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瓷画中女性绘画艺术创作的意识自觉及其纯粹性的反思
2018-01-26牙金华
牙金华
(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市,333000)
1 当代瓷画中的女性绘画艺术
1.1 当代女性艺术
女性主题的艺术作品创作总是显得那么特别又通常,特别是从古代的岩画对生殖图腾的崇拜,尤其是女性图腾,直到后来出现不断演进的艺术流派,不得不说,“女性”一直是艺术家们愿意选择抒发的题材。而对绘画这一属于视觉艺术的门类来说,女性则常常被作为很多作品表达的灵魂所在,则不管是中西方,作为一种有特别的视觉识别特征的性别,已变成艺术家们制造某种精神指向的重要符号之一。无论是“审美对象的女人”还是处于“精神化中的女人”,在特定时代的艺术家们总会把自己对于世界的看法,对独特精神功能的感知通过女性形象来传达。
由此之外,纵观整个艺术史,女性主题艺术的概念仍有着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背景,所以并不是所有包含女性的作品都可以称之为女性艺术。这里所提到的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它可分为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
1.1.1 第一代女权主义 (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
1.1.1.1 第一代西方女权主义
从文献上得证,19世纪下半叶出现和欧洲工业革命同步、起源于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后的第一代西方女权主义。它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Harriet Tyler Mill。第一代西方女权主义最初的诉求为妇女在受教育、立法上、经济上应该和男性相平等。它最主要是从经济上去诉求妇女的解放,而且这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女权运动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而中国20至40年代的一些社会主义者受到的女权主义影响应该是属于这一代的。这一时期女权主义主要是一些实践活动,比如蔡特金领导的妇女同工同酬的运动和"三八国际妇女节"的诞生。
1.1.2 现代女权主义( 20世纪初至60年代)
1.1.2.1 第二代西方女权主义
在20世纪初到20世纪60年代,发生两次世界大战,在这期间殖民制度瓦解,继而产生各种特殊矛盾,二代女权主义在这两次大战期间,变成以 Kate Millet, Catharine Mackinnon 为代表的"激进主义和女权主义",以 Juliet Michell 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女权主义",以贝蒂·佛里丹等为代表的"自由主义和女权主义"。主要是从经济、阶级斗争、物质上的地位等方面来要求妇女和男性平等的是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和女权主义。而"激进女权主义"和"自由女权主义"是在"性"方面去追求女性"解放",她们是在大规模地向整个男性社会和“性阶级”体制作挑战。
1.1.3 后现代女权主义 ( 20世纪60年代至今)
1.1.3.1 第三代女权主义
上个世纪60至80年代产生后现代女权主义,它的产生应该和两个因素相关。其中一个因素是60年代的"性解放"和将男女对立起来的女权思想,后现代女权主义导致了不可计数的家庭破裂,还有出现更多的单身母亲、问题儿童,以及爱滋病盛行,然后社会的人们在思考:社会是否值得去为“性”的解放和女权主义付出如此大的代价?另一个因素是80年代后,女性在政府、企业、学校和媒体的领导地位的人数不断加速上升,于是,后现代女权主义应运而生。
后现代女权主义的另一分支是"过程主义",它秉持"仅当女性在一个和男性同样得到尊重的社会中获得平等地位时,人们才将会实现所必须的各种革新,最后才出现正义、享受、秩序和创造。"
女性艺术的创作强调的是运用女性主义的观念与女性独特的表现视角来对传统与现实文化进行重新审判和批判。西方的女性艺术在19世纪70年代形成与发展以来已经取得重大成就,作品不但涉及了女性身体、生理、婚姻、家庭等众多妇女问题,也超越了传统的艺术表现模式、题材与媒介范围。直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西方女性艺术不断流入,当代女性艺术这一概念明确提出以来,国内一些艺术家已开始去尝试运用女性话语进行创作并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表明女性艺术在当代艺术中作为一种新的问题,其存在的一定价值是值得我们关注的。经历了2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当代女性艺术虽然没有西方女权主义运动背景下的艺术风格那样尖锐,也没有中国传统女性艺术风格的柔软,但是其艺术作品的风格和绘画语言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呈现出了各自不同的风格特征,同样在不断进步。
2.1 用“瓷”作为媒介及女性绘画创作的意识自觉
陶瓷艺术是通过造型和装饰的形式特征表现的,也是利用材料和技术为基础实现的。众所周知,中国绘画是独领风骚的,所必需的工具是毛笔、墨、砚和颜料,线条和笔墨死基本构成要素,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画中意及韵味在陶瓷上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表现,且中国绘画对于陶瓷装饰同样有着深远的影响,形成与众不同的装饰理念和表现方法。而陶瓷绘画是指在只有两度空间的平面瓷板上进行的纯绘画创作表现,是作为一幅画而独立存在的,不是器物上的装饰纹样,它和一般的中国画本质是相同的,不用考虑对器物造型的适应,只是在瓷质的表面上去探寻符合工艺特点的处理手法。
陶瓷绘画可以通过釉上彩(新彩、古彩、粉彩)、釉中彩(斗彩、五彩)、釉下彩(青花、色釉)等形式进行创作,无论是写实还是抽象,写意还是工笔,都能够在材料和工艺的结合后获得很好的艺术效果,并且与其他材质不同的是,瓷画可以相对保存更长时间甚至达到永远,这对于艺术品的保留和以后的研究方便有特殊的意义。而在艺术的追求和表现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借用与女人感受相关的图像、符号以及女人体作为载体,进行个人的艺术创作,形成当代艺术的大潮流,有的人则在更深的层次上寻找自我,进而表达自己对于现存文化秩序的不同理解,体现在艺术创作上就是记录或者强调自我的呈现和内心的感受,特别是1970年以后出生的艺术家在这方面更突出。与稍年长的这些瓷画艺术家不同的是,80后和90后的年轻人没有受到过多的男女等级观念性教育,他们的成长在开放的社会环境和日趋国际化的信息时代,内心里想的更多是当代特有的情怀。他们不仅强调个人的享乐和新潮的生活方式以及行为方式,很多年轻人的瓷画作品更多地表现出自由、多元,带有冒险的色彩和另类的艺术表现,大胆涉足。但此外,很多人出于缺乏陶瓷绘画基础和艺术理论知识,或者说思想上和生活经历的不成熟,其女性绘画内容会显空洞和令人毫无感性头绪。
当代女性题材的瓷画作品在选择上有几个特点:通常选取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如逛公园、购物、看电视节目,研究时尚潮流等,构成生活的琐碎之事,通过细腻的内心世界,投射出独特的魅力;其次,对艺术家很重要的以及具有私人意义的表现家庭生活,如室内场景,朋友、亲人、母子关系,如果把这些表现到作品上,就会得到一种公共的品格。而人们可以从这类题材的作品看见艺术家的内心活动,也可以体验到艺术家本人对周围生活细节的真切感受。艺术家在题材的选取上实际暗藏了他们不一样的价值标准,生活中的事件和人物重要性与“国计民生”的相关程度不再是主要原因,而是与“我”(甚至是“我”的身体)的距离。换句话说,这就是艺术家对自身的一种正当不过的追求,毕竟没人规定每一人都非要从事什么多伟大的事业。在我们周围的社会,更多的人真的就仅仅在过着寻常生活。此外,艺术家对女性题材的用心描绘,同时也蕴含着某种超越自我的意义。选择女性绘画题材另一个原因,是倾向于和女性身体相关的一系列器官和形象,而采用这种题材的作品大多是运用隐喻的手法,从更加广泛的意义上说,艺术家所使用的这些隐喻是和“生命”相联系的,这也许是女性承担了比男性更多的生殖任务,不可否认女性对于生命的感受也会更深。
选择用瓷画作为媒介进行女性绘画创作,尤其是当代绘画创作,在目前来看人数还是处于少数,尽管陶瓷绘画正在大兴发展,但在自主意识上有自然女性的创作趣味,就是一种个人或者社会的需要再现,发现和描述未知,坚持创作下去未尝不能得到其社会功能的最大发挥。
2 当代女性绘画艺术的纯粹性及其反思
2.1 当代瓷画中女性绘画创作的纯粹性
法国后期印象派的主将保罗塞尚,他对物体体积感的追求和表现,为西方现代派奠定了理论基础。塞尚在印象主义革新家的团体里进行的是个人艺术,他提出:色彩丰富到一定程度,形也就成了。然而艺术只是在真实的表现艺术家本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并没有表现客观事物的形貌色彩。塞尚十分注重表现物象的结实感和画面的深度,既要用眼睛去观察,也要用心去感受。为此,塞尚推崇物象的体量感在绘画中重新占最重要地位,摒弃了由布鲁莱斯引入绘画领域的线性透视法,塞尚所说的体量感是靠自己本人自由组合的色彩块面去表现的。塞尚用真心去感受大自然的色彩与光线,并融合印象派画家们发展出来的色彩与光线理论。他有时为了探寻各种事物关系间的和谐而放弃个体的独立性以及真实性。塞尚一直在用心创造某个“真实”和“绝对的绘画”,他想要本人来安排视觉景象,不需考虑别人的感受如何。
艺术家每次创作出的女性题材的画面,应该充满视觉的动力、极强手感性的大笔触与大色域,创造出很有视觉的“摩擦力”,发出个性化的特殊艺术语言。当创作画面时可用不多的书写性线条或色块创作出“近似形象”,而不需要达到很细微。这样可使色块或线条成为产生特定效果的刺激物,成为耐人寻味的主体,也即转化成为画中事、画中物,这些色彩和线条组合即为“视觉力”的强有力场。
用“转化器”来形容艺术家最合适不过,艺术家的转化能力或许决定了作品艺术的味道。对于创作女性主题绘画的人来说,无论使用何种笔触,都可转化为“色彩”,而不是停留在瓷画材料特性(颜料)层面。不仅如此,还要让色彩成调性配伍,无论粗细线条,都赋予其个性特色的“书写性”。创作女性绘画题材的纯粹,大概就是在这样敏感鲜活的心手之间源源跃出,而不单是为了形式,更不是为出奇。
2.2 纯粹性的反思
艺术是相对而言的,因此只有艺术家。而所谓的艺术家,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身上都会肩负着好几份工作,艺术这个名称是相对的,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方艺术所指的事物都会大不相同。只要我们心中明白根本没有具体的艺术其物,那么我们把上述的工作统统叫作艺术倒也无妨。事实上,人们要是谈到一个艺术家新鲜出炉的作品或许自有其妙,然而却被否定为艺术,那可是会把艺术家挖苦得无地自容。假如某个人正在欣赏绘画,而你却讲他所欣赏的画并不是艺术而是别的什么东西,那也会让他不知所措。实际上,一个人欣赏一幅绘画都有正当的理由,看一幅画难免会想起各种许许多多的东西,牵动自己的爱憎之情,确实有一些站不住脚的理由让我们会产生厌恶一件艺术作品。
尽管一幅作品的产生会因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而出现方式不同,但是其产生的纯粹性却显得尤为重要,要源于对生活的严肃关注和反思,多一些历史的使命感,在此所说的选择女性作为主题或者说作为元素构成一个画面,出发点千万少一些出奇制胜和名利的追求,去掉浮躁、盲目和非理性,创作切实际和参与个人独特体验的作品。
凡是对西方当代艺术有所了解的人都很容易在中国一些当代艺术中找到西方的原始版本。很多人在女性绘画创作中都采用模仿西方的艺术观念和表现模式,填充自己的中国式内容,丧失了自己,丧失了自己的独立精神,丧失了自己的想法,丧失了自己对于问题的考虑,模仿就是暗喻着作品没有价值或者具有反面价值,因此在构建自己的当代女性绘画中,要立足于“差异性”上的艺术创造。
如果一幅画,因为观看者不能在作品基本的符号中找到相对应的概念,那么这幅画将会处在失语状态,根本不存在任何意义。我们常常听到很多人对于当代艺术作品表示看不懂,其深层的原因有时候就在于此,当然问题有时候也会出现在艺术家本身。再者,我们在利用女性或者象征女性的某种图像暗含自己的思想时,还应当考虑它的普及性效果,不应该太地域化和学究化。
最后,当代绘画应用平等的视角深切关注公众,不能强行将自己主观认为的所谓重要问题去左右观众,而是从公众的诉求去探寻当代女性文化。一个有责任感的当代艺术家,必须自觉关怀人类命运和社会良知,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做到创作的纯粹,开拓出自己新的艺术表现,从内容体现形式,用形式衬托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