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问”叩响“预测”之门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策略单元教学的有效话题设置

2018-01-26□袁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8年31期
关键词:老屋预测文本

□袁 芳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独立设置了阅读策略单元,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学会阅读。教师可结合小学阅读教学的实际,引导学生在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阅读活动中习得一些基础的、有用的阅读策略。如何在三年级上册第一个阅读策略单元中,让学生在认识、理解“预测”这一阅读策略的基础上较好地掌握与运用这一阅读方法?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有效的话题引领至关重要。

一、立足文本,问之有“理”

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有别于常规单元,在单元导语中特别提出: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为确保课堂教学过程中预测的真实性和及时性,这一单元的三篇文章都不要求预习。单元导语之后,教材提供一篇精读示范预测课文,在教师的引领下,依托初始体验,培养学生的预测意识。

(一)理清标题、插图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透过它可以看到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大意。插图更是情趣盎然,符合学生的兴趣。《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文中的旁注示范学生可以从课题开始预测。为了避免学生看到课题不知所措或是天马行空地乱猜想,读课题后,可分步设置小组合作学习话题。

◆ 读了这个课题,你聚焦哪个词?透过它你想到什么?

聚焦“老屋”:年代久远,破破烂烂,没人居住……

聚焦“总也倒不了”:有奇特经历,倒了一次又一次,但每次都被别人扶起……

同时联系插图,边观察边提取图片信息:杂草丛生,歪歪扭扭,满脸皱纹的慈祥老人面容。这是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

◆ 通过刚才的交流分析,猜一猜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

预测:是被施了魔法,每次快倒下的时候就受到别人帮助,还是……这老屋肯定有奇特的经历……

学会看标题进行预测,在学生往后的学习生活中也大有作用。交流平台中就提到:在图书馆里找书看时,会先看标题,猜猜书的大致内容,再决定要不要看这本书。

(二)理清脉络、线索

预测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更快地进入文本,投入自主阅读中。预测示范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相似的故事情节将学生的阅读好奇进行到底。依托故事的情节发展,在几个关键处可进行话题讨论。

◆ 老屋会倒下吗?又会有谁来请老屋帮忙呢?帮忙的理由是什么?结果怎样?

在相似的两个故事情节(小猫请求帮忙,老母鸡请求帮忙)之后,以这个话题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猜想第三个来请求帮忙的小动物,并猜测故事结尾:是一直帮忙下去还是有其他的变故呢?在充分交流、形成预测结果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继续往下阅读,揭示故事结局:小蜘蛛一直没吃饱,并给老屋一直讲没讲完的故事,这使老屋到现在还站在那儿。

这样的结果,估计学生不可能猜得到,这时候,再设置小组合作学习话题。

◆ 故事结果和你猜想的一样吗?再仔细阅读前两个相似的情节,找找影响我们预测结果或被我们遗漏的线索。及时修正我们的想法。

预测的结果可能跟故事的实际内容一样,也可能不一样。预测的重点不在于对错,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关注文章的重要内容和细节,提高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以达到发展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基于这样的思考,在读完全文后,教师以某个话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再细读文本,画出相关语句,仔细品读,修正想法。

聚焦:

一个小小的声音—一个小小的声音—一个小极了的声音

再过一个晚上—再过二十一天—再站一会儿吧

今天晚上有暴风雨—想孵小鸡—好饿好饿,外面的树被砍光了

……

这样一来,学生在阅读时学会关注更多细节,不仅养成认真阅读的良好习惯,更精准地把握文本的主要意思,还能及时修正猜想,提高预测能力。

二、联系已知,问之有“据”

在预测示范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依据一系列问题引出对文本情节与结果的预测,特别要强调的是在设置每个话题的时候,后面都要追问“你为什么这么想”。因为预测单元的学习目标不仅是让学生学会一边阅读一边预测,还要让学生知道预测要有一定的依据。

(一)依据阅读基础

三年级的学生尽管阅读能力较弱,但也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形成了初步的知识体系。教师首先应允许并鼓励学生针对课文提出问题、针对课文给出解释、针对旁批说出答案。其次教师在设置话题的时候,要帮助学生联结自己的阅读经历,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展开预测。

◆ 读到这里,你会想起你曾经读过的哪些有趣的故事?

如《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读到题目会想到安徒生童话故事《老房子》,预测是不是里面也住着一位老人,还有一个锡兵。

如《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读到胡子上沾到了营养丰富的果酱时会联系童话故事《神奇的果酱》,预测胡萝卜先生的胡子会长得很长很长。

如《帽子的秘密》,读到题目会联想到《皇帝的新装》《魔法草帽》……

(二)依据生活经验

◆ 读到这里,你猜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有的学生读到“胡萝卜先生常常为胡子发愁,因为他长着浓密的胡子,必须每天刮”,想到了家里八十多岁的爷爷,他也有长长的胡子,风一吹飘得很高。

有的读到“只要回头看看胡萝卜先生走了多长的路,就可以知道他的这根胡子已经长了多长了”,想到这样长的线落在地面上,横在马路中间,会不会给行人造成不便。因为生活中见到过电线被风吹落地面的情形。还想到长胡子会不会被车压断,或者被谁踩住,那样就会扯住胡萝卜先生,使它不能继续向前走。

有的读到男孩“剪了一段用来放风筝”,联想到生活中各种有关长线的画面,如:钓鱼竿上的鱼线,奶奶包粽子的棕线,妈妈织毛衣的毛线,织补渔网的尼龙线……

运用话题引领,可帮助学生调动已有的阅读知识或生活经验来进行预测,使学生既说得出预测结果,又能说出预测的依据,由课内学习联结到课外积累,由阅读联系生活,拉近与文本的距离,激发阅读兴趣。

三、读写结合,问之有“用”

本单元的教学关注策略学与用的联结,从唤醒学生边阅读边预测的意识开始,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边阅读边预测的习惯,再尝试运用,激发阅读兴趣,促进思维的碰撞,提升语文素养。

(一)指向口头表达

◆ “我读到……(哪里),就猜到……(预测),因为……(依据)”

教学时一边阅读一边预测,并提供表达范例引导学生回顾思维的发展过程,增强口头表达能力。

如教学《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读到小猫刚离开,老母鸡又来请求老屋不要倒下时,学生猜想老屋可能会不耐烦了,因为不断被别人打扰。读到小鸡们告别老屋时,学生猜到一定又有谁来请老屋帮忙了,因为根据前面情节可推测出故事的特点。读到老母鸡走了,小蜘蛛又来请求老屋不要倒下时,学生猜到老屋会怎样回答,因为有爱心的人是愿意一直帮助别人的。

◆ 你和同伴的预测一样吗?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学生从别人的阅读过程中获取经验,参考学习伙伴的思维过程,进一步完善自己的阅读行为。

如教学《不会叫的狗》,预测故事结局可能是怎样的,教师提醒学生:和同学交流,注意自己和同学预测结果是否相同;关注同伴预测的理由;发现自己的预测和故事的实际内容不同,修正自己的想法。

我们要知道,预测不是单一地指向结果的假设,而是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思维碰撞,表达自己的观点,修正自己的想法的一种过程。学生在话题引导下与同伴交流,检查自己的假设是否合理,并在交流中引发阅读期待。

(二)指向书面运用

策略单元在编排上有别于其他单元:一个精读文本,旨在教学生学习预测;两篇略读课文,旨在引导学生练习预测和独立预测。之后的交流平台对学习策略进行梳理总结,进一步提炼方法。最后的习作是通过三幅图及泡泡中的提示,续写故事结局。目标很明确:运用已学的预测策略进行实践运用。

◆ 认真观察图片,说说图上都有谁,在哪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以这个话题导入,引导学生聚焦人物、地点、事件,并从中提取信息。

图上几个同学围坐在一起,讨论自己过生日时的情景:“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很大的生日蛋糕。”“生日那天是我们全家人一起过的。”

引导学生从泡泡语的内容、同学们的神情,联系自己的生日经历,猜想图中人物过生日的画面。在和同学交流的过程中,把抽象的内容生活化、具体化,为续写故事做准备。

◆ 猜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你关注到哪些细节?

通过前面的文本学习,学生在“猜想—证实—修正想法”的过程中,已经学会关注文本的细节。面对图片内容,教师同样以问题引领学生通过细节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图一:开心交流的同学们的身后有一个满脸落寞的身影。

图二:“我也快过生日了,但是爸爸妈妈都在外地工作……”这句话后面用了省略号。

图三:两个同学满脸兴奋又略带沉思地说着“我们可以……”

通过这样的问题引领,教师帮助学生抓住故事主旨进行推想,使其在续写故事时有话可写,真正达到学用结合。

一个好的话题,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是牵引课堂学习“牛鼻子”的绳索。只要我们准确解读文本,把握教材目标,珍视童真童趣,围绕话题展开的自主合作学习就一定是有趣的、有效的。

猜你喜欢

老屋预测文本
无可预测
老屋回忆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A卷)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B卷)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A卷)
老屋枣树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老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