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类疾病可用三九贴
2018-01-25
刚进入12月上旬,北方就迎来了同期最冷的气温,令人有“未曾数九先数九”的寒冷。对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杨傲然指出:下周将进入数九寒冬,从中医学的角度看,对于因虚寒所致的一些慢性病患者或免疫力较差的人,可选用“三九贴”或其他方法温阳扶正,以利冬病冬防、冬病冬治。
“三九贴”“三伏贴”都是内病外治
杨傲然主任介绍说:“三九贴”和“三伏贴”统称为“伏九贴敷疗法”,是根据中医的“天人相应”理论确立的,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性。人体在不同的季节应采取与之相匹配的手段,也是中医所要求的“因时制宜”防治原则之一,而“内病外治”更是中医的特色疗法,体现了中医“简、便、廉、验”的特色。夏季“三伏日”和冬季“三九日”是一年四季中使人体体质发生明显改变的两个时间点,“三九贴”和“三伏贴”分别在体内阴阳各自最强盛的时刻对人体产生防治作用,可通过穴位经络调和气血,调整脏腑功能以“鼓舞”人体正气,从而达到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目的。三九天是全年气温最低的时期,人体阳气敛藏,气血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有很多慢性病容易复发或加重。运用“三九贴”选择穴位贴敷,有助刺激经络,起到温阳益气、精气内聚、润养五脏、散寒和活络止痛的作用。杨傲然主任建议:夏天贴了“三伏贴”,冬天最好也要贴“三九贴”,这样对人体的健康或是一些慢性病的治疗都有好处,不仅能巩固夏日“冬病夏治”穴贴的效果,还能控制冬日慢性病复发,达到“冬夏皆治”的目的,简单的“一贴一敷”就可以轻松防治慢性病。
“三九贴”可异病同治七大类
杨傲然主任告诉人们:中医有一个词叫“异病同治”,就是不同的疾病可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治疗。这是因为不同的疾病在某一阶段,都是由于相同的风、寒、湿邪或者是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聚集而产生的不同的症状表现,“病”不同,而“证”一致,则可以采用“三九贴”提高身体正气这种办法标本兼治,常见的适应症主要有如下七类:
1.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肺气肿、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
2.风湿骨病:关节痛、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增生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3.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中风后遗症出现的舌强不语、半身不遂以及冠心病、心律失常出现的心悸、胸闷等病证的治疗;
4.消化系统疾病: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腹泻、虚寒性的胃肠疾病;
5.妇产科疾病:宫寒所致的不孕、痛经、月经不调、带下量多等病证;
6.小儿疾病调理:体虚易感、哮喘、支气管炎、消化不良(疳积)、慢性腹泻、厌食、遗尿、生长发育迟缓等; 7.亚健康调理:免疫功能低下、阳虚体质、气虚体质、亚健康状态等。
贴敷“三九贴”有讲究
杨傲然主任强调:贴敷“三九贴”和“三伏贴”一样有讲究。
1.每次贴敷一般可持续24小时,最少应保持6小时。穴位贴敷后,一般无特殊反应。如患者属体质敏感者,应缩短贴药时间,如有异常感觉应及时取下药物,切不要搓、抓、挠,以防止对局部皮肤的进一步刺激或感染。
2.在贴敷期间应减少运动、避免出汗,尽量避免寒风或室内空调直吹;应忌烟酒及冷饮,避免食用过咸、辛辣、油腻及海鲜等食物。
3.“三九贴”的贴敷膏药里面加了一些温热的、激发人体阳气的药物,皮肤过敏体质的人群、孕妇、年老体弱者不宜治疗;严重的糖尿病、皮肤有破损、发热患者不可以治疗。
4.敷贴时间
一九:2018年12月22日-2018年12月30日
二九:2018年12月31日-2019年1月8日
三九:2019年1月9日-2019年1月17日
杨傲然主任提醒大家:不论“三伏贴”还是“三九贴”,因为防治的疾病不同,穴位也有所不同,选取穴位也要遵循中医“辨证论治”这个大的原则。第一次贴敷,一定要在正规医院的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穴位贴敷,后续的就可以回家自己进行。“三九贴”的贴敷,很多人都希望是每一个“数九”的第一天。其实,无须都挤在第一天,只要每次贴敷间隔九天即可。后一两天贴敷同样有效,没有实质性的区别。
内病外治还有其他方法
杨傲然主任谈道:中医还有一个词叫“同病异治”,就是相同的疾病可以选不同的方式治疗。例如,除了三九贴,只要是可以激发阳气的手段都可以去运用。
1.中药熏蒸。中药熏蒸疗法是利用中药煎煮后所产生的蒸汽熏蒸机体,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通過药物的渗透作用发挥疗效,煎煮时产生含药蒸汽,其中的中药有效成分可呈现离子状态渗透皮肤进入体内,产生治疗作用。
2.中药足浴。中药足浴是利用合适的中药配方熬成中药来泡脚,有效的中药成分在热水的热力作用下,渗透进入皮肤,进入血液循环,药物透过皮肤来调理机体,提高药物的使用效率。
3.中医艾灸。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络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治疗方法。
4.穴位注射。穴位注射疗法,又称“水针”,是通过针刺和药液对穴位的刺激和药理作用,调节机体功能,改善病理状态的疗法。穴位注射疗法依据“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阴阳平复”为总则,循经取穴,辨证论治,选取适当的穴位与药物制剂,来达到通经络、调脏腑、和阴阳之目的,可缓解症状,改善预后。
5.穴位埋线。穴位埋线疗法是针灸医学治疗模式的一次重大改进,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采用传统针灸方式结合现代医疗技术,根据病证特点,将可吸收的线体埋入穴位,以持续刺激经络穴位为目的,摒弃了针灸效果不易持久的缺点,是一种长效、低创痛的新型针灸疗法,特别适用于慢性病患者及时间紧和害怕针灸痛苦的人。
6.针刀并用。当某种原因使某些软组织受到损伤,引起变性,即产生挛缩、瘢痕、粘连等后,关节的力学平衡系统就会被破坏,致使关节内部的力平衡失调,造成骨关节疾病。在临床上采用针刀松解剥离这些变性的软组织,再配合适当的针刀医学所特有的手法,即可使关节内的力平衡系统得到恢复,疾病也就得到了根本性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