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认知规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2018-01-25杨小鹏
摘 要:要提高中学历史教学效果,就要根据中学生心理认知规律特点预设教案、开展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应用心理认知规律特点进行听课学习,不断感受学习的成就感,化被动、消极学习为主动学习,盲目学习为自觉学习。心理认知规律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有“明确知识学习目标,增强记忆效果”“鼓励参与,激发兴趣”“调动无意记忆”“注重直观教学”“强化核心关键词,提高学习效益”“构建知识体系”等环节。
关键词:心理规律;中学历史;教学
中学生的学习是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交互作用协同活动的过程,也是多种因素协同活动的过程,活动的结果是知识、技能的掌握,知识的发展以及其他多种能力和各种心理品质的培养与提高。因此,要提高中学历史教学效果,历史教师要遵循中学生心理认知规律特点预设教案、开展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应用心理认知规律特点进行听课学习,不断感受学习的成就感,化被动、消极学习为主动学习,盲目学习为自觉学习。
一、
明确知识学习目标,增强记忆效果
心理学实验告诉我们,记忆目的越明确,记忆效果越好。根据这一规律,历史教师在备课时要制定适度的教学目标和具体的识记任务,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就能增强学生有意注意,明确记忆内容,提高听课效益和自我效能感。如:在课前提出预习要求(事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指导阅读课文前言或提示;课堂小结重点强调主要问题,强化识记目标和学习内容等。
二、
鼓励参与,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人的认知过程规律以及人的自我实现需求、关注他人评价、渴望赏识的心理特点来激发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推动他们去积极探索历史,从而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心理品质。贯彻的主要途径有三:其一是根据中学历史学科特点,运用故事讲述法,为学生营造乐学的心理氛围;其二是创设“问题”情境以引起学生的好学与思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内在学习兴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讨论表演、有话可说、有事可做,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如比较《三国演义》与三国历史,寻找《三国演义》虚构知多少;影视《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等史事失误,让学生感受历史的近亲感,提高学习学好历史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形成学习历史的“兴趣——动力——成功”良性循环;其三利用学习活动结果的反馈作用,鼓励不同层次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和展示才能,充分肯定学生的参与、指出成绩,从发展性的角度和语言分析学生的不足,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满足好奇心理、好胜心理,肯定他们的价值,从而激发学习潜力的最大发挥。
三、
调动“无意注意”
注意力可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须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课堂上由于长时间的有意注意会产生疲劳,引起注意的分散即走神。依据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是产生无意注意的主因,因此讲述历史知识时要尽量避免“满堂灌”,时刻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做到“新”“奇”“趣”“特”,使学生注意力始终维系在一定水平。其途径有四:一是设置疑问、悬念方式导入新课,如以“苏联如何解体”来导入“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二是应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创设特定氛围,使教学直观化、动态化,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他们的情感;如讲授“伟大的抗日战争”,可播放“南京大屠杀”影视资料,让学生感受那一段中华民族悲惨的历史,认识日本帝国主义犯下的滔天罪行,激发他们的民族意识,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利用中学生现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缩短教科书与学生的距离;如一句名言、成语、故事、典故、笑话、古诗词等来揭示历史现象和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四是充分利用好奇心理,如讲授戊戌变法,可與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对比,为什么中国戊戌变法失败,而明治维新为什么成功,来提升学生的探求欲望。
四、
注重直观教学
由于历史史实受到时空条件的限制比较抽象,学生难以建立真正的形象。心理学实验表明,提高学习效率必须充分发挥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五种感官的全部作用,尤其以视觉、听觉为重。所以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的教具和设备,如实物、模型、图片、地图、表格、多媒体,活灵活现历史,刺激视听觉,提高想象力,使历史知识表象更直接映入学生的脑海,获得明确的历史概念和清晰的记忆,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巩固理解,形成较完整而又全面的知识体系。如学习“抗日战争”,可播放有关历史史事的影视资料,让学生理清抗战全过程,形成完整历史概念。
五、
强化核心关键词,提高学习效益
要提高学习效益,一是做好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此理解掌握知识之间的来龙去脉;二是在复习课或课堂小结时,要抓住核心关键词,以点带面,即可收到事半功倍的记忆效果。核心关键词在知识体系中往往具有承前启后、沟通左右、统率全局的作用,强化核心关键词,达到强化巩固知识的目的。教学实践表明,强化核心关键词,使历史知识主次分明,段落和发展线索清楚,能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提高学习效益和教学效果。如,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概括为五点:①新议会召开,革命开始的标志。②两次内战。③克伦威尔统治时期。④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⑤“光荣革命”。
六、
构建知识体系,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概念
构建知识体系,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就要把相对分散的历史概念按一定历史发展顺序和联系浓缩成一个系统,把抽象的历史概念具体化、系统化,可增强学习效果。如世界史有关资产阶级革命一般包括背景原因(条件)、发展过程、结果和影响(作用)等因素,分析背景原因(条件)又往往离不开三个因素,一是新的生产力因素发展和新的阶级的成长,二是反动势力对新的生产关系发展的阻碍,三是新的阶级势力与反动势力的矛盾激化导致革命的爆发,整个原因就一目了然。
综上所述,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中学生心理认知规律,选择适合中学生认知规律的教法,将“死知识”变成“活知识”,书本知识化为自己的知识途径,为学好历史课程打下较好的基础。
作者简介:
杨小鹏,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