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一二三产融合 食品工业应有作为
2018-01-26单绍骏
食品工业发展,不仅是工业制造业的事情,还事关一次、二次和三次产业的关联融合。而农业产业化,同样不仅是农业部门一家的事,也是要多部门配合、多产业协同,相融共生、合作发展。传统的产业分工模式和部门分管体制,使食品工业处于一个不同产业经济的交叉点上。由于产业管理分段的特殊状况,食品产业自身处于二次产业,但同时又是一次产业的天然成员,是农产品加工的产业主体。所以,往往处于一种“既是”、“又是”的双重处境。这种历史条件下,食品工业摆正位置,主动参与,就可以突破传统的产业界线与定位,在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中,体现出重大的产业价值。在农业产业化跨界融合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奉献社会的同时,争取到更多的发展要素资源。从这个意义上看,关心农业产业化、参与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努力做好食用类农产品深加工,既是工业反哺农业、融合农业,又是食品产业发展的自身需要。
工业反哺农业,是促进城乡平衡发展的重要实践。建国近七十年期间里,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农业、农村、农民为了支持工业发展和国家建设,做出了自我牺牲的奉献,付出了巨大的发展代价。改革开放四十年间,虽然逐步减小了工农之间、城乡之间的剪刀差,但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农业仍然是相对的弱势产业、农民仍然是弱势群体、农村仍然在不断凋零之中。所以,产业支农是食品工业的行业义务、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
食品工业身兼食用类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的重叠特征。大量数据与现实感受都表明,食用类农产品加工,已经越来越从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发展。而食品工业已经日益与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业重叠触合。这个趋势的重要意义在于,工业制造业的先进生产力,有机地融入到传统农业产业,为食用类农产品的产业环节全面赋能。不同产业环节在全产业链中的作用有所不同。在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业中,工业化生产加工企业是产业经济的龙头,是贯穿全产业链的核心动能。食品工业企业是拉动食品类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主力军。
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产品加工的半壁江山。连续多年的统计数据表明,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产值,始终保持在全部农产品加工产值的50%以上。2017年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2万亿元,其中食用农产品加工业的数值在12万亿左右。而同期的非农部门对食品工业统计数据,也与之相对应。这个经过不同角度验证过的产业经济数据,充分证明了食品工业企业是农产品加工业当之无愧的主力军。
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企业社会贡献巨大。据农业部门调查结果显示,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业对“三农”发展贡献突出。81.3%的加工企业与农户或者农民合作社签订了长期订单;88.9%的加工企业只从国内购买农产品原料;近七成的加企业雇佣本地员工的比例在80%以上。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业与“三农”发展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为农产品稳定销售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食品工业企业或者称之为食用农产品加工企业,在新时代应有新作为。这一方面源于“顶层设计”的战略指引。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内容中,都做出了相关部署。而国务院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等部门,也先后出台了“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多个政策文件。这一系列推进部署,产生了巨大的外部动力。另一方面,共享经济、平台载体、打破产业边界、模糊产业分工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趋势、新动能,也极大地激活了产业内生力和企业新活力。在这个大背景下,食品工业企业/食用农产品加工企业,迎来了一个行业发展与企业成长的新春天。
食品工业企业/食用农产品加工企业,在这个新时代,大有可为,应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