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研究*

2018-01-26艾宏伟宗思韬

山西青年 2018年14期
关键词:导师竞赛院校

艾宏伟 宗思韬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宜兴 214206)

一、发展现状

我国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研究发展较晚,从上个世纪90年代由欧美国家引入。具有代表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是清华大学在1998年举办的第一届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此后,为了进一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教育部在2002年发文公布武汉大学等8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试点院校。我国教育部高教司自2010年7月正式启动《中国高等教育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中明确指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方向为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加强就业指导服务。

二、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学者专家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研究较少,国内涉及到大学生创新创业系统性理论材料较少,仅限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调研基础上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政策法规文件和高校研究性调研论文资料,但这也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开展和相应管理措施的出台提供了理论指引。如苏杰硕士论文《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与问题研究——武汉市高职院校为例》,通过调查,对武汉地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开展情况进行分析,并进行深入研究,在理论上进一步扩展了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理论的范围,也从调查问卷得出武汉地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开展中的问题和不足。刘巍伟硕士论文《大学生创业教育在温州高校的实践、创新与展望》,通过对温州市现有温州大学、温州医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等六所高校,各个高校在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调研和分析,阐述温州模式对温州高校创新创业的影响,从中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高校创新创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国外发达国家发展研究现状

发达国家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非常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企业家精神,其核心是“围绕着一个企业的生命周期来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美国创新创业教育具有代表性的是“创业教育联盟”的成立,在“创业联盟”的主导下,几乎所有美国大学均已开设了创业课程,部分商业学院设置创新创业专业。截止到目前,美国共有1600多个学院开设了关于创业的课程,成立了100多个有关创业的研究中心,40多本学术性期刊和主流期刊就与创业相关的问题展开了调研和讨论。英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在上世纪年代兴起以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政府的引导下,英国的大学逐步转变以知识为本位的办学理念,开始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通过专利转让、创办科技园、合作研究项目等多种形式为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服务,创业教育与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也随之受到了重视。日本政府提出了“要培养全球性的、进攻型的创造性人才”的理念,从大学直到国家层面的各式各样的创业竞赛方兴未艾,而且通过将创业竞赛中积累的经验加以总结和提炼,最终融入到高等院校所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综合课程”之中。

三、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一)以理论传授为主

此类型高职院校将创新创业教育更多以理论课形式进行传授,究其原因这部分高职院校因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较为薄弱,缺少专业指导教师群体,缺少实践项目、实践场地等条件,针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职能采用开设必修或选修课程的形式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全覆盖,通过课堂上解读和传授创新、创新、创业的概念与涵义,鼓励学生为创新创业做好充分准备等,创新创业实践项目也仅仅局限于策划书。

(二)以赛促教为主

目前,针对高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类竞赛最有影响力是“挑战杯”赛事,其中“挑战杯”中的高校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已经成为衡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水准的主要标志。其中,作为高职院校也毫无例外地“挑战杯”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平台,以此为契机,从赛事机制的解读、竞赛项目的筛选和确定,到选手培养选拨参加各级竞赛,“竞赛”的形式对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参与“挑战杯”成绩不俗的高职院校,一般而言都有特色品牌专业,在专业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这类高职院校能够将创新创业类的大赛作为教育切入点,以点到面的方式,将创新创业教育内化在竞赛前期培训、参与竞赛过程,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三)以开设“卓越班”为主

高职院校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在校内选拔专业优秀或具有特长学生,单独开设“学徒班”、“卓越班”、“技师班”、“创新班”等形式,集中优秀专业教师力量,对立项的班级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强化或创新创业知识培训,全方位指导学生在项目的立项、申报、实践竞赛等,从而提高这一部分“精英”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该类型可以将学校专业或行业带头人聚集,一方面满足对创新创业有极大兴趣且学有余力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类似于传统的“研究生导师班级”模式的小班化教学,来培养一部分精英学生,能够促成学生在各类竞赛中取得不俗成绩。

(四)以“培育项目”模式为主

高职院校通过让学生自行根据专业特色、兴趣特长来申请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导师和学生具有双向选择权,经过项目立项、实施、结题等环节,完成创新创业模拟或实践,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类型。此类模式一方面来源于国家到地方既定实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有成熟项目和场所来借鉴或运用,另一方面在创业孵化基地前提的基础上进行提升和完善,能够以成果出现。一般来说此模式强调依托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开展实践创新活动,有成熟的实训场所、实训场所、孵化基地等,大大提升了创新成果的产出,可以通过一定途径转化成社会效益,有利于增强学生实践创新意识。该模式非常强调职业教育的实践性,以生为本,突出个性化,强调学以致用。此类模式在专业性、主动性、实践性、持续性等方面都有很大优势,逐步形成了“专业导师+实践项目+学生团队”模式,此模式结合区域优势,发挥专业特色,有利于建立健全专业教学,有利于促进自主实践、过程帮扶、平台提升、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立,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此模式是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发展趋势。

四、“专业导师+实践项目+学生团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式概述

(一)内涵构成

“专业导师+实践项目+学生团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是基于已经成型项目的基础上,以专业导师指导为方向,组织学生团队开展的创新创业活动。专业导师由专业教师、科研人员、校企合作专员等在特定专业领域具有很强专业水准的人员;实践项目是指学生社团、专业兴趣小组或个人开展的各类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学生团队来自于同一专业、同一年级或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由一定数量学生组成的,他们努力方向一致。

(二)主要特征

“专业导师+实践项目+学生团队”主要特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专业性强。此模式不同于一般学生为实现个人“天马行空”想象的初步实践,该模式专业性强,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具有无可替代性的专业性,要求学生从自身专业背景出发或有一定孵化成果的前提下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在专业导师和团队成员共同努力下,进一步增加创新创业的成功率。二是互动性强。在此模式下,专业导师与学生之间能够将科研成果、教学应用、专业实践相关结合起来,将创新创业内化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团队成员相互之间因目标一致都能够发挥很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结合自身特点进行主动规划,完善整体实践项目。三是实践性。该模式不同于一般传统的理论上的说教灌输,它是在专业理论指导下偏重于创新创业的具体项目实践活动,能够避免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的被动和盲从,大部分学生能够结合个人专业和自身能力特点,以项目为载体,实现专业理论成果实践化。

猜你喜欢

导师竞赛院校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V eraW an g
创新思维竞赛(3)
创新思维竞赛(6)
爱情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