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2018-01-25马小军

考试周刊 2018年105期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新课改意识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是数学教育教学理念的重要概括,不仅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新的创新要求,也为教师日常教学、教研提供了理论指导。在此影响下,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升。笔者作为一名在编在岗小学数学教师,不仅对新课改精神有了越来越深入的领悟,并在小学数学课堂实践教学中不断展开探索。其中,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便是本文研究主题,并将从五个方面逐步实现研究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改;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意识

尽管新课改实施已有数年,也产生了一定成效。但是,当前小学数學课堂教学仍存在诸多不足,如学生被动学习、教师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探索能力的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不强等,致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提升迟滞。在此情况下,本文结合日常实践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展开研究,以期为广大一线教师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新的思路,继而进一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一、 巧创问题探究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欲望

兴趣既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又是激发他们探究性学习欲望的起点。所以,教师日常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巧创问题探究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性学习欲望。例如,在讲《长方形的周长》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性学习欲望,教师可以创设以下探究情境:有一天,爸爸妈妈开车带小明到游乐场游玩,去时和返回时的路线正好构成一个长方形(如下图所示),请问汽车一共走了多少米?由于学生对去游乐场游玩也非常感兴趣,且所创问题探究情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学生对教师所提问题就会产生探究欲望,继而自主探究汽车所走路程的求法。

图1

二、 指导学生拓展探究问题的渠道,让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更顺畅

探究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更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加上小学生的知识面有限,且思维能力还不足,综合运用能力有待提高,所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才会不断拓展探究问题的渠道,继而让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更加顺畅。具体以下四个方面落实:

(一) 让学生勤于实践

小学数学有很多知识非常抽象,且逻辑性非常强,而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基础都有限,要想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非常困难。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表示,儿童的智慧就在他们的指尖上。这是一个极为形象的比喻,和我国的“心灵而手巧”一致,所代表的教育意义就是教学要让学生勤于实践。事实也是如此,教师开展一些动手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的双手动起来,会帮助学生更好探究和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讲《三角形的面积》时,可以让学生先裁剪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然后通过拼一拼、折一折等方法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二) 让学生勤于表达

表达能力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另一种素质,新课标也要求教师借助各种方法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而当前训练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非常多,如个别说、邻座讨论和小组讨论等。每种训练方式都有其优劣,但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都有一定效果。例如,学生在探究《三角形的面积》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多走动巡察,更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探究思路过程和结果。这样一来,不仅学生对这一节课的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还让自己的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尤其是训练了逻辑思维能力。另外,如果每个学生都能就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表达,那么也是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重要体现。

(三) 让学生勤于思考

“思考”是建构知识和经验的重要过程,教师不仅要多让学生勤于思考,更要让他们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依靠自己的能力逐步发现数学规律、总结数学知识或结论。例如,在讲《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应该先让学生自己思考运用何种方法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开动脑筋,运用自己认为可行的方法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如割补法、拼凑法。如此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给予一定指导实乃必要。

(四) 让学生勤于观察

让学生勤于观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有更多自主观察的机会,其次教师演示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观察。例如,在讲《笔算除法》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板书如图2的两个除法竖式,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让学生自己找出“被除数和除数末尾为0”的除法运算技巧。

图2

再如,在讲《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教师先发给每个学生12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然后学生自己动手将它们拼成各种不同的长方形。边操作,边填表,并且观察每个长方形之间的面积关系,再观察每个长方形面积与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的关系,继而得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三、

重视合作探究活动的组织,在相互合作中促进学生达成共识

合作探究或小组合作都是探究性学习重要实践方式,借助小组或邻座的力量,在相互合作、交流的作用下,对数学知识形成有效探究。每个时代都需要合作意识,在当前更不可或缺。所有教师要重视合作探究活动的组织,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中达成共识。例如,以往教师提问后通常全班学生一起回答,其中就有不懂的学生滥竽充数,导致教师对全班知识掌握情况摸底失真。如果能采用合作探究或小组合作的形式,那么每个学生都会参与到合作活动中,体现出自己在本组中的角色价值。当然,合作探究活动的时间不宜过长,毕竟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够长,而且长时间参加同一活动易让学生的兴趣逐渐下降,继而对活动效果或教学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四、 结语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探究性学习,不仅是新课改的要求,更是素质教育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所以,教师应着手五个方面的工作,即巧创问题探究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欲望、指导学生拓展探究问题的渠道,让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更顺畅、重视合作探究活动的组织,在相互合作中促进学生达成共识,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易秀珍.浅谈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运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6):165-165.

[2]黄金伦.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策略[J].儿童大世界月刊,2016(7):198-199.

作者简介:

马小军,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探究性学习新课改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常态化的策略研究
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