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斯贝尔斯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探源
2018-01-25李文文张金鹏
李文文+张金鹏
【摘 要】雅斯贝尔斯是存在主义教育大师,他根据当时的社会情况提出了自己的教育主张,“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应运而生,对于当时的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他的思想形成主要受到了时代因素、成长轨迹、现实因素和身体因素的影响。了解他的思想成因,有助于理解他的教育思想,同时也可以为现代教育提供一些思考。
【关键词】雅斯贝尔斯;存在主义;教育
1.“存在主义”教育内容
近代德国盛产哲学家、思想家。1883年,马克思去世。但在同一年,德国又迎来了另一位哲人的诞生,他就是雅斯贝尔斯。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Karl Theodor Jaspers,1883年2月23日—1969年2月26日),是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雅斯贝尔斯主要在探讨内在自我的现象学描述,及自我分析及自我考察等问题,他强调每个人存在的独特和自由性。他在自己的存在主义哲学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教育主张,主要体现在其代表作《什么是教育》《大学之理念》等书中。
存在主义是一种把人的存在当做其基础和出发点的哲学。但是,存在主义者所说的“人的存在”,并不是指现实生活中人的客观存在,而是指个人的“自我意识”。认为,人首先存在着,通过他自己的自由选择而决定它的本质。雅斯贝尔斯从生存、自由、超越的存在主义哲学基础出发,对教育本质、教育目的等基本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反映了其对教育的独特理解。
他的教育思想主要涉及教育的本质、目的、类型、功能、过程、高等教育等方面内容。雅斯贝尔斯的教育思想源于他的哲学思想。他认为的教育本质偏向于精神的而非物质,是一种灵魂心灵的教育。而这种教育并不是通过简单地知识文化灌输就能做到的。而应该在教育与受教育者之间建立平等关系,注重受教育者的自由选择与发展。雅斯贝尔斯的教育目的是要求培养“全人”。这种教育目的不是仅仅使学生获得知识,而是凸显人类精神的现代教育,是一种人文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文化教育,是整个人的教育。他将古往今来的教育形式分为了三大类:经院式教育、师徒式教育、苏格拉底式教育。经院教育就是典型的照本宣科,毫无创新可言。采用教师讲学生记的办法,根据教材形成一套固定的体系。在这种体制下,学生鲜活的个性被泯灭,学到的知识也只是固定的。师徒教育特色是完全以教师为中心,具有个人色彩的传统。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容易形成服从权威,不善于思考,自我意识不强等特点,距离自我的完善相差很远。最后一种苏格拉底教育是建立在教师和学生平等的关系之上,不同于经院教育和师徒教育那种对教师权威的绝对服从和敬畏。在这种体制之下,师生是通过自由讨论得出知识,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责任感,而学生对绝对真理的追求和服从甚于对教师权威的敬畏。针对教育功能,他反对过分重视科学主义,主张教育应该是着眼于个人自身的成长并关乎国家未来。他认为教育过程应该是交往的过程,交往是实现人自由,实现自我的一种重要的方式。雅斯贝尔斯对大学教育也有深刻的见解。他认为大学是自由教育哲学的实践场地,大学自由的丧失是大学衰退的信号。人自由的生成与回归是大学教育的本质,大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大学应拥有教学自由和学习自由,精神交往是实践大学自由教育的纽带。
2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成因
2.1时代因素
雅斯贝尔斯主要生活在20世纪上半叶,时代的潮流决定了存在主义的产生。20世纪以来,人类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历两次工业革命后,现代工业突飞猛进。随着现代时代的到来。人类进入了非宗教阶段,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权利、科技、文明,但同时也发现自己无家可归。随着宗教这一包容一切的框架的丧失,人类不但变得一无所有,而且变成一个支离破碎的存在物,没有了归宿感,认为自己是这个人类社会中的“外人”,并将自己异化。人们迫切需要一种理论来化解自己的异化感觉,关照人性的存在主义思想就在这种大背景下诞生了。
2.2成长轨迹
生活经历为雅斯贝尔斯的成长提供了营养。“思想家的思想是深刻的,却并不代表其人生的复杂,往往相反,其生活轨迹可能更为简约明了。”雅斯贝尔斯的成长路径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他出生于相对优越的家庭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进入海德堡大學以后,由学习法学转入学习医学。医学院毕业以后,来到海德堡精神病科医院工作。善于研究思考的他,出于对传统精神病研究的批判,写成了《普通精神病理学》一书,并大获成功,取得了进入大学任教的机会。在十几岁时候,他熟读斯宾诺莎的著作,欣赏柏拉图、罗素、黑格尔和胡塞尔,这为他打下了良好的哲学基础。后来他先后研究胡塞尔的现象学以及克尔凯郭尔的学说,尤其是后者对其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1919年出版的《世界观的心理学》便是这种影响的产物,并且因此被尊为现代存在主义哲学在理论上的主要奠基人。
2.3现实因素
现实因素也促成了他思想的产生。雅斯贝尔斯在逐步适应大学生活节奏之后,学术蒸蒸日上。但是同一时期的德国,由于一战的失败,到处充满了悲观失望抑郁的情绪,这种残酷的现实,进一步激发了雅斯贝尔斯关于人的存在价值与意义的探讨。他和妻子“一起找到了以这种方式进行思考的的愉悦,在这种思考中探讨哲理,而且比以前更清楚地找到了认识自己的途径”。可见,这种对现实的关注,对人性的关怀,是促成雅斯贝尔斯存在主义思想产生的最直接的原因,也是其思想所要解决问题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2.4身体因素
另外,不得不提到的一点是,身体因素或许是其思想产生的主观原因。他患有先天支气管炎扩张和心肌功能障碍。纵观历史,貌似好多哲学家思想家都体弱多病。上学的时候,他曾经因此非常恋家,也使得他不能参加各种舞会以及进行剧烈的户外运动,各种社交活动受到限制。但是,也许是补偿心理使然,他利用这种机会将精力放到了哲学书籍的研究上,终于促成了思想的成熟。同时,也是由于其身体因素,使其无法实现他的基本存在,“这种疾病所带来的人生痛苦显然是语言所无法表达的,这也反过来激发了他探讨关于人自身状况这类更为直接的问题的想法。”
3.启示
雅斯贝尔斯的教育主要体现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他的教育思想以存在主义哲学为认识论基础,重视对人的培养,注重人生,注重生存(这种生存不是人的现实存在而是精神的自由自觉);同时也体现了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即重视教育,重视“人”的因素。但是存在主义的哲学带有唯心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倾向,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在研究运用时应该学会辩证对待。其中的许多真知灼见对我们今天转变教育观念,迎接时代挑战,反思现实的教育,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700-701
[2]吕星. 雅斯贝尔斯的教育思想述评--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解读[J].前沿,2005,8:79
[3]尹湘鹏.雅斯贝尔斯的大学自由教育观解读. [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5,68
[4](http://baike.baidu.com/view/910.htm)
[5]杨克瑞 邢丽娜.雅斯贝尔斯.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3
[6]杨克瑞 邢丽娜.雅斯贝尔斯.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0
[7]雅斯贝尔斯.哲学自传. [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31
[8]杨克瑞 邢丽娜.雅斯贝尔斯.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2
[9]胡炳仙. 教育即生成—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解读. [J].煤炭高等教育,2007,1,4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