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
2018-01-26谭皓恬赵洪校
谭皓恬 赵洪校
(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山东 烟台 265200)
团体心理辅导是以团体为咨询框架,以单位个人为咨询主体的一种心理辅导方式,它通过营造团体交流环境,把个人纳入其中,利用集体交流的方式,从心理学、行为学、实践学等学科角度使个人感受团体思想认知,对比审查自身来调整个人情绪,克服内在心理问题的一个辅导过程。在新时代背景下,它对于解决大学生诸多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准,帮助其塑造健全心理人格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一、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特点
(一)辅导效率高
团体心理辅导因为有多人参与互动,不是简单的一对一辅导模式,因此辅导老师可以一次性解决多人心理辅导问题。具体来说,首先辅导老师提前制定心理辅导方案,对被辅导的学生进行合理引导;其次各辅导参与者之间进行交流互动,通过互相帮助或彼此合作的方式共同感受集体观念认知,在交流中对比利己主义和集体主义间的区别,使辅导现场的参与者同时意识到自身问题;最后,被辅导的学生经过前期阶段的辅导过程逐个审视自我,集体表达自我心声,至此团体心理辅导的一个阶段完成,由此得出,采用集体辅导的方式,能够共同实现多人心理健康的效果,辅导形式灵活,效率较高。
(二)感染力强
团体心理辅导属于团体咨询范畴,是团体中个人各自表现的共同反映。它促进了辅导过程中信息交流由个性化向多样化的转变,帮助学生意识到集体利益的重要性,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道德水准不高
当代大学生多为90后一代,家庭环境较为优越,对吃苦耐劳精神理解不深,加上父母及老人对其宠爱过多,造成其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经常从自我利益出发,对他人利益考虑较少,利己主义严重。同时受网络技术影响,接触到的网络内容信息量很大,面对各种的不良信息及国外不法分子的意识形态类内容,这类学生思想观念有多元化、自由化倾向,对现今社会上认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产生质疑,对我党的执政地位认知模糊,集体意识和法律意识层次不高,思想道德水平与新时期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思想政治素质不符。
(二)思政学习缺乏热情
学生就对党团组织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参与程度不高,学习动力缺乏,对学校规定的必备思政学习内容存在应付心理,没有从心理上重视起思政学习的重要性。该种思想反映到文化课程的学习上即为学习目标不明确,对个人大学职业生涯缺少细致、明确的规划,对个人前途和大学生活不负责任。
三、团体心理辅导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关系
(一)团体心理辅导是高校思政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团体心理辅导的重要特点就是能够根据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方式对其已经存在或潜在的心理危机进行干预和纠正,使这部分学生可以及时摆脱心理疾病的困扰。当高校定期开展学术型或者竞赛型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这类学生经过团体心理辅导纠正,已经审视和了解到自身思想上和行为上的缺陷,再次参加此类教育活动会比以往具备更强的参与动机和参与热情,为党团组织进行共青团员选优工作,筛选优秀的党员发展对象提供了前期准备。
(二)团体心理辅导是高校思政教育环节的重要拓展方式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主要以硬性灌输理论知识为主,教育方式较为单一,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导致多数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常常存在应付心理,而团体心理辅导则更加重视学生内在潜意识作用,它通过基于学生现有学习心理和日常行为方式能够初步判断学生现存的思想心理和道德水准,采用形式多样的团体教育活动,增加了学生体验式教学的感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纯粹的理论知识灌输方式,为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剔除劣质的思想观念营造了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精神氛围,为高校创新思政教育形式,延伸思政教育内涵增加了手段。
四、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
(一)团体心理辅导在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应用
大学不同于高中生活,学生学习没有固定的教室和早晚自习,学生课余时间较为充足,由于进行小团体或者个人活动,造成班级内集体意识淡薄,团体归属感不足。而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领域加进团体心理辅导手段,利用角色扮演、讲座论坛、心理咨询小站等形式,有助于提升全班同学的集体责任感和归属感,减少同学间的隔阂,增强班级学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团体心理辅导在学生社会活动中的应用
这里的社团活动主要是指由党组织和团组织开展的相关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高校党团职能部门在组织和策划相关爱国教育活动时,可以加进团体心理辅导要素,根据学生们普遍关注的时政文体、心理问题,采用演讲竞赛、有奖问答等方式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互动,提高学生们对团体目标的认同和体验,多方面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