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中语文读写能力的方法应用思考
2018-01-25李学山
摘 要:语文学习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重点在于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质。阅读和写作的结合可以巩固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感、分析和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有效写作技能。
关键词:读写能力;课堂教学;方法思考
语言能力对学生未来发展方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广大语文教师要及时转变自己的观念和方法,确定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积极采取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课堂学习语文读写训练,培养学生的课堂阅读能力和语言感受以及语言的活学活用能力,读写结合是语言组织和后期作文训练和提升的重要保障。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坚定不移地将读写的能力紧密地结合起来。
一、 读写结合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高考是现代语文教学的指挥棒,高中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阅读能力和作文的良好表达能力,日常的课堂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高考中的各种基础考试,包括知识、古诗和现代阅读与鉴赏,以及作文占据了大部分。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绕过这一点,因此,在中学语文课堂上重视读写结合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例如,在江苏高考关于网络素材作文的培养与拓展的语文学习中,从周国平的“面对苦难”中得到智慧,阅读和写作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智慧是灵活的、积极的对生活的反映。考生写了包括三个关于鱼、蝴蝶和海龟的故事,它们都与庄子有关。在“这可以照透人之心灵的碧波,不就是庄子的智慧吗?”“这直透心房的花香不也是庄子的智慧吗?”“原来这淤泥中包含重要的大智慧”等写出来源与庄子的智慧,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来源与经典又能超越经典,离不开日常的训练和学习,特别是读写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日常要加强课外阅读的训练,日积月累,只要有一定量的词汇累计和积淀,才能为更好地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 提升高中语文读写能力的方法思考
好的阅读方法培养是做好写作的必要条件和措施,作为教师要不断加强课堂语文读写的良好训练,特别是阅读过程中要注意优美文章中用词、用句子的妙处,长期阅读、不断吸收。
(一) 注重日常的读写结合训练
写作教学应充分利用教材,使教材既为阅读教学服务,又为写作教学服务。在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从阅读的角度来使用教材,也可以从写作的角度来使用教材。那么我们如何利用教材来培养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呢?有些教师注重对范文的模仿,提倡读写,有些教师建议读写分开使用。事实上,它把阅读和写作以不同的方式结合起来,不管角度如何,它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阅读与写作训练的结合对提高学生的能力有着不同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习条件,选择适当的读写结合的培养方法。
(二) 注重优秀范文的阅读训练
老师言传身教,必须将读写能力做到与时俱进。过去,我们的老师把学习会话的重点从教材中分离出来,灌输给学生。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感受,掌握风景描写方法。例如,通过掌握修辞和人物的运用,对比场景结合生活体验欣赏语段,然后运用方法描写自己熟悉的生活画面,学练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是,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自我参与意识,我们就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阅读并感受自己。当然,这要求我们用方法论指导学生,比如如何写场景,每个场景的作用是什么?如何欣赏一段场景的内容?通过描述小说的自然环境、如何欣赏小说等,学生可以在不断地尝试和应用中掌握阅读分析与欣赏的方法。当然,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应该写出自己的阅读体验。这里不仅要写出自己阅读的某些内容分析,还要写出自己写作的体验。
(三) 注重运用模仿训练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重点是读写结合。如《荷塘月色》中“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轻雾起在荷塘里……”中“泻”“浮”好在什么地方,用其他动词如“照”“漂”替代会怎么样?还可以是对课文中写景的段落进行仿写,如《荷塘月色》中“月下荷塘”这一段,是怎样写的,写了哪些景物,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对“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另例如,在一次测试中,一个学生形容克利夫兰与她父亲的无穷无尽的爱一起日渐成长。椭圆形的叶子像扇子一样展开,下面的叶子像云一样绿,多叶的波斯洋葱的上层没有生病或干枯。这是学生们仔细观察并密切关注生命表现的表演。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升华。我们需要学会在纸上做事情,我们应该在阅读和学习之后练习写作,培养学生不断修改和反思的能力。
总的来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广大教师要思考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努力打造一个会读会写会思考的团队。
参考文献:
[1]毕小卫.采用读写结合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7(07).
[2]钱方,柯云.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读写结合[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11).
作者简介:
李学山,甘肃省酒泉市,甘肃省酒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