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物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8-01-25晏友勇
晏友勇
摘 要:物理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较为紧密,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只重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忽略了物理知识对于学生生活态度、经验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而随着课程的改革,新课标理念中明确强调,物理课程的教学应从物理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物理。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应贴近生活,并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充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和探索的精神。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能够将抽象、具体的物理知识转化为简单易懂的生活实例,从而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关键词:生活物理;初中物理;教学应用
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已经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中心学科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已经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我们身边。
中学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关键。鉴于初中生很容易在遇到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识时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则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都将对学生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对于这个问题,解决的方法有很多种,而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有着重大的作用。其中,在教学中引入生活物理是方法之一。
一、在光学中引入生活物理
1.透镜。
在讲解透镜的时候,为了使学生清晰地了解什么是凸、凹透镜,教师可以拿出提前准备好的近视镜和远视镜(老花镜)进行比较。眼镜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品,通过对比镜片的形状、透过镜片看到事物的大小,不仅使学生对凹、凸透镜有更清晰的认识,得出“边缘薄、中间厚的透镜叫凸透镜,边缘厚、中间薄的透镜叫凹透镜”,而且能够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所不在。为了检验学生对透镜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进一步列举日常生活中用到的“透镜”,如防盗门、照相机的“猫眼”,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它是属于哪种透镜,学以致用。
2.光的反射和透射。
在学生初步了解了光的反射的概念和现象后,为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有时我们很难看到黑板上的文字?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就可以得出黑板是会反光的。紧接着是第二个问题为什么黑板也会发光?根据常识,黑色的东西会吸收照射在它上面的光。所以也许有些学生会认为黑板会反光是因为涂料不够黑。经过提示,黑色的物体总会有小部分的光被反射,尤其是质地十分平滑的黑板,那大而光滑的表面会将大量光线反射于同一方向,学生就会逐步得出:虽然黑板上的白色的字会反射较多的光线,但粗糙的表面将光分散地发射,而文字的反射面积又小,所以还是被黑板的反射光盖过而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就这样,这个在教室里时常会发生的现象,就成为学生理解、应用光的反射的最佳案例。
对于光的透射现象,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在街上行走的时候,当我们看见装有茶色玻璃的轿车时,为什么都很难看清楚车中人的面孔?这是一个贴近生活、有趣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带动他们跟着教师的思路,一步步地得出結论。原来事实的真相就是:茶色玻璃能反射一部分光,还会吸收一部分光,这样,透进车内的光线较弱,要看清乘客的面孔,必须要从面孔反射足够强的光透射到玻璃外面;由于车内光线较弱,没有足够的光透射出来,所以很难看清乘客的面孔。这个问题的解决,也许就会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因为掌握的知识越多,能够揭露的“奥秘”就越多。
二、在力学中引入生活物理
1.摩擦力。
在接触“摩擦力”的概念前,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甲、乙两队进行拔河比赛,力气大小是决定输赢的关键吗?当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时,即使学生心中有疑问,也会倾向于回答“不是”或“不一定”,同时“为什么不是”的疑问也会萦绕在他们的心头。在简单引入“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这个物体同样会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后,学生就会知道。甲对乙施加了多大拉力,乙对甲也同时产生一样大小的拉力。到此学生的疑问就可以得到解决了。但同时又产生了另一个疑问:如果不是,那什么才是比赛的关键呢?这时教师就可以适时地引入“摩擦力”的概念,使“摩擦力”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一个鲜明的印象,并且学生也会很乐意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摩擦力”的,真正达到活学活用的效果。
2.大气压强。
“我们喝汽水是吸上来的吗?”这个问题,可以帮助教师引入“大气压强”这个概念。这是一个很奇怪的问题,一定会引起学生的热烈反应。如果汽水不是吸上来的,难道是它们自己“跑”上来的吗?带着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逐步引人“大气压强”,告诉学生我们吸走的只是吸管中的空气,至于汽水,那是大气把它压到嘴里去的。因为吸管里面的汽水受到空气的压强变小,而瓶子里(吸管外)的汽水受到的压强是大气压强,这两个压强是不相等的,大气压强较大,就会把汽水压到嘴里去了。通过这个问题,可以使学生体会到这摸不到又看不见的“大气压强”的存在。
三、在能量转化中引入的生活物理
过山车是一种惊险、刺激的游戏,足以引起青少年的极大兴趣。在“势能与动能的转化”的讲解中,教师就可以引入过山车的工作原理,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可以达到学习知识的效果。因为过山车的小列车在开始旅行时,是靠一个机械装置的推力推上最高点的,但在第一次下行后,就再也没有任何装置为它提供动力了。那么它能够继续沿着轨道行驶的唯一的“发动机”就是引力势能,在引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而后动能转化为引力势能这样一种不断转化的过程中,过山车才能够沿着轨道行驶。
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上使复杂、抽象的物理问题变得有趣、生动。针对青少年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充满了学习的欲望,但面对困难又容易放弃的心理,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有趣的、生动的、与他们生活贴近的例子来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接受新知识,这样在学生漫长的学习旅途上就会处处有“新奇”。
参考文献;
[1]宋斐雯.基于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6(A1):13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