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乐思”数学课堂—《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及思考

2018-01-26青龙满族自治县第五小学孙立革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方程年龄同学

○青龙满族自治县第五小学 孙立革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课堂如何引发学生的思考?如何激活学生的思维?如何引领学生感悟数学思想?笔者结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实际问题与方程》一课开展了有益的探索。

一、联系生活,引发思考

生活是教育的源头活水。教师要注重寻找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真实、有趣、有挑战性的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

片段一: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解方程》,从今天开始,同学们就可以到广阔的生活中一显身手了。老师出一道实际问题,看看大家能不能用方程知识进行解答。

师:我先要和小健同学说几句悄悄话。

(老师走到小健同学身边,与他进行耳语。老师问:“小健,你今年多大了?”小健回答:“我今年12岁了。”)

(师生耳语结束后,教师走上讲台,板书了这样一道问题:孙老师今年37岁,比小健同学大25岁。小健同学今年多少岁?)

师:大家能不能用方程解决这个问题呢?请大家独立试一试,解题过程可要让别人看明白哟!

本环节围绕“师生年龄”提出真实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切实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有力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调动学生运用新学的方程知识解答“师生年龄”问题,把学生带入“愤悱”的状态,促使学生产生了一探究竟的强烈愿望。

二、自主互动,激活思维

《礼记·学记》中的“开而弗达则思”给我们数学教学带来有益的启示: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开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发现过程。而不是由教师代替学生得出结论,这样才会真正激活学生的思维。

片段二:

1.学生独立探索、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巡视全班的完成情况。有的学生列出了这样的方程:x+25=37,教师故意装作看不懂,这些同学认识到:要先说明x表示的是小健今年的年龄,然后列出了x+25=37。)

师:我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已经成功地用方程解决了上面的问题,请这些同学把自己的发现赶紧传播到组内的每一名同学。

(各个小组讨论交流结束后,进行了全班交流。)

2.全班展示互动。

师:哪位同学想代表小组给大家讲一讲?有请一组的同学。

生:解:设小健今年x岁。列方程为25+x=37。

(解答过程省略)

生:我们组和他列的方程不一样,我们列的方程是x+25=37,但最终方程的解是相同的。

师:这两个方程列的有所不同,你同意哪一个呢?

生:我认为这两个方程都是正确的,因为根据加法的交换律,25+x和x+25是相等的。

生:这两个方程表示的都是“小健的年龄+孙老师比小健大的年龄=孙老师的年龄”,所以这两个方程都是正确的。

生:老师,你刚才给出的实际问题用37-25=12(岁)就能解答,为什么还要用方程呢?

师:是啊,这道题大家在一年级时就会做了!“杀鸡怎用宰牛刀啊?”我想有很多同学心里也犯这样的嘀咕,就是没有勇气说出来,感谢你能实话实说。

生:老师,虽然这道题不用方程更简便,但是如果“孙老师的年龄”与“小健同学的年龄”不是简单的“大25岁”关系,而是更复杂的关系,可能用方程就会更加简便了。

师:真的吗?老师把这道题改编一下。

片段三:

1.学生再次独立探索、讨论交流。

(教师把原来的问题改编如下:孙老师今年37岁,比小健同学的年龄的3倍大1岁。小健同学今年多少岁?)

师:看看更复杂的问题,请大家用原来的算术方法或新学的方程方法尝试解答。

(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发现一部分学生用算术方法解答时列式出错,多数学生只找到了一种解答方法。在学生独立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小组交流,所有小组都找到了一种正确的解答方法。)

2.全班展示互动。

师:哪个小组先给大家展示一下?有请四组的同学。

生:37-1=36(岁),36÷3=12(岁)。

生:题中说“比小健同学的年龄的3倍大1岁”,你为什么先把37减1,再把36除以3呢?

生:因为“孙老师的年龄比小健同学的年龄的3倍大1岁”,所以把孙老师的年龄减去1岁后,就正好是小健同学的年龄的3倍。再用36岁除以3就是小健同学的年龄了。

师:刚才的小组运用的是算术方法,哪个小组运用方程方法解决了上面的问题?有请三组的同学。

生:解:设小健今年x岁。列方程为3x+1=37。

(解答过程省略)

生:你为什么要用3乘x啊?

生:题中说“小健同学年龄的3倍”,x表示小健同学的年龄,所以小健同学年龄的3倍就要用3乘x。

生:你为什么要加1?

生:因为题中说的是“比佟健同学的年龄的3倍大1岁”,就要在小健同学年龄的3倍的基础上加1。

本环节教师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教师静待花开,让学生不同的思维进行碰撞;教师注重捕捉教育的良机,顺学而教,适时提出新的挑战问题,从而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

三、回头梳理,感悟思想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要注重积累基本数学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学生在充分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之后,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回头梳理解决问题的过程,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共同感悟解决问题方法中蕴含的数学思想。

片段四:

师:同学们,我们找到了算术和方程两种解决上面问题的方法,你对这两种方法有什么样的感觉?

生:用算术方法解答时,遇到像刚才题中的“大1”或“3倍”这类的词语时,要特别警惕,“大”不一定就用加法,“倍”不一定就用乘法。

生:我觉得列方程方法解答上面的问题很轻松,不像以前的方法那样让我晕头转向。

生:我认为用方程方法解决问题时要容易得多。上面的问题虽然求的是“小健同学的年龄”,我们将“小健同学的年龄”用x表示后,根据已知条件“比小健同学的年龄的3倍大1岁”,就可以直接列出“3x+1=37”,思路很顺畅。

师:同学们的发现真了不起。在数学发展史上,中国的成就世界一流,我国早在2000多年前的《九章算术》第八章就是《方程》,这是世界上最早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著作。从算术到方程是数学的一大进步,在解决一些复杂的实际问题时,我们将未知的量用x表示,这样未知的量就可以和已知的量一起进行运算,从而得到方程,这就是重要的方程思想。在今后的学习中,方程思想将给我们提供极大的帮助。

“行百里者半九十”,数学课堂始于思考,历经思维,要想达至“思想”,需要教师用心去引领。当教师引领学生“拨云见日”后,学生自然领略到无限美丽的风光,体会到大彻大悟的通达,在数学课堂上感受思考的快乐。

课堂生态决定教育生态,教育生态事关人才培养。学生在一节节数学课堂上能否扎下“乐思”之根,这将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打造“乐思”数学课堂,让每一名学生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是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肩上义不容辞的责任。

猜你喜欢

方程年龄同学
变小的年龄
方程的再认识
方程(组)的由来
圆的方程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年龄歧视
算年龄
多变的我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