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动起来
2018-01-25李友凤
摘 要:本文立足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自觉性,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事可干,从资料的搜集、文章的阅读、学生的提问、解题四个方面略谈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一点浅见。
关键词:自主学习;动手;动嘴;动脑;动笔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新课改的目标也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而学生的自主性不是与生俱来得,是需要经过培养才能形成的。故此,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首要任务就是要在教学中把理论付诸行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使学生都能自动的去学习语文。为此,我在教学中从下面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一、
相关资料,学生搜集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这在语文学习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因为,一个时代创作的作品或多或少都会反映着那个时代的思想观念;任何一篇文章无不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价值观念的影响。要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就必须让学生对此文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有所了解。
以前我都是自己直接简介,这样似乎很节约时间,可遇到要结合背景理解的地方,学生却所知无几了。当看到陶先生说的“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时,我深受启发。在教《长征组歌》时,为了学生充分理解诗句中提到的各场战争及红军精神,必须要先大体的了解长征。这次我就只告诉学生可以从那些地方查找资料,让他们自己去了解有关资料。以前我总担心他们找不到或找的不得要领,没想到的是学生基本都满载而归,在分析诗句时自然地就联系了资料,有两个活跃的同学还毛遂自荐地讲飞夺泸定桥、爬大雪山的情景。时间似乎耽搁了些,可热烈的课堂气氛、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前所未有。
可见学生自己动手去了解资料与老师直接告诉学生的效果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二、 课文赏析、多样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过:“在课内……让学生在阅读教本的当儿,培养阅读能力,凭了这份能力应当再阅读其他的书,才能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可见语文教学离不开阅读,语文学习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能力的高低。因为语言文字当中蕴涵的语音感、语意感、语境感不是教师能够全部讲出来的。因此,语文教师应以学生为主,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多种阅读能力。
我在教学时,对一些了解性的语段要求略读,经典语段则要求精读,优美的语段择要朗读。时常从文中找一些比较典型的句段,让学生进行品读赏评。例如赏析《一面》中的三次外貌描写时,我先让他们反复朗读,再问学生,你认为它好,好在哪里?你认为它不好,不好在哪里?说的有道理的鼓励、赞扬;说的有偏差的先鼓励再指出其不当的地方。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文本的习惯,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表达能力。
课堂上教授学生品读文章的一些方法,课外就让学生读与课文有关的作品。去读同题材的作品,去读同一种风格的作品,去读同一时代背景的作品,自己写点读后感、读后评。如学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时,我就要学生读杜甫的《闻官兵收河南河北》,从写法、思想感情上比较它们的异同。
著名语文教育家吕淑湘曾说:“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只有通过不断地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在课外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一定要把精美的句段找出来并进一步品读,比较和哪些课文中的相似。然后,再把这精美的句段仿出来,写出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思想。
这样课内带动课外,课外促进课内,不仅巩固了课堂教学效果,还锻炼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三、 提问析疑、合作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常常由疑问开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更应鼓励学生主动探索、自己提出问题。过去的语文课常常是学生被老师的一连串问题牵来扯去,完全失去学习的主动性。殊不知,课堂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和过程。同样的问题由教师提还是由学生自己提绝不一样。著名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说:“凡是教师能够讲述的,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自己发现、探究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提出问题后应多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充分动眼、动手、动脑、动口、讨论,教师适时设疑激趣,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积极状态,让学生通过相互的合作,取长补短、辨是去非,自己得出问题的较好答案。如分析《草》中人物描寫的方法及作用时,我只告诉学生有哪些描写方法并提醒他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然后就给他们十分钟时间自己在文中找,找好后再分小组讨论。这样全班都动起来了,连平时记笔记都要我盯着的同学也在积极地看、画、问,效果可想而知。所以,我们在课堂上最应该做的是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四、
课内课外,勤记多练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陶行知先生也强调:“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所以,我们语文教师一定要纠正学生认为学语文只要读读看看就行的错误观念。在不增加负担的前提下,让学生多动笔,课堂上自己或同学对问题好的回答记下来;课外看到的好词、好句抄下来,仿照写写;多练那些自由表达自己观点、感情的题型,养成独立思考、自主解答的习惯。对此类作业,我常让学生分门别类,隔段时间集体交换、评论。做得好的同学给以一定的奖励、不好的时常督促,逐渐的培养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不仅用在现在,还利在将来。
总之,教师要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就要改变陈旧的教育观,走出小文本,全面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愿意自动学习语文。
作者简介:
李友凤,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市石浦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