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里真的有条鱼
2018-01-26
小时候的我十分爱水,尤其爱钓鱼。我钓起鱼来总是忘记回家,水的神秘让我着迷。
有一次,我去河边钓鱼,一连两顿饭没吃,饿得前胸贴后背才回家。一到家,我丢下钓竿便一屁股坐到门边的柳树桩上,再也没力气起来。母亲看我脸色发黄,立刻抱我进屋让我躺下,弄了碗面条给我吃,我才渐渐恢复体力,有了清醒的意识。
“真的那么喜欢水?”晚上,做村小教师的父亲终于没有骂我,而是把我当朋友一样平等地对话。
他的改变,让我一时不知如何应答,只是轻轻地点了点头。
“水,哪里好?”父亲不解地问。
“鱼在水里,我看不见,它咬我的钩,我把它钓上来,我觉得这个过程有点神奇。”我描述着我和鱼天天重复的游戏。
父亲若有所思,然后斩钉截铁地说:“书里也有鱼,你信不信?”
我笑了,笑父亲比我还天真,书里怎么能有鱼呢?
我的轻浮并没有让父亲像往常那样生气,只是从那天晚上以后,我常常看到他伏案工作很久,他总是不停地写着什么。
他写他的,我依然和伙伴们钓着鱼。他并没有因为那晚的谈话对我多加管束。我甚至怀疑他是不是因为生气而放弃了管我。
半年后的一天,父亲回家时突然把一本杂志放在我面前,有些激动又有些严肃地对我说:“把我的名字找出来。”
我很快在目录页找到了父亲的名字。
“多少页?翻开!”父亲俨然成了我的班主任,严厉地命令道。
我看清页码,翻到那一页,果然见到父亲的名字,名字下面有幅图,还有一大段文字。
“知道吗?这就是我写的文章!”父亲这时才松了口气,晃着头,有几分得意。
写就写呗,我并没有过多在意。父亲也没有多解释,就把杂志收了回去。
一个月后的一天,父亲忽然拿出一张绿色的纸在我面前晃了晃,然后就把它装进口袋,让我坐在他的自行车后座上。
到了邮局,父亲把自行车支在门口,小声对我说:“你看这稿费单,你看清了,看它怎么变。”
父亲从一个窗口把那张稿费单递进去,不一会儿,营业员将几十元钱递到父亲手里。
父亲把钱攥在手里,激动得有些不自然,叫我坐到自行车后座上,他要带我去一个地方。
他带我去镇里的鱼市。
我永远忘不了在鱼市的那一幕:父亲把攥在手里被汗水浸得发潮的钱朝一个鱼贩子面前一____(A.放 B.扔 C.投),大方地说:“看着钱买哩!”
鱼贩子看看钱,愣了半天,才明白父亲的话。他把所有的鱼称给了我们。
晚上,父亲喝着酒,吃着母亲煎的鱼,红着脸,带着三分酒意对我说:“你看见我用一张纸变出这么多鱼了吧?告诉你,那张纸就是那天我给你看的那篇文章的稿费单。那篇文章是我写的,发表了就有稿费,神奇吧?”
父亲的话听得我一愣一愣的。原来,他前前后后就是要告诉我,文章变出稿费,稿费又变出鱼。
“谁说鱼只在水里?书里不照样也有鱼吗?”父亲似乎醉了,说着醉话,“你看,书里的鱼少吗?”
那晚,父亲唱了很久的地方戏,我却失眠了。没想到,父亲为了让我不去河边,竟花半年多的时间,用这种方式教育我。
从那以后,我很少去河边,开始用功读书。
当父亲在一天晚饭后,把一沓退稿信抱到我面前时,我更是无地自容:没想到,父亲为了教育我,竟费了这么大劲。
从那以后,我决定用父亲教育我的方式“捕鱼”,因为书里真的有条鱼。
让父亲没想到的是,多年以后,他教儿子“捕鱼”的技能,让儿子有了不小的成就。
(邹永进/荐)
思考练习
1.从文中括号内选出恰当的选项,填在横线上。
2.最后一段能删掉吗?为什么?
3.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参考答案
1.A
2.不能。从内容上看,它可以突出主题,说明读书的好处;从结构上看,它可以照应题目和前文,使文章结构更完整、更严谨。
3.文中的父亲教子有方,他先是晓之以理,后是动之以情,富有智慧,方法得当;他为了教育儿子要用功读书,不怕劳累,用半年多时间写作,甘愿付出,爱子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