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现状最新调查与对策思考
2018-01-25高玉平
高玉平
摘 要 课题组通过最新调查研究,揭示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呈现出的新特点,同时也指出了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思政课 新特点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11.038
Abstract The research team, through the latest survey and research, discloses the new traits emerging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ighlights the problems facing the course teaching at the present stage and makes suggestions to countermeasures of solving the problems.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2017年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要“进一步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那么在当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发挥如何?教学现状怎样?还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带着以上问题,课题组于2017年3月~6月,通过问卷星调查网,在湖北省16所高职院校的师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截至6月10日,共收到专职思政课教师提交的答卷84份,学生提交的答卷1377份。通过对教师答卷和学生答卷的分析研究,我们认为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职院校认真对待并加以解决。
1 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呈现出的新特点
1.1 思政课教师队伍结构比较合理,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升
(1)84位专职思政课教师代表16所高职院校参加了此次调研。调研结果显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无论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还是职称结构,都有了长足进步,越来越趋于合理。
从年龄结构看,30岁~50岁之间的青壮年占64.2%,30岁以下为21.8%,51岁以上占14%。老中青结合,以中青年为主。
从学历结构看,以硕士研究生为主,占70.3%,本科学历占25%,博士研究生占4.69%。
从职称结构看,副高及以上职称占35.9%,讲师为34.3%,助教占29.6%。
(2)思政课教师对自己的身份认同度较高,且有较强的职业快乐感。对自己思政课教师身份感到“很满意”和“满意”的人为79.6%,感觉“一般”的占17.1%,“不满意”的只占3.3%。
在教学工作中经常感到“快乐”和“比较快乐”的教师高达96.8%,感到不快乐或痛苦的只有3.2%。
(3)思政课教师普遍注重学习和自我提升,知识自我更新能力比较强。65.6%的教师经常在业余时间学习与专业相关的知识,32.8%的教师偶尔学习,不学习的人只占1.56%。
一支結构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良好基础。教师队伍结构的变化是此次调研结果与前几年调研结果相比较的一个重要变化,应该说是10多年来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的可喜成就。
1.2 学校和学生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大幅提升,思政课作为高校第一课的地位正在显现
73.4%的思政课教师认为所在学校重视或比较重视思政课,思政课专项经费的落实率达到95%。
66.6%的学生认为思政课对自己帮助非常大或有较大帮助;77.7%的学生上思政课的态度是积极的,是乐意上课的,只有22.3%的学生是消极的、被迫上课;高达84.8%的学生认为上思政课非常有必要或有必要,认为不太必要或没必要的学生只占15.2%。谈到上思政课的动力问题,50.9%的学生表示是为了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促进个人全面发展,25.4%的学生表示是为了了解国家方针政策和国内外形势,5.74%的学生是因为受讲课教师个人魅力的吸引,只有17.8%的学生是为拿学分以保证自己顺利毕业。
可见,在高职院校,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对思政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都有明显提高,思政课作为第一课的地位正日益显现。
1.3 教师和学生对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满意度比较高,对影响思政课教学效果的负面因素有比较一致的看法
思政课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效果感到很满意和满意的为57.57%,而学生对思政课教学效果感到满意和比较满意的高达83.6%。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表明10多年来思政课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了师生尤其是作为受众的学生的高度肯定与好评,令人欣慰。
同时师生对影响思政课教学效果的负面因素的认识也比较一致。他们认为社会大环境的不良影响、部分学生思想上的不重视、部分教材内容不适应高职学生特点、课堂规模较大以及少数教师自身教学能力和水平不足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思政课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1.4 思政课教学方法和手段在不断改进,思政课堂学生的参与率在不断提升
在教学方法上,56.2%的教师采取多种方法综合运用,32.8%的教师以讲授为主,7.8%的教师以组织学生课堂讨论、辩论等方式为主,还有3.2%的教师以讲座形式为主。
在教学手段上,51.5%的教师采取多种手段综合运用,46.8%的教师使用多媒体手段,只有1.7%的教师还在使用传统手段。endprint
思政课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得到了学生的认同。84.3%的学生对思政课教师的评价是“很好,喜欢”和“比较好,比较喜欢”,表示“没什么感觉”或“不喜欢”的只占15.7%。同时学生在思政课堂的表现也有明显进步。30.1%的学生在思政课堂“始终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52.5%的学生做到了“多数时候认真听讲并参与课堂活动”,只有少数学生承认没有认真听讲,很少参与课堂活动。
1.5 思政课教学规模较前有所缩小,但仍有进一步缩小的必要
7成左右的师生表示目前思政课的教学规模在50人~100人之间,2成左右的师生表示上课规模在50人左右,另有1成师生表示上课规模在100人以上甚至达到150人。
从统计结果来看,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规模大部分在50人~100人之间,基本上是两个自然班合班上课,较之前几年的统计结果有所好转,但总体看上课规模依然偏大,还应进一步缩小,控制在80人以下较为合适。
1.6 思政课三门课程中,师生对“概论”课评价最低,对“概论”课教材进行改革的呼声最高
关于对高职院校三门思政课程的评价,思政课教师普遍认为最难教的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占比为87.5%;而学生感到最不喜欢的也是“概论”课,占比为58.1%。
教师和学生对“概论”课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教材内容过于理论化、抽象化,不适应高职学生特点(占比32.8%),理论与现实联系不紧密,难以吸引学生(占比31.2%),受内容限制,难以讲得生动有趣,学生不愿听(占比29.6%),以及其它原因(占比6.25%)。
师生普遍要求对“概论”课教材进行改革以增强“概论”课教学实效性。
1.7 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情况较好,学生对实践教学期望值较高
48.2%的学生认为所在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情况较好,做到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32.9%的学生认为还行,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18.8%的学生认为不好,只有理论课,没有实践课。
学生希望思政课实践教学这样开展:校内外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52.6%);走出校门,到校外开展实践活动(37.2);少数学生表示就在校内,灵活开展实践活动就好(10.2%)。
2 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通过以上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自05方案实施以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整体状况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无论是学校与学生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还是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等方面都出现了好的态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良好局面有望形成。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还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和高职院校予以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2.1 高职院校思政课师生比失衡严重,制约了思政课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从我们此次调查的16所高职院校来看,专职思政课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为1:1000,最高的达到1:1200。而2017年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规定,高校应“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设置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岗位”。由此可见,当前高职院校专职思政课教师缺口很大,师生比严重失衡。
师生比严重失衡带来许多现实问题。一是现有思政课教师工作量普遍偏高,周平均工作量在20学时以上,年均工作量达到600学时以上。过高的工作量导致思政课教师长期超负荷工作,既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也使得他们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培训和提高,影响他们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为满足教学的基本需要,许多高职院校不得不大量聘用兼职教师,包括校内辅导员、行政管理人员、退休教师以及在读研究生等等。由于大部分兼职教师未接受思政课教学方面的专门培训,对思政课教学内容和要求不甚了解,教学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责任心也有待加强,因而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鑒于此,我们建议教育主管部门督促各高职院校适当增加专职思政课教师编制,加快引进高素质思政课教师的步伐,使师生比达到合理水平,为思政课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高职院校思政课部分教材内容的局限性,影响了思政课主渠道作用的发挥
自05方案实施以来,高校思政课教材实行全国统一版本,而且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使用同样的教材。在此次调查中,高职院校师生普遍反映“概论”课教材不适应高职学生认知水平和实际情况,导致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现象的产生。
由于高职院校未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两门课程,学生缺乏哲学和近现代史基本知识储备,因而对现有的“概论”课教材内容普遍感到过于理论化、抽象化,枯燥乏味,影响了思政课主渠道作用的发挥。
我们建议趁十九大召开之际,教育部组织一批了解高职教育教学特点和规律的专家、学者,编写一本适合高职学生认知特点的“概论”课教材。新教材应做到内容通俗易懂,贴近现实生活;语言生动活泼,符合当代青年口味;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相结合,以利于学生自学。同时还应做到史论结合,以史带论,增强高职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了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过程的了解,从而增强他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自觉性与使命感。
2.3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情况仍不够理想,降低了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
从调查结果看,虽然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开展情况较之以前有很大进步,但与国家的要求和学生的期望值之间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部分思政课教师坦承当前思政课教学基本上还是从理论到理论,教学地点主要在教室,教学方式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讨论、辩论等形式为补充,真正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进行参观、考察和亲身实践的机会很少。究其原因,一是课时紧,教学任务重;二是课堂规模大,组织实践教学的难度大;三是没有相关的政策依据,领导审批、时间调配、安全保障和经费报销等存在诸多困难。
为推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切实开展,改变长期以来思政课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我们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尽快出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施指导意见”,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施原则、开展方式、安全措施、经费保障等方面提出具体规定,让高校和思政课教师有章可循,大胆作为,开创思政课教学新局面,使思政课真正成为广大青年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新华网,2017-02-27.
[2] 刘顺,段洪涛.中国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述评[J].创新,2014(4).
[3] 王俊英.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