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方法

2018-01-25张庆林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构建方法高效课堂小学数学

张庆林

摘 要:课堂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重视课堂教学的手段,创新教学方法,转变教学理念,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方法

一、故事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是感情的体现,能促使动机的产生。兴趣是知识的“生长点”。学生学习有兴趣,就能全神贯注、积极思考。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所以,“善导”的教师,在教学开始时,就千方百计地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们一旦有了学习动力,就能产生学习的自觉性,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例如:有位老师在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故事情境:在小动物学校举行了口算5分钟比赛,小狗算了72道題,小猫算了66道题,小兔算了68道,如果你是老师,你会表扬谁?为什么?老师话音刚落,许多小朋友高高地举起了小手。学生答:我是老师的话,我会表扬小狗,因为小狗算得最多。老师顺其自然地导出今天要学的教学目标:比较数的大小,巧妙地导入活动设计。几句话就把今天的学习目标揭示了,把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了,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了,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调动了起来。

二、在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中教学

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得计算的能力,而更重要的是获得自己探索数学、体验和利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要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实现数学再创造。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数学活动自身的特点,精心创设和谐的学习情境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一课时,当学生初步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与异同之后,笔者让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分别制成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感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利用七巧板拼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学生拼出的图形多姿多彩,形状各异。通过实践活动,能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感受和体验生活处处有数学。

三、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来源于生活,是生活中关于数与形的提炼和抽象。小学生数学的认知结构的形成,首先必须依赖于生活实践活动。现实生活是学习数学的起点。

现实的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其产生内在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春游是一件足以使孩子们快乐的事情。面对着低年级的孩子,老师提出的问题是:“要去春游了,你们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孩子们异口同声:“到商店去买吃的!”于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购物方案设计开始了。孩子们兴趣盎然,纷纷设计着方案,计算着钱数,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着数学的价值和学习的乐趣。当春游购物方案设计在孩子们的兴奋之中落下帷幕时,老师做了简单的小结:“同学们,你们为春游购物做出了不同方案的选择,其实,大家说的、做的、算的都离不开两个字,那就是‘数学!”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巧设练习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课堂练习设计要充分地利用学生好奇爱动、争强好胜的心理,适时地安排一些游戏的练习,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内在动力。学生乐学,才能启动内在动力,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获得知识,最终入心。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的时候,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挖掘教材的智能因素。在设计练习题时,必须改变以往那种枯燥单调的题海战术,应注重所设题目的趣味性。在讲解新知识之后要安排巩固练习,即通过提问、扮演等形式,及时了解各类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巩固练习中加深理解、消除疑难,力争使新知识当堂消化。

心理学的试验表明,刺激物的变化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因此,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变式练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强烈兴趣,并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练习效果进入最佳状态。如教学“倍数和约数”时,老师拿出数字卡片说:“是2的倍数,2除外的同学请离开教室。”“有约数3,3除外的同学请离开教室。”……一直到只剩1和其他一些质数为止。这时,剩下的这些学生坐不住了,老师:问怎么办?有的学生说:“老师,你说既有约数1又是1的倍数的同学离开教室,我们就可以离开了。”这样练习设计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又调节了学习气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练习效果,体现了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巩固、加深和发展”的过程。课堂练习不能只重数量而轻质量,要在“精”和“趣”字上下工夫。兴趣对学生学习可起到定向、持续、内驱和强化的作用,提高练习的趣味性,寓练寓乐,练中生趣,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而且能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效地提高练习质量,增强效果,真正达到练习的目的。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出发,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做学习的真正主人,使每节数学课都能情贯其中、趣寓其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把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自我追求的基础上,做到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才能使学生不仅获得知识,而且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南平,浅议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新课程(小学),2010年09期.

[2]魏声汉,学习策略初探[J].教育研究,1992年第7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构建方法高效课堂小学数学
构建符合学生心理的数学课堂
浅论高中地理“双动两案”的教学模式构建
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