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
2018-01-26王宪
王 宪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珍贵的宝藏,是我国文化发展的母体,长征精神、雷锋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优秀的文化精神都脱胎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当代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让其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营养,能够帮助其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
一、大学生传统文化自信培养的现状
我国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的文化宝库,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凭证。但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外来文化对我国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冲击,很多学生盲目崇拜外国文化,而对本国文化兴致缺缺,没有对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深刻的认识,在思想上重视不足。此外,还有部分学生,将传统文化与封建糟粕化为等号,将国家的发展与历史割裂开来,对传统文化持全面否定的态度,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陷阱。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我国五千年的历史积淀,其独特的句词结构、优美的平仄韵律、多样的意境氛围,具有极高的文化性和审美性。曲高和寡,优秀传统文化极高艺术性,使其获得理解门槛的较高。
很多高校的教师对于传统文化的教学手段落后,忽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课堂氛围乏味沉闷,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导致课堂的教学质量有限,部分学生的文化知识积累不足,难以理解优秀传统文化中凝结的丰厚智慧,形成传统文化都是枯燥无味的刻板印象。与此同时,高校对于传统文化的培养也不够重视。在课程的设置上压缩了传统文化培养的时间,在校园的图书馆中关于介绍优秀传统文化的书籍配比不足。此外,高校在对传统文化的宣传方面也是存在问题的。一方面,高校对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没有给予的充足经费,活动宣传的范围和力度十分有限。另一方面,高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机会较少,学生缺乏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和途径,不利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
二、如何培养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信
(一)培养大学生重视优秀传统文化
提高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从思想上转变以往对传统文化的负面态度,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是需要学校、家庭双向支持的。在家庭方面,家长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给予大学生参观博物馆、民俗文化园区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文化活动,在家庭中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给生活在其中大学生带来熏陶。在学校方面,要将校园文化建设与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将校训精神与红色文化、民风民俗等文化相结合,挖掘校园的历史文化内涵,形成具有标志性的学院建筑和景观。此外,对传统文化的课堂设置上,要将培养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纳入学生的培养计划之中,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培养力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例如,西北大学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建立了包括体育艺术与素质拓展、历史与文化、社会科学等多个方面的较为成熟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如该校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包含了“中国历史精神”“中国哲学概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等多门选修课;“大学语文”课程包含“诗歌鉴赏”“宋词鉴赏”“唐诗美学精读”等系列子课程[1]。这些课程的设置为优秀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基础。最后,在思想政治课堂上,要增加介绍传统文化的内容和比例,在结合当今时事政治和世界经济动态的基础上,渗透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作用,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实践相结合
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实践相结合时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传统文化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应将学习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采用自主选择课题、社会信息调研、小组报告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动力和热情。在自主学习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会充分的滋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式、处世哲学和美学追求,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科学建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此同时,高校还应支持传统文化类学生社团的建立,在民主自由的氛围之中,对传统文化的知识进行内化,提炼出其独特的价值内涵。相关的社团活动能够有助于大学生对课堂中学习到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行拓展和补充,培养其独立自主的品格,实事求是的思想、为大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启迪。例如,在西南政法大学,学校汉服社每天都会在微博、微信公众号、QQ等社交平台传播汉文化信息,让更多的人了解汉文化的语言、礼仪、服装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在传统节日里,汉服社还会组织社员一起参与赏灯、游园、射箭、祭祀等传统活动,并邀请国学社老师前来上课,为社员普及中华优秀文化知识,提高社员的文化素养和水平。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实践相结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完成自我教育,坚定文化自信。
(三)培养大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文以载道,成风化人。面对传统文化,大学生应以辩证的角度看待和处理,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获取“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革故鼎新”的创新思维、“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与此同时,当代大学生应树立文化安全意识,在国内外思想碰撞的现阶段,大学生保护好、传承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立足于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的他国优秀文化,消除“全盘西化”的错误思想。另外,要想培养大学生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学校还应组织具有多样性的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例如,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每年都会举办“墨香南译”书法大赛,根据每年不同主题,参赛人员可自由选择书写契合主题的古诗句或文章。学生和老师的同台比试,可以在文化交流中促进传统书法的传播和渗透。书法比赛在弘扬和传承书法艺术的同时,也积极响应“高雅艺术进校园”号召,极大的丰富了高校大学生业余文化生活。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不仅能让中国大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地深化传统文化,提升爱国主义情怀,滋养文化自信,还能向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展现我国的文化风采,让中华民族的文化成为不同国家人民沟通交流的中介,消除彼此的刻板印象,营造和谐平等的校园环境。
(四)利用多种手段培养文化自信
绵延千年的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自信的源泉,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在现今经济、政治、文化不断交融的时代,要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培养高校学生的文化自信。学校可以开设关于传统文化的网络公开课,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以“碎片化”的形式补充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与课堂内容形成无缝衔接,相互呼应的态势。另外,学校还应重点创设校园图书馆、艺术展览馆等建筑场所的传统文化环境,开辟专门的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活动空间,将中国不同地域的传统建筑格局应用其中。此外,社会也应支持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工作,鼓励大学生参与社会的传统文化场所的实习工作,并提供相应的社会津贴,或者对大学生开放有关古典舞蹈、名宿声乐、传统书画等免费的文化培训活动。例如,近日,苏州启动了“第二届苏州文化消费月”活动,为市民发放了450万元的文化消费补贴,在文化宫、戏剧院等文化场地提供免费的乐器和娱乐空间;苏州全市10个景区14个景点,市民只需要安阳旅游一卡通,就可以全年不限次数游览;政府还举办了新春民俗文化展、新春文艺会演、惠民图书展销等多项文化活动[2]。使用多种手段促进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是当今时代的需要,也是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培养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需要。
三、结论
综上所述,要想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对其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传统文化教育不仅仅能够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够增进大学生对于本国文化的认同感,帮助学生树立起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