期0.2~3.0mIU/L,妊娠晚期0.3~3.0mI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