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优质初中学校质量提升与品质建设的路径

2018-01-26丁玉祥

中小学校长 2018年3期
关键词:校际全区教研

□ 丁玉祥

深入推进初中教育振兴,基本解决长期以来初中教育短板和发展不平衡问题,缩小区域、校际间学校发展差距,是促进区域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初中质量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加强区域初中质量建设是推进区域教育质量提升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区域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学校高位、优质、均衡发展的基本保证。2015年9月,南京市教育局召开了南京市 “新优质初中”创建启动会议,计划通过3-5年时间,至少有30到40所左右学校基本达到目标,实现薄弱初中教育办学质量明显提升,办学条件大为改善,把区域初中发展中的短板补齐,破解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和上学难问题,切实为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质量支撑。

为此,在秦淮区教育局领导下,区教师发展中心紧紧围绕市、区教育局对新优质初中建设的工作总要求,落实南京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 “新优质初中”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引导本区域新优质初中精准把握发展定位,坚持以质量提升为中心,城区联盟为载体,校际协作为手段,作业单为支撑,强化系统思维,立足整体谋划,着眼 “资源共建、经验共享、协同共进、质量共建”的工作思路,坚持 “基于区情、立足校本、市区共建、学校主体、资源共享、质量共赢”的工作原则,针对区域内三所新优质初中的办学现状,以质量建设为抓手,突出帮扶重点,兼顾市区统筹,聚焦质量提升的关键路径,有序平稳地推进全区新优质初中学校建设,取得了显著的建设成效。

一、质量提升与品质建设的关键路径

路径之一:建立教研员联系学校制度。针对薄弱学校,明确教研员定点联系新优质初中学校,每月不少于3次到定点学校进行教学指导。教研员定期深入学校,定时了解情况,定人结对帮扶,及时了解学校发展需求和学科帮扶的需要。同时,区学科教研员主动配合“新优质初中提升工程”的市区共建工作。

路径之二:制定教研专项行动计划。区教师发展中心以三所新优质初中为重点,基于学校主干学科及格率偏低、低分率过高的现状,结合校情制定了 《秦淮区初中质量提升学科教研专项行动计划与实施方案》,明确了区、校两级在初中质量提升中的地位与作用,明晰了区、校、教师三级质量提升的主体责任;区教师发展中心制定了 《秦淮区初中质量提升学科教研专项行动计划》《关于秦淮区初中质量提升学科教研专项行动工作指导意见》,学校则制定了薄弱学科质量改进实施方案。以2015-2016学年度为例,市区语文、数学、英语以及物理等学科,在新优质初中举行的专项研训活动每学科不少于3次,不仅为新优质初中学校教师搭建了与市区同行交流的舞台,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现场教研,有效地帮助和指导了新优质初中学校的教师准确把握教学定位,实施精准教学,提高教学实效。

路径之三:完善区域分层教研制度。针对全区初中两极分化的现状,全区改进学科区域教研常态形式,建立区域分层教研制度,采取“分层教研、分类指导、定时研修、定点帮扶、定期反馈”的跟进式教研。要求三所新优质初中针对英语、数学、物理薄弱学科,共同寻找固定的校际合作教研时间,学科教研员每两周一次组织定期教研活动,开展系统的质量提升专题研究。定点分层教研重点解决学科教学定位、教学资源共享、疑难问题公关,为薄弱学科教师搭建了新的教研交流平台,提高了学科教研的精准性,激发了教师参与教研的主动性,增强了学科教研的实效性。从实施效果看,新优质初中学校的校长、教师都认为分层教研、分类帮扶、分别指导的研训制度,不仅给教师搭建了学科专业发展的平台,而且让教师获得了学科的共同话语权,教师被关注、被帮扶、被服务的频率、机会显著增加,改变了以往新优质初中学校教师参加区域教研活动 “围着看,望着干”的状态,教师关注自我教学行为和教学状态、教学效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了明显变化。同时,区教师发展中心切实做好预约式教学视导,结合学校教学管理需求,针对学校质量发展的薄弱问题进行预约式诊断性视导,变常规视导为服务指导,拉近了教师和学校、学校和区教师发展中心的距离,走出了以往教学视导反馈对学校和教师一味地谈问题,不能有效解决问题的怪圈。

路径之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全区初中建设着眼于内涵建设,制定了 《秦淮区区域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工作与指导意见》,确立了 “学生为主体,学习为主线”的双主学堂建设的工作目标,明确了新优质初中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方向。全区在2014年和2015年先后两次组织教学校长、初中一把手校长到重庆和青岛市考察和学习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经验;2015年8月邀请全国课改专家进行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专题培训;2015年7月组织初中语数外学科教师以翻转课堂为切入点的微课资源研发的骨干教师培训;当年8月中旬围绕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组织全区教师开展全员培训。区教师发展中心帮助十八中开展基于网络平台的数字化学习实验,通过采取 “校企合作、协作研究、免费使用”的方式,积极推动 “微课笔的纸笔互动课堂、课外自主学习自适应平台”教学实验,主动拓展师生教与学的方式。同时,全区还建立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经验的定期交流制度,在每月一次教学校长会上,安排新优质初中学校汇报交流课改的工作推进情况。全区坚持以 “双主学堂”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研制为抓手,开展首届 “秦淮好课堂”校际评选和区级展示活动,要求学校在校本化实践基础上,提交本校的 “双主学堂”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以此引领和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路径之五:实施质量提升专项方案。在区教育局指导下,区教师发展中心围绕新优质初中质量发展的薄弱环节,结合全区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制定了 《秦淮区2015年初中质量提升工作方案》,规范了质量提升的具体举措和阶段要求,明晰了重点工作。在中考复习阶段,以中考复习学案编制的使用为抓手,为新优质初中提供复习备考资源的保障,通过学科优质资源建设,来激发学校质量建设的工作动力,挖掘学校质量提升的工作潜力。

路径之六:提供质量诊断跟进服务。针对新优质初中薄弱学科教师教学能力缺失和质量自主诊断缺位的现状,区教师发展中心结合实际,在阶段性学业质量监测后,充分发挥网络平台数据的诊断作用,采取 “主动上门”方式,提供专业化服务,与学校共同召开质量监测反馈会。会前,学校备课组先做好学科分析,区教师发展中心的学科教研员提出完善和修改意见,再组织三所新优质初中学校进行集中反馈。通过 “以点带面,现场诊断,校际交流,共享经验”的质量反馈方式,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科质量提升中的主体地位,让教师自主反思,找到改善质量薄弱环节的方法,实现 “学校要我改”为 “我自己要改”的质量跟进主动补偿机制。全区以七年级入学新生学业质量监测为手段,开展 “初小衔接”专题项目研究,为新优质初中学校的学情定位、教学补偿以及教学改进提供参照依据。

路径之七:开展办学质量分类评估。针对全区初中发展两极分化现状,基于新优质初中学校的现有办学水平,着眼新优质初中学校的质量薄弱环节,全区继续实施初中办学质量发展性评估工作。评估立足于校际分类评估,突出了合格率、低分率达成情况的评估。从制定 《秦淮区初中质量提升学科教研专项行动计划与实施方案》到2015年中考的实践效果看,三所新优质初中在提升及格率和降低低分率上有了明显改观,尤其是第十八中学,2015年中考七门学科五门的低分率比2014年明显下降,语文学科的低分率则为0。文枢初中的政治学科在全市提升了50位,七门学科中四门学科及格率提升明显,两门学科低分率得到明显控制。2016年中考文枢初中、行知初中中考总均分的水平在全市有了显著提升,十八中与市均分的差距缩小了15.2分。

二、质量提升与品质建设的未来构想

今后一个阶段,区教师发展中心将结合全区的初中发展实际,针对三所新优质初中的发展需求,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立足课堂效率,进一步以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推动教学方式的变革。面对生源现实与教学实际,立足长远、面向全体、以生为本、重在托底,紧紧围绕 “以学定教”的核心环节,依据尊重差异、挖掘潜力、激发动力的原则,采取少教多学、顺学而导、以教导学、学练融合的教学措施,抓好每一个班级,关注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把 “低、慢、实”(难度降低、进度放慢、效度扎实)要求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重点落实 “教、练、考、补、评”五个环节。

二是完善制度建设,进一步分类分层教研,提高薄弱学科教学的精准性。主动建立学科教研跟进指导制度,各学科教研员要强化对关键学科、关键年级、关键班级落实“以学定教”教学原则的跟进指导,实施过程的检查,有计划地组织校际研讨与交流。

三是基于技术平台,进一步尝试新技术为学生的学习补偿提供跟进帮扶,落实分类辅导。为了适应学生差异化学习和个性化辅导,切实提高基础薄弱学生帮扶效果,部分学校可采取数字化学习手段,充分拓展 “以学定教”学习资源,丰富教学方式。

四是搭建交流平台,进一步推进区域新优质初中建设的经验分享和总结。切实强化全区新优质初中建设典型经验的梳理与总结,不断固化经验和成果。全区定期组织学科教师的专题研讨、论文评比和 “秦淮高课堂评比”,依托微信公众号、学科教研网、《秦淮教育》杂志等平台,为教师创设校际经验交流的机会。

三、质量提升与品质建设的政策优化

一是市区共同加强新优质初中办学硬件的专项投入,通过硬件建设提振师生的发展信心。

二是市区共同加强新优质初中教师队伍的师资保障,通过专项评估丰富教师的专业发展机会。

三是市区有效开展新优质初中办学质量的分类评估,通过分类评估发现学校质量提升的效度。

猜你喜欢

校际全区教研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我校与白俄罗斯国立经济大学签署校际合作协议
长三角地区“戏曲进校园”校际联盟在上海市金山区授牌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南宁市:把握环境保护新常态 担当全区执法排头兵
教师到底需要怎么样的教研主题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