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国防生培养模式:问题、成因与对策*

2018-01-26

山西青年 2018年14期
关键词:国防生思政教育

普 桉

(南京邮电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面对当前世界范围内方兴未艾的军事变命,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推进我军质量建设,做好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工作,实现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关键是人才,基础在教育。后备军官训练团制度被美国运用在四百多所地方大学中,海湾战争后日益受到重视,被誉为是胜过美军西点军校培养军官的最好渠道。在借鉴外军的一些经验做法基础上,我国开始了依托普通高校从参加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考试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收培养和从签约高校在校大学生中选拔培养国防生的尝试。始至1998年,承担国防生培养任务的签约高校最多时达到118所,年招生量超过12000人。截至目前,全国确定招收国防生的地方高校有65所。时至本项目确定开始研究数月后,国防生招生政策调整如下:据2017发布的军队改革有关部署,将由定向招录、全程培养逐步调整为面向地方院校毕业生直接选拔招录,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政策。这样调整,主要目标是进一步扩大军民融合的路子,更广泛地利用国家教育资源,为更多想加入军队的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平台。本研究重点对现有培养模式和现行制度问题进行总结,并且在研究过程中,关注了解该政策的调整对于国防生队伍建设的影响,对旧新政策下的国防生培养模式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通过研究可知我国现行的高校国防生培养模式大致可概括为如下环节,即宣传招生、日常管理、思政理论教育、军政训练、考核评估、奖惩淘汰、毕业分配、军地衔接。尽管我国高校国防生培养成就较为突出,但是面对新问题与新局面,不可否认其培养模式已经难以涵盖方方面面,因此系统分析其不足原因并进而探讨其创新对策迫在眉睫。

一、高校国防生培养模式概述

(一)培养模式

根据对人才培养概念的分析,我们可以把截至目前的国防生培养理解为“在法律、制度保障的前提下,依托教学力量基础雄厚的地方高校,为部队培养适应现代化国防建设和高技术战争所需的初级指挥和技术军官,以及为实现这样的目标而采取的标准结构样式和运行方式”。

依据以上界定我们就可以认定国防生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国防生培养制度政策和相关法律的支持下,以培养军政兼优的后备军事人才力量,利用优质的科学技术教育资源,结合军政训练、文化学习、考核评估、淘汰处分等机制约束来管理国防生团体的管理体制。

(二)培养周期

国防生的培养遵循一般人才培养规律。他们都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进行长期教育和培训的。在选拔人才后,他们通常都需要接受一系列相应教育,以掌握具体工作岗位所要求的素质和技能。

1、第一阶段:引入期

国防学生离开原生家庭后进入学校,开始接受来自学校和军队的驻校选拔培训办公的室双重领导,一切生活流程都依照半军事管理。他们的身份介于大学生和预备军官。这个时期是一个适应过程,在培养过程中,要鼓励他们努力融入国防生集体,让他们在了解部队后,尊敬部队,激发他们为国防奉献的积极性和动力。

2、第二阶段:增长期

引入期后,国防生开始适应新的环境,有了追求和目标。下一个周期阶段是成长,在这个阶段要求他们将重心放在勤学苦练上,力图实现个素质有质的飞跃,达到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学识高度和技术水平。

3、第三阶段:足月期

如果用婴儿的成长来比喻,到了这个阶段的培养就是指达到了完整的母体哺育,即处于一个足月期。这时成长对象的任务主要是丰富知识和提高技能,但不可避免地会在训练对象的层次和质量上存在差距。这也将发生在国防生发展的这个时期,因不同个体努力和付出的不对等和一些作用的客观因素,最终还是会在学习成绩,体能,管理技能,社交技能等各方面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

4、第四阶段:获益期

获益期又名收获期,这个期间相对简单,即在训练阶段结束时,弥补短缺。在这个阶段,培养对象各方面都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高度,没有再发展的压力,往往就容易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在这个国防生培养期间,基础培训目标已经完成,但仍有必要找出差距,完善自我。同时,这一时期国防生素质水平较高,对于新兵,可以作为例子和模型来教导,发挥示标示优的作用。

二、我国高校国防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基于研究需要我们问卷调查南京七所培养国防生的高校。这些高校包括南京大学、南邮电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航天航空大学。采取线上交流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力求反映调查现状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分析出国防生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招生选拔没有明确规定

由于招收国防生没有完善的依据政策,也没有明确的招生选拔和升学机制。此外,军队和媒体对国防生的宣传没有一致的体系,存在宣传内容陈旧、协调不一、衔接不当、流于表面等问题。调查显示出有44.5%的国防生报考是出于从小的军旅梦和想为部队建功立业,有29.0%的国防生是被家庭影响,而22.5%的国防生是出于好奇、为了缓解找工作的压力与家庭的经济压力而报考该专业。

(二)思政教育不够专业

国防生不仅与当地大学生不同,而且与军校学生不同,个性特征显著。这些准军官应该接受专门的思政教育。使用更具有针对性的政治教育教材,制定专门的思政教育制度政策对其进行管理,形成特殊的政治教育体系,并提供专业的教师,这些都尚未达到。

(三)日常管理机制不够规范

笔者根据实地调查发现,由于各地方院校的实际情况和各签约单位的要求不尽相同,国防生管理尚未形成规范化的体系。各所大学的培训强度差异很大,规定各异,甚至一些大学也不重视日常培训。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国防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全部由学校负责,有的则全部由驻地选陪伴来负责;一些国防学生住宿集中,一些则分散在各个学院与普通大学生混合生活。虽然各种管理方式各有所长,但在管理制度上仍然比较混乱。

(四)军政训练尚不完善

2008年5月10日总参谋部军训部暨总政治部宣传部发布了《国防生军政训练计划》和有关军政训练的规定,但是,目前全军和武警部队尚未提供针对国防生特点的培训计划和教科书,没有更多的实训体系。调查结果中反映有27.7%的被调查者认为系统性和针对性较强,对国防生军事素质帮助较大,剩余72.3%的被调查者则认为重复性比较严重,各个年级的侧重点没有明显区分;时间安排没有切合高校实际,不够合理;部队干部带训时间较少,感觉学的东西不多,进步不快。

(五)奖惩淘汰机制存在缺陷

关于已被逐步淘汰或违规的国防生的定义和处理,可以依据关于追缴违约金和罚款的《国防生教育和管理规定》,但显然实际情况纷繁复杂,如果在实操性与具体化上得不到提升,将难以提高国防教育管理的有效性。

(六)分配政策不具针对性

截至目前,针对国防学生的分配政策,招生选拔与分配职位之间并没有真正的联系。一位毕业的国防生在调查中表示:“如果非指挥专业国防生到部队当排长,就是放弃了自己的特长,不仅浪费了资源,也不能更好地为部队服务”。

(七)军地衔接、选拔培养模式有待完善

从目前形势来看,地方高校国防生四年本科教育培训与分配后部队训练和使用的结合不够紧密。特别是军队还没有搞好国防生的再培训工作。来自不同高校的国防生有一定水平上的区别,但到部队后没有被有效管理调度,“拿来即用”的普遍懒惰想法,准军官和军校学生毕竟存在差别,没有因材施用将造成人才和部队平台的浪费。

三、创新国防生培养模式的意见

针对当前国防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制定相应的政策规定,建立有效的制度机制。

(一)完善制度规定,从招生选拔中提高生源质量

教育部和总参谋部应制定招收选拔国防生的相关政策法规,以国防招生为名,建立有效的招生宣传机制,有效提高生源素质。准确切入,把握招生规模,灵活宣传办法,扩大招生选拔的宣传面,突出部队成才的优势,坚定考生报考国防生的决心和信心。

(二)优化思政教育体系,为意识形态打好基础

制定适合国防生特点的思政教育方案,建立切实有效的政治教育体系,坚定打好国防教育发展的思想基础。搞活内外因子,清楚国防生身着军装不在军营的特点,不断形成联合型思政教育,建章立制,因材施教;振兴教育资源,不断丰富思政教育内容;运用灵活的人性化方法和手段,增强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体系性。

(三)规范日常管理,强调作风养成

鉴于国防生的培养环境是在开放自由的大学校园中,行为活动相对宽松,组织应该理顺关系、细化分班,从日常行为规范出发,通过学习条令和日常训练明确规定,努力完善管理体系,培养良好作风。可以通过精简关系来改善组织建设,通过权责细化进行详细管理,并通过学习规定使之清晰和标准化。

(四)完善军政训练配套制度

重视利用正规军事和政治训练加强国防生的发展,做到“训练等同管理,训练推进管理”,调动大家热爱军队和实践军队的积极性,培养其“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作战能力。完善军事和政治培训政策,为军政素质打好坚实基础,加大训练支持力度。在训练时期制定配套的训练作息安排,合理安排内容,以灵活的标准因材施教。全力组织对国防生的护理工作,用人性化的关爱为他们排忧解难。

(五)完备奖惩淘汰违约处理机制

根据《国防生教育管理规定》,结合各地方高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校的更具细致性与针对性的奖惩淘汰违约处理机制,既可以规范国防生的教育管理,又能增强他们的学习和训练动力。例如可以实行单项优秀评选制;实行国防奖学金浮动制;淘汰处理与专业挂钩制等。

(六)搞好军地衔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

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政策支持,搞好军地衔接,坚定不移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根据专业设置,国防学生应该学习哪些课程,培训具备哪些技能,入伍前应该具备哪些文化体能素质都应该依据国防生的专业性质进行规划设计。要提前搞好培养工作,不要搞反复建设,如果军队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再培训,花费大量资源培养就将成为浪费,但一些基础性和难点问题要反复加强,将部队的军事训练及后期人才使用是这个国防文化中最关键的环节落实好。

猜你喜欢

国防生思政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浅谈国防生军魂意识的培养
心理检测对招收国防生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