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初探
2018-01-25周登国
摘 要:古诗词是中华文明宝贵的精神财富。提高学生诗词鉴赏能力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也是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克服这一重难点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和规律,方法得当,诗词鉴赏就会事半功倍。古诗词鉴赏课大体可以从题材、背景、意象、意境、典故等几个方面着手引导学生学会古诗词鉴赏的方法。提高学生诗词鉴赏的兴趣,这对于培养中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着独特的作用。
关键词:古诗词鉴赏;题材;背景;意象
中职语文教学大纲在面向中职院校学生开展的语文教学课程中,明确提出应当以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对于当代青年来说,诗词鉴赏能力是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具体的诗词找到合适的方法,以此入手切入课堂就能轻松愉快地完成诗词鉴赏教学任务。
一、 看题材,把握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
古代诗词的题材丰富多样,有对边塞战争有感的,有对山川景物有感的,有总结哲理观点的,这些诗词都是当时社会背景下诗人智慧的结晶。通过这些诗词我们能够一窥诗人在当时社会环境下的所思所感,体会诗人的崇高理想和人生追求,穿越历史跟随诗人的脚步看到他们所生活的那个狼烟四起、动荡不安、颠沛流离的失意生活,认识我们民族多灾多难、分分合合的悲欢历史,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从诗词的题材来看,我们可以将其归类鉴赏:
(一)
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如我国古代诗人陆游在其作品《咏梅》中写道:“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梅花即使在凋零的时候仍然不改变自身的香气,作者将自己比喻成梅花,体现出自己坚贞不屈的品格。我国古代诗人于谦在其作品《石灰吟》中也表示:“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即使最终化为粉末,也依旧清清白白的,这在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诗人同样具有石灰一样的品质。我国古代诗人柳宗元在其作品《江雪》中表示:“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借此表达出了诗人具有高傲的性格。
(二)
咏史诗:其目的是将古代的历史作为自己创作的题材,通过对历史事件走向的假设,或是总结,以达到感叹物是人非、借古讽今、暗讽昔盛今衰的情境,表达了作者深切的忧思。如杜牧的《题乌江亭》、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乌衣巷》等都是这一类作品的代表。
(三)
边塞诗: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或者思念塞外征战的丈夫,或厌恶战争报国无门的苦闷。例如我国唐朝王维在其《少年行》中这样写道:“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尤闻侠骨香”。这一诗句是说少年报国心切,准备好了,一旦边患发生,青年人能够无怨无悔地参军打仗,拼杀沙场更是不知生死,但少年侠士却义无反顾,为国家献身。诗句传达出少年侠士虽死不悔的从容气魄和决心。诗句借形喻心的手法逐步递进,更深一步表达了保卫国家的情怀。
(四)
乡愁诗:主要是在外无法归家的游子亦或是身处官场的官员等,久经漂泊,渴望回到家乡,只能作诗表达自己面对亲人的思念。杜甫《月》:“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写诗人漂泊在外时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而李商隐在其《夜雨寄北》中也曾这样写道:“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诗句是在写景,但从凄苦的环境描写能深深感受到作者处境的孤寂。杜牧《寄远》写岸边江楼上红袖女子凭栏远眺羁旅的孤寂。
语文课本中的诗词都可以按照题材归类欣赏,把握住诗词的主题类型就可以尽快理解诗词大意。
二、
看背景,知作者,二者结合体会诗词的思想感情
由于古诗词是前人智慧的结晶,学生对古诗词思想内容的理解存在时空差距,这也是古诗教学中最难的一点。如何克服这一困难?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与作家和作品的写作背景对话,打开历史画卷回到作家生活的那个年代,知人论世。例如,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创作背景,也是因为自己由于派系之争而受到贬谪。儒佛道思想对苏轼的影响、赤壁之战周瑜指挥若定大获全胜等故事。这些内容都是作者创作这首词的背景,教师都要简要介绍给学生,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全面理解作者写作背景,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阅读这首词的兴趣。
三、 寻意象,识意境,追寻作者心中之图画
意象,就是诗词中描写的那些景物,作者对此给予了自己丰富的情感。虽然主要是在描写现实世界中的“风景”,但是这些都表达出了自己的心境。
古诗词中常见的景物类型有:树木、花草、动物等。一年四季中的各类自然现象,诸如风、霜、雨、雪、闪电、雷声,都是诗人的情感。正是诗人赋予了这些景物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即借物抒情。杜甫的《登高》中的意象,由风、天、沙、猿、鸟、落木等自然景物和詩人共同组成。这些意象就是深秋季节常见的景物,作者把深秋季节常见的景物描绘在一起构成一幅悲凉的秋景图画。这些景物我们今天是司空见惯,但是杜甫当时漂泊在外,病魔缠身,孤独无依时登临高处所见到的落木萧萧、滚滚长江两大壮观景象在作者心中激荡的是壮志难酬的感慨,这一诗歌展现了作者心中郁闷、苍凉的情感。
四、 用典故,讲故事,在趣味中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
古诗词中常常引用典故表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教师可以把诗中出现的典故结合诗人当时的心态、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历史遭遇串联成一个个精彩的故事,用这些故事吸引学生阅读鉴赏古诗词。学生被故事所吸引,会更加集中注意力听课,课堂学习效率会更高,甚至更喜欢上诗词鉴赏课。例如,我们在曹操的《短歌行》作品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与《诗经》中的一句话极为相似,实际上是表达了一代枭雄对人才的极度渴求。学生了解了这个典故,就能体会到曹操渴求贤才的急切心情。
以上几点做法是我在诗词鉴赏课上时常运用到的方法,具体方法还要根据不同诗词内容和不同班级的学生的学情以及学生年龄特点灵活运用。同时上好诗词鉴赏课教师更要具备一定的诗词储备量,尤其是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诗词其写作背景不同,处境不同,表达思想感情也不同,教学中教师要融会贯通,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
周登国,中学一级教师,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职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