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译艺》中汉译英冗余信息的处理

2018-01-26

山西青年 2018年14期
关键词:信息量译者译文

黄 丝

(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一、引言

冗余现象是语言交际中所体现出来的不可避免的固有特征,在交流过程当中充当表现语言差异性的重要媒介之一。在不同情况下,冗余信息所扮演的角色则也不尽相同。如廖七一曾在《论翻译中的冗余信息》提出观点:翻译实践活动的开展对跨语言交际活动的进行大有裨益,而译者在充当译介的过程中也无法避免对源语言信息文本中冗余信息的处理,冗余信息的研究在某种意义上对翻译实践活动具有促进作用。唐建军认为,在语言表达中,冗余信息的出现恰好与语言的经济原则形成对立,影响信息地正常传输,从而导致语言信息的相对损耗,大大降低了语言的使用效率,只有避免冗余信息,语言的使用效率才能得到提高。茹静也曾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在语言交际活动中,冗余信息不尽其数,其作用就是加强对源语言所涵盖信息的理解;而在翻译活动中,大量冗余信息的出现对译者产生一定的干扰,增加对原文理解的难度。可见,学术界对于冗余信息的看法众说纷纭。现就以陈伯文《译艺》中汉译英所展现的实例,从语言和文化两个不同的层面,分别探析在汉译英过程中,译者对于冗余信息的有效处理而采取的各种相应对策,从而平衡冗余信息量,达到冗余信息量的对等,在最大限度上来提高读者对译文的可接受性以及译文本身的审美水平。

二、冗余信息在翻译过程中的体现

冗余信息作为语言的客观属性之一,在语言交际活动中无法避免,这也是对于语言本质的一种另类表现。而作为语言一大客观属性的冗余现象一般具有以下特征:若某条语言所携带的信息量超过实际所需要的信息量就可认为是信息冗余,与之相对的一个术语就是熵。要想在翻译的过程中使译文的表述达到最佳效果,就要促进冗余信息和熵之间的平衡化。(李静,2014)对于《译艺》中冗余信息在翻译过程中的体现,主要从句法和人文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句法冗余

英语是一门重形合的语言个体,呈显性,注重于句子的结构形式,带有一定抽象性的思维语言特点,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以及时态变化泾渭分明,动作意义的表达及呈现是借助一定的词形的变化来体现和反映,大多采用无生命的词作为主语。此外,句子的陈述一般遵循主、述位结构,排列整齐,且其词法与句法分类有详细分类。有时若英语所呈现的句子较长,为了追求形式美,所展现的句子也会呈逐渐递进的状态,而段落的结构在形式上也是呈直线型,每一段落有且只有一个主旨要义,构成句子的段落都只为充实该段落所体现出来的中心思想,表达流畅,层层推进。汉语与英语的语言表达效果大相径庭,它是一门重意合的语言个体,呈隐性,注重从整体出发来考虑问题,将句子所含信息具体化是其一大重要特色。汉语强调主体意识的重要性,注重内在含义的联系,大多以有生命的词作为表述主语。因为汉语是呈隐性特征,所以其表述就不受形式的约束限制,缺乏固定语法界限,表达意义无需通过词形的变化来呈现,只需从具体的语境和词序的调整来表达即可。(赵刚,2004)

(二)文化冗余

文化因受人文地域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故每个民族的心理特性、精神风貌以及思维模式都不尽相同。汉语和英语源于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所携带的人文文化信息自然也会有所差异,这种差异恰巧引起不同语言文化交流的障碍。这就要求译者在充当译介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源语语言和译语语言所展现的民族文化信息,能熟稔运用两种不同语言也成为了一种必须,做到让异文化读者对于译语文本表达出来的源语文本信息的理解能产生大致相同的反应,从而成功地促成语言文化的交流。然而,要使得跨语言文化的读者掌握足够的信息,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可能就必须要加入一定量化过的冗余信息,而这些适度的冗余信息加深读者的理解力,提高其接受程度。文化冗余信息在不同的交际语境中,是客观普遍存在的,需要处理得当。

三、冗余信息在翻译过程中的处理

(一)语言层面

在汉译英的翻译过程中,译者经常要处理来自两种不同语言自身差异带来的理解不便,这时候就不能只追求词和句的逐一对应。但一味追求字词句的一一对应就会使译文出现表达不清,突兀单调的窘况,降低译文的可读性。下文分别从语言层面的句式和词汇角度,举例分析如何处理英汉翻译过程中出现的冗余信息。例如:

原文1:“那个时候,我假如有一副完整的骨骼,没有血脉肌肉,没有表情丰富的面孔,而那些我心爱的饰物…荡然无存了。”

译文1:“Surely...definitely void of...expression.…might have disappeared altogether.”

原文2:“那种子将破土而出,长为芽,长为枝,长为树,我...给叶脉。“

译文2:“In...sprout through the ground,shoot out...a tree.”

在中文中,就相对短句而言,不断句的长句的使用频率不高,而且句子的预测性也很低,自然而然就会导致长句在中文中所携带的信息量变大,冗余度不高;汉语并列结构常见,这时候最好能在句式结构上进行一定的改动。故此,汉语译成英语时就出现两种可能:一是改成层次结构,如原文1种的“没有血脉肌肉,没有表情丰富的面孔”就译成“definitely void of...expression”;二则是维持并列结构,如原文2中的“长为芽,长为枝,长为树”,译成“sprout through the ground,shoot out...a tree”,即使并列也是递进的一种表达。(陈伯文,2008)

原文3:“你的人生是否有意义,衡量的标准不是外在的成功,而是你对人生意义的独特领悟和坚守,从而使你的自我闪放出个性的光华。”

译文3:“What counts is … your personality.”

从这部分的原、译文对照中可发现,这个地方有改译也有减译。其中,“你的人生是否有意义”这句话就直接被作为冗余信息文本而删去了,把“衡量的标准”改译为“what counts”,这是因为前文已经交代了活在世上最重要的事是什么,后面又提到对人生的领悟,所以上述被删原文可以视为赘言而忽略,改译是为了让译文能有更好的衔接。(陈伯文,2008)

(二)文化层面

英汉两种不同的语言所处的文化背景也是千差万别,若采取直译的手段直接对处于某特定文化背景的文字进行翻译,异文化读者在接收源语言信息量可能就会过载。在翻译过程中,遇到来自两种不同文化的文字即使直译也难以准确传达不同文化信息的窘境是在所难免。此时,针对不同的情况可以采用相对应的不同的翻译策略来达到原文和译文冗余信息的动态对等。(许文娟,2015)例如:

原文1:“诗坛老将臧克家,写一首小诗...:‘儿子,在...;父亲,...;爷爷,...。’

译文1:“Zang Ke-jia,…,wrote a little poem … in the past:‘The son,…;The father,…;The grandfather,….’”

在译文1中,“表现中国农民穷苦悲惨的生活”,显然指的是解放前(根据原文备注的时间和对整个语境的把握),译文加“in the past”这个冗余词语来明示其内涵意义,如果在不知道中华文化的历史的前提下,是何难有这种觉悟的。(陈伯文,2008)

原文2:“火车”

译文2:“train”(澳大利亚的洲际火车和地铁的站台与轨道是通用的,统称“train”)译文中澳大利亚文化中的"train"和我们习以为常的"地铁"或者"火车"都不一样。每个州内的“train”并没有在地下运行,和地铁有一定的区别,而州与州之间的火车和地铁共用站台与轨道,所以在本处所研讨对象的翻译过程中,将澳大利亚中的"火车"翻译成的"train",并在首次出现时加以说明。

原文3:“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译文3:“Three cobblers...Zhu Geliang,...mind.”

外国译者在不知道中国文化的前提下,是不知道“诸葛亮”、“臭皮匠”是指的什么,故此,译者通过对中国历史名人诸葛亮的译音加上意译,完整地将原语所含的文化背景信息传递给读者。(陈伯文,2008)

四、结语

从陈伯文《译艺》中汉译英来探讨冗余信息文本的处理的过程,通过较为系统和有针对性地对冗余信息进行语言和文化层面的解析,分别阐述不同类别的冗余信息对应的翻译处理方法,对英汉翻译研究中冗余信息的处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冗余信息的普遍性要求译者在充当译介的过程中要格外小心,即对文本中的冗余信息加以识别,促进其对冗余信息的功能和效用的熟悉,以便于采取恰当的手段进行合适的处理。因此译者应该根据其不同的冗余构成原因和手段意义,在翻译过程中做合理的增删。但是鉴于本翻译评述的研讨对象中出现的冗余信息成因有限,要想更系统地分析冗余信息的处理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猜你喜欢

信息量译者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重磅!广东省发文,全面放开放宽落户限制、加大住房供应……信息量巨大!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英文摘要
弟子规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弟子规
走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困扰探讨
让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