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文学经典
2018-01-25张淑英崔志钢
张淑英 崔志钢
[教学实录]
一、热身闯关,回顾文学经典
师:同学们,本学期学校给大家推荐了两本必读书目:一本是《水浒传》,一本是《鲁滨逊漂流记》。《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鲁滨逊漂流记》则是外国文学杰作,两本书都堪称经典,值得我们好好阅读。前段时间大家读《鲁滨逊漂流记》的热情很高,这节课咱们就来交流、分享彼此的阅读感受。先来个热身,请同学们举手抢答。(动感配乐)抢答题目:
1.《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 )国小说家( ),被誉为“英国与欧洲的( )”。
2.鲁滨逊热衷于( )。
3.《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的是( )。
4.《鲁滨逊漂流记》第二部分是小说的主体,写的是( )。
5.《鲁滨逊漂流记》第三部分写的是( )。
6.鲁滨逊在( )买了一块种植园,曾在那儿过了( )年的种植园主生活。
7.鲁滨逊的名字已经成为( )的代名词,成为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
8.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了( )年,他把这座岛命名为( ),他成了一位独自创造文明的英雄。
9.在荒岛上,鲁滨逊刚开始主要的食物是(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抖饲料的袋子,过了雨天,发现长出了( )。
10.鲁滨逊在岛上发现有许多( ),捉到一只鹦鹉,起名叫( ),还用( )制作了一把伞。
11.鲁滨逊用近( )年的时间造了一只独木船,还挖了一条( )尺宽的运河,把船运到了半英里外的小河里。
12.在逃离海盗的日子里,鲁滨逊猎杀了一头( )。他认为荒岛上可以分为两季:( )和( )。
13.鲁滨逊在荒岛上用( )制作成铲子,把收获的稻谷和大麦制作成( ),第一次打到的猎物是( )。
14.鲁滨逊在荒岛上遇到了自然灾害( )。刚开始是用( )的方式把食物做熟的,十多年后穿的衣服是用( )做的。
15.鲁滨逊到荒岛的第( )年开始勘察全岛,第( )年开始研究用陷阱和夹子捕捉山羊,第( )年看到了野人围在火堆旁,( )年后第一次听到别人和自己说话。
(学生争先恐后地答题,答对者各奖励一枚书签。其中,有三名学生答错题,分别是:第6题,鲁滨逊在巴西过了4年的种植园主生活,学生答成了“28年”;第9题,在荒岛上,鲁滨逊刚开始主要的食物是野山羊,学生答成了“面包”;第13题,鲁滨逊在荒岛上用铁树制作成铲子,学生答成了“铁”。后由其他同学予以纠正。)
师:从同学们的反應速度和答题正确率来看,大家既从整体上把握了小说内容,也关注了小说细节,老师对大家用心的读书态度表示赞赏,用心阅读的孩子最关!期待接下来你们的分享。
二、交流阅读策略,逐步进入文本
师:读整本书,其实从三年级我们就开始接触了,相信你们也学到了一些基本的方法。谁愿意到台前来与大家聊一聊,拿到《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你是怎样一步一步阅读的?
生1:拿到书以后,我先看封面,然后看封二,再看封三,最后看了封底。
师:这是了解一本书的一般顺序,谁再来跟大家接着分享?
生2:我拿到这本新书后,通过看封面、封二、封三、封底认识到这应该是一本好书。封面介绍了作者是英国的笛福,编译者是高娜,由南方出版社出版。书名下面配了一幅插图,背景是一座荒岛,有种荒野求生的感觉。中年男人头发、胡子都很长,应该就是鲁滨逊。他的眼神里有种不可一世的感觉,坚信自己能回到自己的国家。
师:于是,你们就产生了想读的欲望是吗?(众生点头)还有人要分享吗?
生3:封二列举了三则“名人评论”,分别是英国诗人、评论家柯尔律治和著名学者、作家周国平及英国文学史家艾伦的评论。其中,柯尔律治评论道:《鲁滨逊漂流记》体现了人类的普遍性。于是我就想,人类的普遍性是什么?我想从书中寻找到答案。封三给我们推荐了44本中外名著,这些好书都值得我们收藏。有一些我已经读过了,我打算读完这本后继续读“历险记”系列:《爱丽丝梦游奇境记》《八十天环游地球》《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海底两万里》《格列佛游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封底应该是说明这个版本书的好处:注解生字难词、提炼经典写法、领悟人生哲理。(众生鼓掌)
师:真不错!像你这样拿到一本新书,有质量地从封面读到封底,并提取重要的信息为自己所用,这就是有效的读书,你简直算得上你们这个年龄段读书的“行家里手”了。
生4:我认为作家周国平评论的——“世上本无奇迹,但世界并不因此而失去魅力”特别好。这话显得有点矛盾,没有奇迹,怎么会有魅力呢?鲁滨逊一定经历了什么,才使奇迹发生。这样的评论吊起了我阅读的胃口。
师:嗯。有人说书评是给成人看的,不是给孩子看的。我觉得你是看得懂书评的,了不起!这本书的“导读”部分编者设计得很好,谁与大家分享一下你是如何利用的?
生5:“导读”部分共包括七个板块:走近作者、了解创作背景、了解内容梗概、认识主要人物、理清人物关系、把握主题思想、感悟艺术特色。阅读了“导航”,即使没读过这本书的人,也会对作者笛福、创作背景、小说内容有一些了解,对主要人物的特点有所把握,会爱上这本书。把握主题思想和感悟艺术特色部分让我们领会作者表达的精妙。
师:同学们听到了吗?他刚才把“导读”说成了“导航”,我不认为这是表达上的一种偏误,因为他显然是把编者的意图读懂了。这样读书,就好像漆黑的夜晚走在路上,手里有一把明亮的手电筒一样,心里有底,眼前有方向,脚下就稳当。谁愿意来补充一下你从“了解创作背景”部分提取到什么重要信息?
生6:作者是根据一位苏格兰人的遭遇而写的,说明这本书具有实际性。
师:谁能表述得更清楚些?
生7:笛福从一个叫塞尔柯克的苏格兰人那里了解到,他被船长抛弃在一个荒岛上,然后在无人岛上生活多年。可见这个故事不是胡编乱造的。这本书是在英国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写成的。
师:你结合了笛福本身的经历来讲。的确是这样,笛福这一生经历丰富,写了许多小说,几乎都是叙述主人公的各种经历和最终圆满结局的故事。但无论从思想还是艺术上,《鲁滨逊漂流记》都是他最好的一部小说。
生8:我想谈谈这张人物关系图。这幅图没有将所有的人物都罗列进来,这样看起来更直观,更清晰,一目了然。
师:我也想说说我的想法。图中把星期五作为鲁滨逊的仆人,后面又列举了他的四位伙伴。但如果让我来画这幅图,不会把星期五归在仆人里。你觉得我的话有没有道理?如果觉得有道理,请用理由来支持我;如果不赞同,请帮我理清人物关系,进行辩驳。
生9:我觉得星期五是鲁滨逊的仆人,因为鲁滨逊救了星期五之后命令他做事,并且不准他再吃人肉,这明显是主仆关系。
生10:我感觉既可以说星期五是仆人,也可以说他是伙伴。因为鲁滨逊救了星期五,星期五已经认鲁滨逊为主人了,那么他就是仆人。说是伙伴,是因为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了25年,才找到一个人来说话,这是他精神上唯一的伙伴。
师:在这个过程中,星期五发生了特别大的变化,是因为鲁滨逊教他读《圣经》,对他有很大的教化作用。他与鲁滨逊一起克服了很多困难,鲁滨逊也帮他重新与父亲团聚,他们更像是伙伴甚至是亲人的关系。
生10:是,书里在140页这样写道:我对这个新伙伴,真是十分满意。
师:还记得第一节导读课上,有的同学拿到书,翻看目录,欣然发现了自己特别感兴趣的部分迅速读了起来,读的是第八章的第二节——“大战野人”。你怎么看这个现象?(学生沉默,教师引导)
师:同学们,从目录上看,全书分为10章,每章有2至4个小节,每节都是4个字的小标题,看这些标题基本上就能把握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了。你能否作出判断,哪些适合精读,哪些适合泛读和略读呢?
生11:第二章到第九章适合精读,因为书中主要讲鲁滨逊在荒岛是怎样生活的,而这八章讲的就是鲁滨逊从噩运降临到绝处逢生的经过。第一章和第十章适合泛读,因为第一章写的是他初涉大海航海的经历,第十章写的是他返回故土。
师:从初涉大海到遇难,再到在荒岛上建立独立王国,最后重返故土,这是作者写作的顺序。回到我们之前的话题,你怎么看有的同学拿到书直接读“大战野人”?
生12:我觉得那样读不行。因为不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事,直接看后面会有些困惑,衔接不上。毕竟这是一部小说,要按顺序看。
生13:我也認为不能跳着看。先看完“大战野人”,再从头开始看鲁滨逊怎么流落荒岛,感觉非常别扭。
师:你们说得都很有道理。读书的方法和体裁有很大关系,以后你们会接触更多的小说作品。小说就意味着故事情节有先后、人物出场也有原因和先后,所以跳着读可能造成逻辑上的混乱,不是很科学。如果是一篇篇独立的散文,这样读也是可以的,但作者编排文章的顺序自有他的道理,还是按序读比较好一些。那么具体到一部作品,哪些阅读方法是比较科学的呢?我们不妨来借鉴一下名家的阅读方法。
(课件出示:任何一部作品都有精华部分,往往结构紧凑,能紧紧抓住读者的心,让人沉浸在文字所描述的情境之中,所以精华部分就值得我们精读,慢慢地品,深入理解,同时边读边产生自己的思考,读思结合,阅读才有趣味。读书的思考可以像这样随时批注在文字的旁边,有感而发的文字是最可贵的文字,也可以成为写整本书读后感的第一手资料。——中国著名作家肖复兴)
师:你读到了什么方法?
生14:精读、品读、读思结合、边读边批注,可以交叉进行。
三、分析品格,表达观点
师:下面我们来聊一聊对主人公鲁滨逊的印象。请说出你的感受。
课件出示:( )的鲁滨逊
生15:坚持不懈的鲁滨逊。
生16:未雨绸缪的鲁滨逊。(生掌声)
师:未雨绸缪,你了解这个词的意思?
生16:没做之前,已经打算好了要怎样做。
师:做事很有计划,且计划很周密。
生17:勇于创新的鲁滨逊。
生18:知足常乐的鲁滨逊。
师:请说说你的认识。
生18:鲁滨逊后来有了很多钱,但是他愿意百倍地报答救他的船长,还有那位可怜的寡妇和自己的妹妹,他把自己的财富都分享出去,就觉得心安理得,可见他也是个知足常乐的人。
生19:我来补充。鲁滨逊谈道:要求仅限于生活必需品的人是最快乐的,我有八百磅,却永远不会像我一文不名时那么快乐了。
众生:勇往直前的鲁滨逊/机智勇敢的鲁滨逊/善于动手的鲁滨逊/自强不息的鲁滨逊/坚忍不拔的鲁滨逊/持之以恒的鲁滨逊/坦然无畏的鲁滨逊/积极进取的鲁滨逊
生20:在逆境中学会生存、自强自立、拥有冒险精神的鲁滨逊。(众生继续回答:善于发现、顽强不屈、意志坚毅、信念坚定、临危不惧、居安思危……)
师:这就是读书的好处啊,让我们得以充分地打开心扉,交流彼此的感受,真是人生莫大的幸福啊!所以说,一本好书能够拯救一个人的灵魂。(众生鼓掌)
师:鲁滨逊这个人物之所以让人喜欢,是因为作家笛福写得太好了,太吸引人了!我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没有觉得这是笛福的创作,而是以为这就是真实发生的事,跟着鲁滨逊跌宕起伏的命运担忧、伤感、激动和兴奋。这本书于1719年4月出版,到1897年时各种不同的版本已经不下700版,可见它的魅力!现在有多少个版本,我们已经难以估计了。大家公认的,这本书最成功的地方,是笛福用非常具体的细节描写表现鲁滨逊的劳动创造、应对困境、与人交往、精神追求,用大量的心理描写表现鲁滨逊在困境中的复杂心态。下面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展示你们就书中的某一处心理描写或细节描写研究的成果。
小组磨合后,各小组轮流上台展示,形式多样,含舞台表演、分角色朗读、集体鉴赏等。展示内容包括:
1.困境中的心态(心理描写)
一组:19页3、4自然段
二组:38页4、5、6、7自然段
三组:40页6、7、8自然段
四组:50页5、6、7、8自然段
五组:64页5、6、7、8自然段
六组:88页1~10自然段
七组:106页5~16自然段
八组:129页3、4自然段
2.劳动创造、应对困境、与人交往、精神追求(细节描写)
九组:41页4、5、6、7自然段(劳动创造)
十二组:39页第4、5自然段(劳动创造)
十组:51页4、5、6、7、8自然段(劳动创造)
三组:81页2~12自然段(劳动创造)
五组:98页4~14自然段(劳动创造)
八组:101页4、5、6自然段(劳动创造)
一组:57页日记6月18日至64页7月3日(应对困境)
十组:137页第2自然段(人物外貌)
十一组:144页第6、7、8、9、10自然段(精神追求)
十二组:150页(精神追求)
二组:158页第2、3自然段(人物情感)
十一小组:采取四人轮流说感悟、朗读、集体总结的形式展示——
生14:我们组赏读了第七章“曙光初现”第二节“教育感化”中的144页第6、7、8、9、10自然段。鲁滨逊教学有方,星期五根本听不懂他在说什么,他便换一个角度来问星期五。
生15:星期五一开始不认同鲁滨逊的基督教,因为他从小生活在野人部落里,贝纳木基已经刻在了他的脑海里。鲁滨逊后来向星期五灌输《圣经》的观念,使他感激上帝,服从上帝,因为如果思想不统一,俩人在行动上就会出麻烦。比如他们回到英国,据说英国95%以上的人都信奉基督教,那么星期五可能会遭到基督教徒的咒骂或殴打。
生16:星期五听了鲁滨逊的话后,觉得上帝是万能的,能为人类做任何事情,也能把一切从我们手中夺走。
生17:鲁滨逊通过教化,使星期五能够像正常人一样思考、钻研和提问,这真是了不起!鲁滨逊内心的成就感应该比改造了环境还大。这应了我爸爸说过的一句话:改造一个旧世界比创造新世界要难得多。
四生齐:所以,我们总结出一句名言:靠上帝,靠祖宗,还不如靠自己。
师:你们说的是谁的名言呀?(众生笑)
生15:我们是根据郑板桥的一句名言改编而成的:靠祖宗不是好汉。(众生鼓掌)
师:你们很好地展示了团队的思考!其实你们还诠释了另一句话的含义,就是“人定胜天”。当然,老师更欣赏你们集体创作的才华!
生18:我们小组通过表演的形式充分表现鲁滨逊应对疟疾中的复杂感悟。我是旁白,三位同学依次是鲁滨逊、鲁滨逊的思想、面目狰狞的人。(以戏剧表演形式,展示对第三章第二节“病中感悟”情节的理解,表演惟妙惟肖,全场多次响起掌声。)
四、凝练升华,勾连人生世界
师:六年级我们将学习一篇课文《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在课文里《鲁滨逊漂流记》成为一个家庭祖孙三代的必读书。我们不必等到六年级再读,更不必局限男孩子读,女孩子一样可以读。下面,请你自制一张书签,写上一句话,作为推荐阅读本书的理由。课后将书签送给你的朋友。(生写,写完阅读分享)
众生:人生短暂,何不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呢?/追求理想,不会一帆风顺,有很多困难等着我们去克服。/凡事只有勇敢面对,采取行动,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未来的路很长,但坚持发现,便能饱览美丽的风光。/人生是你的,信念和毅力会让你的人生道路更加辉煌。/人生就是勇敢面对一次次的考验。/困难就像台阶,走上台阶需要的是努力和坚持,/只有备力拼搏,勇敢挑战,才能收获美好的未来。/人生之路不可能总是洒满阳光,阴雨连绵的日子里,我们应该多从鲁滨逊身上吸取生命的力量。……
师:《鲁滨逊漂流记》的中文译本有多种,迄今为止,学界公认的翻译最好的当属徐霞村的,认为其最接近原著,且语言优美传神,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多次出版。老师读过后,受益匪浅!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买来阅读,它值得你一生收藏。课后,大家观看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鲁滨逊漂流记》,主演皮尔斯·布鲁斯南,比较电影与原著的不同并交流。下课。
[评析]
张淑英老师的这堂《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课,笔者是亲历者。现场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热情,学生的精彩展示,教学生成的精彩瞬间,至今仍不时忆起。这源于张老师长期坚持做整本书阅读指导的探索工作,她牵手学生进入整本书的世界,引领他们用心灵与智慧,跟名著对话,与学生交流,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
如何上好整本书阅读课?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成型的操作模式,这是对教师的挑战。教师目前可选的整本书阅读课型,大体有导读课、交流课、读写课等,张老师采用的是读后的交流课。她通过精心设计系列“教学活动”——“热身闯关、交流阅读策略、畅谈人物精神、好书分享”四个环节来驱动课堂,牢牢吸引住学生,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不断地参与活动,交流分享阅读感悟,习得阅读方法,实现整本书阅读后的二次提升。
美国作家培利·诺德曼说:“激发学生乐于阅读,是文学教育的本质属性。”语文学习的原点,就是读书,而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是读书、读好书的前提。张老师设计的“热身闯关”活动,题目涉及文本内容与细节,通过先易后难的梯度,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阅读状况,推进后面的教学。
阅读策略是读整本书的支点。张老师设计“交流阅读策略”活动,引导学生从书籍的封面、封二、封三、封底等角度,指点学生提取重要的读书信息;如何使用“导读”和“目录”,以此了解作者、创作背景及书中主要人物与人物关系,对写作特色有初步把握;学习名家“批注”的阅读方法,为写读后感作铺垫;如何看待“星期五”這个人物的地位,如何看待“跳读”与“精读”的关系,……通过不断的追问,让学生借助文本,以问题促进思考,从“读”的感性层面进入“学”的理性层面,引导学生重新认识和发现作品人物,推动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基于语用能力的提升,张老师设计了促进学生语言表达的活动。主要人物鲁滨逊复杂多元,经历丰富,如何来把握这一人物形象?张老师设计了“填空式”的开放题,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发言机会,表达自己心目中的鲁滨逊的形象特点,并相互补充,将一个“用一句话难以描述”的经典人物立体化呈现在大家眼前,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写“推荐语”活动,通过具体语境进行的书面表达训练,实现阅读后的分享,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整本书阅读交流课,教师交流的目的不在于得到某个结论,而在于让学生充分体验研读与探究的过程。张老师始终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分析能力与表达能力,努力让学生有所发现和提升。高年级的学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尤为重要,为此张老师设计了“心理描写或细节描写”展示交流活动,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悟、涵泳。
这堂课,张老师努力拓宽学生阅读的厚度,加强其阅读的深度,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其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新课改背景下,如何上好整本书的阅读课?张老师这堂课是一个有益的探索,希望能给爱读书、善研究的语文教师提供一点参考,以期涌现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