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话莫名其妙

2018-01-26刘晓晔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副教授编辑严芳插图李丽

父母必读 2018年1期
关键词:水母面条宝宝

文|刘晓晔 (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副教授) 编辑|严芳 插图|李丽

从出生到3岁是宝宝获得口语表达能力的关键时期,虽然颠三倒四、莫名其妙的状态不可避免,但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帮助孩子,让他们不仅“会说话”,而且能“说好话”。

鑫鑫和妈妈围在桌前吃晚餐。鑫鑫低头吃着碗里的面条,突然他高兴地说“水母,水母,妈妈你看水母”。妈妈一脸茫然,完全摸不着头脑。

相信很多家长都有和鑫鑫的父母一样的感受,觉得孩子说话总会莫名其妙、颠三倒四,让人不明所以。这是为什么呢?

孩子不好好说话的原因

首先,心理学上有句话叫“语言是思维的外衣”,意思就是说透过一个人说的话就能了解他的思维。3岁以前,受到思维水平的影响,宝宝语言的计划性和逻辑性很弱,跳跃性很强,看(想)到什么说什么,很难像成人一样有条理地叙述事情。

其次,宝宝学会流利地用语言来表达一件事情需要一个过程。开始的时候他会“蹦字儿”,比如用“球”表示“我想要那个球/给我那个球”等意思;随后出现电报一样的句子,比如用“爸爸球”表示“爸爸陪我玩球/爸爸给我那个球”的意思。所以在3岁以前孩子的语言表达准确性不高,很多时候都让人感到费解。

最后,日常对话本身的句法结构就不完整,像案例中的鑫鑫一样,如果缺乏对孩子的充分了解,是很难理解他的意思的。鑫鑫的妈妈也是直到他将面条放进嘴里,笑眯眯地说“吃水母”后才猜到他要表达的意思。原来孩子最近去海洋馆看了水母,他是将勺子上耷拉下来的面条比作了水母。所以想要听懂孩子的话,必须得用心“猜”。

帮孩子好好说话有技巧

“重复”孩子的话孩子的话往往不完整,所以在和宝宝对话的时候,家长最好学会“重复”孩子的话,按照孩子的意思补充完善后再说给他听。比如“哦,你发现面条像水母的触手一样!”帮助孩子学会完整地表达。

按照顺序叙事事件在日常的对话中有意识地教孩子使用“首先,然后,最后”“先,再,又”“开始,后来,再后来”“早上、中午、晚上”等表示顺序的词语。当孩子说完后,可以整理一下孩子的顺序再重复给他听:“你是说:先把这个抠开,再安上电池,然后打开开关吗?”

有条理地进行说明当给孩子讲解或说明事物的时候,最好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由里到外、从先到后的顺序,以提供良好的语言示范。

及时回忆、边做边说宝宝两岁半以后就可以有意识地和他就刚刚发生的游戏、生活进行聊天了。比如,刚才我们玩什么游戏了?怎么玩的?我们今天上午去游乐场都玩了哪些玩具?最先玩了什么?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有条理地进行叙述。在孩子做游戏或者玩某个物品时,可以让他边玩边给你讲一讲是怎么玩的,配合着自己的动作时孩子更容易表达得有顺序、有条理。

猜你喜欢

水母面条宝宝
像灯笼一样发光的水母
冬天里的干菜面条
珊瑚和水母
水母奇观
晒面条
擀面条
它们可不是水母
BABYPIG/宝宝猪 BXS—212
可爱宝宝超级秀
请拿好您的“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