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农村 走近儿童——表内乘法口诀之我见
2018-01-26江苏省高邮市周山实验小学
江苏省高邮市周山实验小学 李 剑
本人一直在农村任教,本学年任教二年级数学。教学完表内乘法,深受启发,思考良多。面对一个个农村孩子,对这一板块的内容的学习策略做了改进优化。
一、走近儿童,符合儿童现实
我们知道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是一片片不同形状的树叶。每个孩子由于家庭背景、生活习惯、知识经验等不同,必然在学习上表现出各方面差异,有兴趣、习惯、经验、方法的差异。老师必须正视现实,采取各种途径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熟悉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我们班级一共有25个学生,13名女生,12名男生,都是农村孩子,而且留守儿童居多,与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学习习惯较差,重视分数,忽视综合素质的发展。表内乘法这一知识在小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其他计算知识的生长点。课前我做了一个有心人,找学生谈心了解。原来好多学生在暑假时,爷爷奶奶觉得他们没事做,就找补习班,好多学生口诀都会了,而且都会计算了,并且还蛮熟练的,部分学生自感很荣耀。好多学生都会了,老师还要按教材的知识体系慢慢讲解,多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那肯定没兴趣。于是课前我设计了一个表格,调查学生对教材中举的事例的熟悉程度,是否感兴趣。通过调查发现,教材中的好多例子都是城市中的生活场景,与农村孩子相距甚远,农村孩子不感兴趣。而且教材从2到9的表内乘法口诀编排体系一样,是一种熟悉的套路,不断重复昨天的故事,程式机械。我想教学服务的对象是学生,面对不同的个性,必须优化教学策略,老师备课不能一厢情愿,脱离实际,想当然,牵着学生跟着我走,全然不顾学生的状态。于是,教材中好多例子我都换成了我们农村孩子熟悉的生活场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兴趣盎然。我想既然教材编排存在程式化,老套路,学生有的口诀已经会了,还要慢慢讲干什么?小孩子喜欢当小老师,我就抓住这个需求,让会的小孩子上讲台讲,编习题给其他同学做。小老师很认真,其他同学学得又带劲。学生是知道口诀的结果,但对于口诀的过程“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面对这一现实状况,利用一定时间理顺过程,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
二、因地制宜,教学策略体现“农村味”
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农村孩子单纯,农村老师更加敬业。切合农村实际,利用农村可以利用的资源,教学策略贴近农村孩子的真实需求。平时的工作中,很多教具学具我都让学生自己回家动手做,既经济,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教学表内乘法时,可以用小树枝代替小棒;可以利用鸡蛋代替小船,学以致用;可以利用山芋块代替小正方体。在教学3的乘法口诀时,我就创设数鸡蛋的情景:李伟家的养鸡场要出售鸡蛋,他的爸爸请小伟帮忙数鸡蛋,一个一个地数太慢了,三个三个地数,怎么数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学习3的乘法口诀。数鸡蛋,学生熟悉,而且觉得学习了3的乘法口诀很有价值,增强了学习的内驱力。9的口诀是教学的难点,教材是利用五角星图推导出9的乘法口诀,枯燥无味。我在教学时,根据农村实际,让学生小组合作,每人从家里准备好小树枝,10根一捆,课上合作交流。4人一组,9根捆在一起,从每捆中抽掉一根,1个9是多少?2个9是多少?3个9呢?……一直推导出9个9是多少,从而总结出9的乘法口诀。相比较教材中五角星的图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充满农村气息,借助动手操作,学生很快小结出了9的乘法口诀。掌握了9的乘法口诀,我就编一些农村实际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帮农民伯伯数小树苗的棵数,每行正好9棵,学生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了问题,学以致用,体现了数学的价值。
三、学以致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数学是一门科学,具有工具性,被广泛应用于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现在好多学生数学成绩差的原因之一就是不明白数学的价值,觉得学数学没用。反观教材,部分数学知识的编排体系与实际生活脱节,应用价值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以表内乘法口诀为例,学生掌握了口诀只知道快速口算,掌握了一项数学技能,但没有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意识。我在教学表内乘法口诀时,就充分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口诀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要求学生回家帮助家长数培育的小树苗,进养鸡场帮助家长捡鸡蛋,假期帮助家长去菜市场出售农产品,算算账。利用口诀帮助老师统计作业中加星的整体状况,以利于全班进行分析,学生很有成就感,认为学数学有用,从此不再讨厌数学了,喜欢上了数学。教材中口诀的练习大多是枯燥的计算,千篇一律,应用价值没有得到很好的彰显,我在教学时就改编习题,适当重组优化,增加解决实际问题。
农村数学教学有待研究的课题很多,本文只是从乘法口诀教学这个很小的角度引申出走近儿童现实这一话题。关注儿童,了解儿童,让他们爱上数学,体现乡村气息,我们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