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脊竹蝗的危害及综合防治探析

2018-01-25刘长远

绿色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兴安毛竹防治措施

刘长远

摘要:指出了兴安县是广西毛竹大县,黄脊竹蝗是毛竹生长过程中的主要害虫,近年来兴安县黄脊竹蝗危害成灾。从当地实际出发,分析了竹蝗危害成灾的发生原因,并探析了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期提高全县毛竹产量和质量,更好地保护当地毛竹产业。

关键词:兴安;毛竹;黄脊竹蝗;危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05-0117-02

1 引言

兴安县有毛竹近50万亩,是全国毛竹培育示范基地县。年产毛竹900万根以上,竹加工企业近百家,竹制产品远销日韩、欧洲市场,是广西毛竹生产、加工第一大县。近年来,黄脊竹蝗在兴安县成为毛竹最主要的害虫,呈现较为严重的危害,已造成3万多亩的毛竹林枯死。因此,防治黄脊竹蝗虫害已成为兴安县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当务之急。

2 主要习性及危害症状

黄脊竹蝗又名竹蝗,属直翅目、蝗科,为不完全变态昆虫。一年发生一代,分三种形态:卵,若虫,成虫。

卵块在土中越冬,次年5月初开始分批孵化,可延续到6月下旬,孵化期约50d。孵化后成为若虫,又称跳蝻,跳蝻经过5龄的生长,在7月上旬开始羽化为成虫。若虫期50~55d[1]。

刚孵出的跳蝻多群集在小竹和杂草上.取食竹叶、杂草,使叶边缘呈现许多缺刻,至1龄末2龄初大多上竹危害,3龄后全部上大竹。上竹跳蝻先集中在稍部取食,3龄后逐渐分散。跳蝻有群集性和迁移性,成虫有迁飞性。

跳蝻和成虫取食竹叶及嫩梢,受害竹林严重时形如火烧,造成大片竹林枯死,竹林不能恢复,枯死的毛竹材质严重下降,不适合做竹制品的深加工。

成虫取食20d左右性成熟,7月下旬至8月上旬开始交尾,8月中旬开始产卵。先期孵化的先产卵,后期孵化的产卵期可到10月上旬,产卵后的成虫逐渐死亡。

3 发生原因

3.1 监测体系薄弱

县一级的森林病虫害监测体系虽已建立,但专业的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人员偏少,测报技术力量不足。乡镇林业站没有配置专职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人员,仅有一名兼职的测报工作人员。加之监测手段落后,没有先进设备,仍处于地面调查、眼睛识别的阶段。这些造成森林病虫害监测工作的时效性、有效性、准确性得不到保证,往往是竹蝗发生成灾后才被发现,被迫采取化学药物来灭杀,防治效果被打折扣。

3.2 经营措施不当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毛竹销售的价格不断走高,林农经营毛竹的效益好。为了追求毛竹的经济利益最大化,林农将毛竹林内混生的阔叶树砍掉,造成毛竹纯林化;林业部门在推广毛竹低产低效林改造技术时,以提高产量为目的,也没有要求保留阔叶树。这两个因素导致兴安县毛竹纯林面积占竹林面积的90%以上,造成竹林生物多样性降低,以昆虫为食物的天敌大量减少,竹林的抗性降低,生态系统平衡能力弱化,容易发生虫害成灾。

3.3 滥用化学农药

以前,兴安县毛竹的主要害虫是竹广肩小蜂,竹蝗是危害不成灾的害虫,化学防治竹小蜂是主要方法。为方便林农施药,森防部门用甲胺磷、乐果、菊酯等几类农药配制成“竹虫灵”对毛竹注射杀虫。由于见效快,施药方便,林农很快就接受了这种“竹虫灵”注射剂。随着“竹虫灵”的多年连续使用,其副作用也越发明显:在杀死害虫的同时,把天敌也消灭了,造成了生态失衡。一旦停药2~3年后,害虫危害加重,促使用药量加大,进一步加剧了生态失衡,给竹蝗的成灾创造了条件。

3.4 气候因素影响

隨着全球气温不断变暖,兴安县境内以前冬天能见雪的地带因暖冬的出现而无雪,其有利于竹蝗卵块越冬,没能冻死大部分的虫卵,进而给来年的孵化提供了一个较高的基数。同时,气候不断变暖的趋势,也极易出现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又给竹蝗加剧危害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3.5 联防措施不力

随着毛竹平均销售价格回落到8~10元/根左右,加之劳动力成本上涨厉害,交通条件不好的竹林成为不赚钱的林子。兴安县的竹林大部分是承包到户,发生病虫害都是各管各的。有的林农从经济角度出发,不愿防治;有的林农全家外出务工,很难及时防治。联防措施不力,对竹蝗的灭杀起不到效果,由于竹蝗的迁飞习性,部分竹蝗会从施过药的竹林群飞到没有施过药的竹林继续啃食危害。

4 现阶段竹蝗综合防治措施探析

4.1 健全监测体系

在现有的森防体系基础上,在主要林区乡镇配备专业测报人员,并对兼职测报人员加强技术培训,建立起比较健全的森林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定期对森林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准确判断森林病虫害的发生趋势。一旦发生病虫害,及时采取措施将其危害扼杀在萌芽阶段,切实做到以防为主、以治为辅。

4.2 人工清除卵块

在竹蝗产卵活动结束之后,来年孵化之前,组织人员清除卵块。竹蝗大多数会选择土质疏松、竹子较稀、杂草稀少以及背风向阳、山谷缓坡地产卵。产卵地面及其周围会有较多竹蝗残体。各个卵块从起初的白色会逐步转变为褐色。根据上述特征,可发动群众进行寻找,然后挖掘清除,使之不能孵化繁殖后代。也可在秋冬时节开展全垦抚育,消除卵块越冬环境,以降低来年竹蝗危害[2]。

4.3 化学药物防治

一是喷药毒杀,出土后但又未上大竹前的跳蝻,此时运动能力较差、喜好群居,抗药性也差。及时采用适量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喷药毒杀,可以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由于跳蝻出土时间不同,需要间隔一段时间再进行喷药毒杀,以提升防治效果。

二是人工诱杀,利用竹蝗喜闻尿味和好吃咸味的特点,采用人尿、食盐、敌百虫混合,配比为200:3:1,倒人事先固定在竹林内的竹槽中,诱杀3龄以上跳蝻和成虫,只要竹蝗取食便会中毒死亡[3]。

三是烟剂熏杀,对已经上大竹的跳蝻和成虫应使用杀虫烟剂,在无风或微风的清晨使用高射程的药械熏杀黄脊竹蝗,控制竹蝗的扩散和危害。此法可杀死70%左右的竹蝗。未死亡的黄脊竹蝗,绝大多数也会行动迟缓、反映迟钝、迁飞能力降低,不仅可减轻当年的危害,也可大幅降低来年的虫口密度[4]。

4.4 生物防治

一是种植泡桐,引入天敌,以虫治虫。红头芫菁的成虫喜食白花泡桐叶,幼虫以竹蝗卵为食,是竹蝗的天敌,一只芫菁幼虫一生可食竹蝗卵60~120粒,能有效控制竹蝗的危害。该虫一年一代,8月下旬至10月中旬孵出,初孵幼虫一般在洞内停留10~15d。出土后的幼虫行动敏捷,四处寻找竹蝗卵为食。找到竹蝗卵后,即定居取食,吃完竹蝗卵块后,再潜入土层深处以假蛹态越冬。根据红头芫菁的成虫喜食白花泡桐叶的特性,在竹林周边区域的沟谷地帶种植泡桐树,以此引入红头芫菁。

二是使用微生物制剂防治。微生物制剂有白僵菌、绿僵菌、蜡状芽孢杆菌等,使用浓度为:白僵菌按50亿孢子/g,每亩用量0.5kg粉剂,进行林间喷雾;绿僵菌按50亿孢子/g,每亩用量0.3kg粉剂,进行林间喷雾;蜡状芽孢杆菌液按0.5亿孢子/mL,每亩用50kg悬浮液,均匀喷洒于林冠。在空气湿度高时喷洒防治低龄跳蝻效果佳。微生物防治易受天气影响,低湿、低温、高温都不利于微生物孢子萌发,影响防治效果;合适的温湿度,非常适合微生物孢子萌发,防治效果亦佳,且对自然生态环境不会造成污染。

4.5 调整竹林结构

根据笔者的多年观察,有阔叶树的竹林,即使有竹蝗,也都不成灾。因为混交林具有生物的多样性,有利于鸟类和益虫的繁殖和栖息,不仅能增强林分的抗病虫害能力,还能提高生态系统的自身调控能力,容易达到生态平衡。要实现毛竹纯林的结构调整,具体措施是:对现有毛竹纯林,通过垦复、施肥、护笋、伐老竹等措施进行复壮,不施除草剂,保留竹林内的阔叶树,在林中空地营造泡桐、常绿阔叶树种,使毛竹纯林最终调整到混交状态,混交比为7竹3阔为宜。新造竹林,选择竹、杉或者竹、阔混交。

5 结语

竹蝗对竹林生长具有较大危害性,对竹蝗进行防治需要从竹蝗生长特性出发,掌握竹蝗生长活动的整体特征,明确实际产卵位置。从竹蝗不同生长阶段出发,拟定各项防治措施,有效降低竹蝗的危害性。要做好黄脊竹蝗的防治,应严格遵循“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防治方针,具体来讲:在时间上要抓小(清除卵块)和抓早(杀低龄跳蝻);在用药上要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物杀死上竹跳蝻和成虫,尽量不伤害天敌和污染环境;在生物防治上选择微生物来防治竹蝗;在营林措施上调整竹林结构,改纯林为混交,种植泡桐树引天敌,达到以虫治虫,最终实现不需农药防治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陈良昌,黄向东,廖运先,等.黄脊竹蝗生活习性观察和防治试验[J].湖南林业科技,2013,40(6):37~40.

[2]李治平,张钢林.醴陵市竹蝗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J].现代农业科技,2008(23):168~170.

[3]谢小明.毛竹黄脊蝗虫的防治措施[J].福建农业科技,2015(7):60~61.

[4]曹涤环.竹蝗的发生与防治[J].新农村,2016(11):21—22.

猜你喜欢

兴安毛竹防治措施
水墨作品
节骨草和毛竹苗
寒 秋
节骨草和毛竹苗
敲竹杠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兴安雪
由桂林溯漓江至兴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