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的顿亚
2018-01-25马碧静
马碧静
一
穆奶奶睡眠浅。
邦塔拜还没叫就起床了。怕吵到儿子一家便不忙洗小净,先看《核听》,又数泰斯毕哈,等时间差不多了,才到隔壁的卫生间洗漱。
儿子的房子是高楼,就是拆除了底层就悬在空中那种,奇妙而眩晕,让人感到轻飘飘、不实在。城里住高楼的每家都自带卫生间,儿子小两口住的大卧室有一间,公用的一间就在客厅旁边、穆奶奶隔壁,十分方便。洁净的瓷砖地板反着牙釉般的哑光,浴室用玻璃罩子隔断,金属质地的花洒像朵莲花般倒扣在墙座上。据说这个小区5幢高楼共有一千多户人家呢,所以太阳能就保证不了了。儿子心挺细,怕穆奶奶早晚用冷水伤手,便在接穆奶奶出来前安装了热水器,俗称“过水热”,开起来不出一分钟冷水自动转换成热水。这是儿子的孝心,其实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的老婆子哪有这么娇气!谁还不是天天摸冷水这样波澜不惊地过着吗!
穆奶奶所在的庄底河村可不是这样的,那里卖“过水热”肯定是卖不出去的。庄底河地下水丰茂,脑瓜灵活的村里人开发地下水,建了好几家温泉洗浴,那里水质温润、富含硫黄,穆奶奶喜欢去那泡澡。十来个奶奶婆娘婶子,谝闲话搓搓背,一些平时生活中有过节的,一个澡泡下来,积怨与矛盾便随着泥垢与笑声飘走了。那是大澡堂子,四个边角都备有水房换水。也有小澡堂,多是刚结了婚怕害臊的小媳妇儿和正在上学的半大女娃去洗,那也不寂寞,一连串的女池连成排,薄薄的墙只拦下面的四分之三,上头可以递个肥皂洗头膏,也可吹大牛谈家常。
穆奶奶习惯了那种气氛。那是人与人之间你黏我我黏你的扯皮,人与人之间本来就有缠搅不清的扯皮,可村里人将这种扯皮扯长了夸大了,这种黏搭搭的关系被缠搅得人情味盎然又意味深长。
城里不一样。别说一幢楼的,就是同层的穆奶奶也不认识几个,能点个头、搭句话的更是屈指可数。就说对门那30来岁的女主人,打扮入时妆容精致,走路从来目不斜视,感冒时还戴个口罩。一双漂亮的眼睛,从口罩上方透着警惕而高傲的冷光。穆奶奶没和她搭过话,穆奶奶刚进城时想和街坊邻居打成一片的热情,已经被无处不在的、暗示般的休止符消磨殆尽了。
穆奶奶洗完小净便去做礼拜。做完礼拜儿子和儿媳都相继起来了,在他们洗漱打整时,穆奶奶去厨房准备早餐。一般是米线饵丝,庄底河的米硬水软,像那的人,口硬心软。做出来的米线饵丝有韧性、劲道好,穆奶奶将滚水里烫出来的米线饵丝捞到抓篱里沥水,又在大海碗里调味:盐巴味精油辣子,葱花酱油炒花生,完了舀上半碗乳白的腊鹅汤,一抓篱白软爽滑的米线饵丝便舒展地沐浴在汤碗里了,舀上牛肉酱,放上淖韭菜,色鲜欲滴、喷香四溢!
这样的早点儿子一口气吃得进两大海碗。穆奶奶说早点只是打个点,别耽误了正餐。儿子头埋在大海碗里,呼噜噜吃得风生水起,嘴里含糊不清地:旁边清真饭馆真没胃口,我这是两餐并一顿。穆奶奶便心疼,要给儿子装个饭盒中午吃。儿子边擦嘴边换鞋,一手还抓个手机腋下夹个公文包,说妈你别忙了,带也白带,单位没地方热饭。儿媳也换好鞋子穿了外套,又跑过来在孙子脸上“叭”了一嘴,叮嘱“听奶奶话,在学校注意安全、多喝水”这才跟着儿子走了。媳妇单位在儿子上班的必经之路上,现成的好蹭车。
二
7点20分,奶孙俩收拾好出门。老师要求7点50前进教室早读,路上不紧不忙最多走20来分钟,时间绰绰有余。
小区离市一小也就两条大街3、4公里的距离。刚来时对道路毫无方向感的穆奶奶走几步就晕头转向了,城市里连走个路停个车都是有讲究的:城市的空地不是随便就可以给你停车的,得找停车场交费停,还得计时间;街道停车要找画了黄线框的,不然就得罚款,严重的直接拖车扣分;行人过马路要找白线条,据说叫“斑马线”;静止的小红人是禁止行人通行,行走状态的小绿人才表示可以走了。还不能慢条斯理,因为时间很短(多为30至60秒);更要注意两边转向的车子,因为转向车这时候是可以转向的……刚来时有几次穆奶奶就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了,两边的车子呼啦啦擦身而过,感觉头脑里只有一阵阵绵延不断的风声,她只有一遍遍重复清真言。
后来还是孙子教会了穆奶奶过马路。孙子7岁,今年刚入一年级。孙子热乎乎的小手紧紧地拽着穆奶奶长着老茧的手,孙子说奶奶你跟着人群走,车子看到人群来了它过不了自然会停下,这样我们不就安全了!
果然,红灯时穆奶奶和孙子等在人群中间,绿灯刚亮便随着前面的人群潮水一样移动起来,有时两边有转弯车了,也会因连绵的“大部队”被迫停下来。这样走果然安全了很多!穆奶奶便十分感慨,打个比方吧,农村娃在7岁时学会放牛割草可能很重要,城市娃却得学会过马路坐公交,这可能就是所谓的“适者生存”,而这个“适”,应该是适应当地的环境吧。比如现在的穆奶奶,便得努力学会过马路、乘公交、到菜场买菜,学会像城里人一样绷起脸来装矜持……
一路上孙子蹦蹦跳跳,跑到前面踢石子,见奶奶还在后面,又折返回来嬉笑着牵奶奶。孙子生性活泼喜欢说话,他说奶奶我同桌是个小姑娘,小姑娘可麻烦了!穆奶奶就逗他:小姑娘可爱呀,不像你们小男生这么调皮!才不呢,我只不过在她语文课本上用铅笔画了个奥特曼,她就一天不理我,还说要告诉老师。
嗬!這肯定就是你不对了,咋个能随便在人家课本上乱画呢!
好吧,那我下次注意!孙子扮个鬼脸,又沿着行道树跑远了。
在校门口将沉甸甸的大书包交给孙子背好,叮嘱他进教室记得刷校讯通,这才转身往回走。学校对面是一家冷清的单位,门前三级长长的石台阶,每个上下午都坐有几个接送孩子的老爷子老婆子。有大包头的苗族阿爷、蜡染布包头的白族大妈、也有穿着阔大百褶裙的彝族阿婶,他们都是被儿女从乡下接来照管孙子孙女的,一来二去,大伙都熟悉了。他们送完孩子,就坐在台阶上闲聊,阿奶阿婶们喜欢绣个鞋垫织个毛衣,诓诓菜价肉价,又诓诓自己身上的老毛病和家里那口子的“老毛病”,完了调侃一阵笑骂一阵,真有一派民族大团结的融洽!endprint
如果早饭菜不复杂,穆奶奶也会从裤兜里掏出一张商家四处散发的宣传单,铺台阶上坐一会儿,看看匆匆行走的行人车辆,听这些和自己差不多年纪的爷爷奶奶们吹一会儿闲牛。
这家单位有个五十来岁的门卫特别有意思,听口音该是弥城县人。那天他在帮相邻单位的另一个门卫锯个瓷花瓶。老式的细口大肚搪瓷花瓶,栽了根枝叶繁硕的水仙花,肥圆的根部紧紧箍在空间有限的搪瓷瓶里,给人一种窒息的不畅。门卫弄了把锯子,一脚踩搪瓷瓶上,另一脚打好桩子,“锯啦锯啦”地来回锯了起来,他准备将水仙花解救出来。
那个打扮时髦的短头发奶奶打趣他:搪瓷瓶子你拿个土锯子瞎锯起啥用?得用电锯。门卫说你等着,我这就锯给你看。短头发奶奶便饶有兴味地看他锯。门卫咬紧牙关鼓着个嘴,一鼓作气地锯起来,这样绷着劲锯了个十来分钟,搪瓷瓶子终于锯开了个半拃来长的细口子,门卫泄了气,只得吁出口气将锯子扔地上跑远了。不多时,门卫不知从哪抱回一台电锯,他喜滋滋地插上电源,“嗡嗡嗡”地锯起来。短头发奶奶“嘚”一下咬断绣鞋垫的线头,心满意足地说:哎!我就说嘛,得用电锯才得行!
门卫回应是了嘛,还是老奶你有谱气!短发奶奶听到这样夸,高兴地笑眯了眼。
真是砍柴不费磨刀功!只要工具好使,效率便会蹭蹭上来,电锯轰鸣着嗡嗡叫了一阵,瓶底便顺利锯开了,老倌老奶们都欢呼了一声,门卫大功告成地放下电锯,却揉起眼睛来。老奶们心细,说咋整的?门卫说眼里进铁屑了。老奶“哟”了一声,门卫径直走到短发奶奶旁边说快来帮忙翻个眼皮,可难受死了。短发奶奶有点扭捏,说我不会翻眼皮哦!旁人都起哄,说老奶你快帮帮他,我们又不会笑话你。短发奶奶听这样说,很义气地“蹭”一下站了起来:好嘛好嘛,说好了我不太会翻眼皮,试试看嘛!门卫放开捂眼睛的手,老奶笨拙地翻开眼皮左瞅右瞅,说啥子也没有嘛!门卫眼水流个不停,说你仔细瞧,咋会没有!还檊(gan第四声)得很!
老奶又翻了一阵,无果。其他几个关心的老倌老奶也围拢上来,你翻我瞅一阵,都没发现作怪的铁屑。门卫就说你们等起,我去拿颗缝衣针烤火器上烧一烧,你们帮我从眼里吸出来。
大伙一惊!有人问咋整吸?用烧红的针吸?门卫说是了嘛!以前我在工厂时候,凡有工友眼里进铁屑子,都用这法,好用得很!针是热的,铁屑是冷的,眼皮翻好了烫针一过,很快就吸出来了。以前么,没得法子嘛……
众人便唏嘘,有人就说你去烧了来怕也没得人敢帮你吸,没掌握法子嘛!
三说两不说,门卫又流眼泪又转眼睛的,一会竟嬉笑着说:哦嗬!好了,铁屑没有了。至此老倌老奶们都舒了口气,相互打了招呼四散开去。不用做早饭的老倌们走去人民公园活动活动,时间差不多了再回来接孙孙。需要做饭的奶奶们也起了身,抖抖围兜屁股,走去不远处的菜场买点小菜,匆匆拎了往家走。
穆奶奶也起身,她要去买点蒜苗,做个蒜苗炒牛肉末,孙子说“杀”饭,一口气吃得进两大碗饭。她在花盆里埋的那些蒜头葱头刚冒出嫩芽,想吃还得按捺下性子等些日子。
买好蒜苗,穆奶奶一抬头,猛发现前头卖萝卜青菜的摊前有个似曾相识的背影,穆奶奶心颤了一下,她也走了上去,冬天萝卜最好吃,又甜又面。她对摊贩说多少钱一斤?摊贩回说两块。那个似曾相识的背影就是在这时转过头的。穆奶奶和那人一对视,两人都愣了。
对方是位精神矍铄的老人,花白的短发梳理得整整齐齐,轮廓分明、浓眉深目,虽是上了年纪仍不失气度。
老人一瞬间的愣神后,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是你啊!上来一段了吧?老人的声音温润平和,像经年的一块软玉。
来一段了,帮忙照管孙子。穆奶奶一瞬间的恍惚后便放松了。都已经黄土埋半截的人了呢,还有哪样放不下的!若真有什么藏在心窝深处的旧疾,在见到老人那一分钟,她便放下了一半的心,因为治疗旧疾最重要的药引子找着了。
那天穆奶奶和老人并没聊太长时间,因为老人说“她该醒了,要给她做早点”……这话又让穆奶奶恍惚了,一愣神的工夫,老人走远了,穆奶奶缓过神来,在懵懂的记忆里搜寻到两个字“马欣”,穆奶奶想这应该是个女娃名。
三
马欣确实是个女娃,今年刚上一年级,巧的是小姑娘不仅是孙子的同班同学,竟还是同桌。
孙子总喜欢有意无意提起他的小同桌:马欣喜欢穿裙子,一年四季都轮换着穿那两条薄薄的校裙,即使冻得发抖也绝不穿外套;马欣的塑料书皮都是粉色芭比公主的,小女生最爱的颜色;马欣喜欢让阿巴送她,因为她阿巴从来不骂她……奶奶,你认识马欣的阿巴吗?我咋觉得她阿巴和你说话的声音一模一样……
孙子童真的问话又将穆奶奶思绪扯远了。那是一年前,刚好老伴归真满年,儿子、儿媳和孙子一家三口又一次回到庄底河,这次回来不仅仅是为父亲做满年,关键的还是接母亲去城里。孙子已经6岁多了,马上就要上小学。早些年老伴还健在,穆奶奶走路脚底还能磨得出火花。那时不用儿子媳妇吱声,她便准备好了小婴儿衣服鞋帽和小抱被,不用儿子驾车来接,远在媳妇临产前一个月便坐班车早早赶到服侍在身边,直到孙子两岁多,女儿从庄底河打来电话说老伴中风了……
这一回去就是几年,给半瘫在病床上的老伴喂饭送水、擦身端尿,两年前老伴归真。在这之前,穆奶奶一直坚持给“新鲁赫儿”开经圆经、念悔罪、搭救,无论兒子女儿怎样劝说接她去住,她都不愿将新鲁赫儿孤独地锁在家里。
直到给老伴做了满年,穆奶奶才认真地直起身子打量了一下眼前的日子。眼前的日子像急流而来的河水一样,亲昵而固执地簇拥着她、挟裹着她往前流,鲁赫儿已渐去渐远,新的已变成旧的。穆奶奶知道,现在锁上门离去老伴也不会怪她了。穆斯林主张两世吉庆,无论抓哪一世都是亏欠的。
于是她顺从了儿子一家住到城里来了。没任何人知道的是,穆奶奶到城里是怀着一个心愿的,她已经六十好的人了,在顿亚的时间不多了,在她归真前,必须讨回一个口唤。
那是穆奶奶扼在心底的一块旧疾,每回做礼拜都要念一次悔罪!虔诚的穆斯林不得口唤的食物不吃,不得口唤的东西不要,不得口唤的事情不做。endprint
若是吃了要了做了呢,就要向“债主”讨个口唤,请求恕饶。穆奶奶一辈子清白干净,唯有欠下了一个不得已的大口唤,这一欠,差不多一辈子就要过完了。
忙完了老伴的事,穆奶奶该找“债主”讨一讨这个大口唤了。
穆奶奶的“大债主”就是那天偶遇的老人,老人叫马良,自上高中便离开庄底河村。马良与穆奶奶是半个世纪前的恋人。
四
马良老人在阿姨的帮助下将马奶奶搬到阳台的躺椅上,又在细弱的腿上盖了薄毛毯。近两个月以来马奶奶身体日益枯瘦,抱她起来已越来越不费力。
仍然是精细的肉菜粥。剁绒的牛肉末、小白菜放在小奶锅里文火慢熬。马奶奶的饮食都是马良老人亲自服侍。
勉强喂了两口。马奶奶摇摇头不肯再吃了。马奶奶进食日益减少,昨天还能吃十口左右——虽然用了半个小时,然而每多吃一口马良老人都非常高兴。今天这缓慢勉强的两口令马良老人十分难过。
往事随风。马良老人的记忆风车一样“刷刷”往回转……
马良老人、马奶奶和穆奶奶都是庄底河村人,儿时三人常一溜串地玩,是名副其实的发小。小学初中也是同来同去的同窗,三人好得让其他小伙伴嫉妒红了眼!直到初中毕业考高中,马良老人和马奶奶如愿考上了县里高中,穆奶奶却掉队了……
马良老人就是在离开庄底河头天晚上向穆奶奶表明心跡的。那时马良17岁,小穆16岁,对男女间的感情有了朦胧的向往。就在那轮明月下、小河边、柳树旁,年轻真挚的马良对小穆许下了一个承诺。
然而,这个承诺最终却没有兑现。
从厨房出来,马良老人看到马奶奶在发呆,她今天看起来特别虚弱。马良老人蹲下身抚摸着她的肩膀,马奶奶已瘦成一把骨头。主治医生说她就在这几天了。马良老人压制着悲伤轻声问:“还想吃点啥?”
马奶奶摇头。
想去公园逛逛?
马奶奶摇摇头。
那……是想见个人?
马奶奶点点头。
是见……穆奶奶?
马奶奶无神的眼睛发光了。
马良老人走到阳台打电话,自言自语地说:也是我该要口唤的时候了!
五
一向成绩优异的穆奶奶名落孙山是有原因的。那时穆奶奶的阿大(大,念轻声)病倒了,是很重的病,躺在床上就起不来。弟妹还小,家里人手不够,母亲忙了家里忙父亲,忙完父亲还要忙地里,照管弟妹的差事自然就落到了穆奶奶头上。
即便没考上高中,自己的人生像一条逆流的河,又转回到祖辈生活的源头。穆奶奶仍没报怨半句。在她16个年头的岁月里,看过了太多母亲及像母亲一样平凡的女性,她们付出的艰辛与劳苦里,很重要的一部分便是隐忍。
母辈用隐忍润泽着家庭的各个关节,她们使时间之轮平静而有规律地向前走。
穆奶奶回家务了农,而马奶奶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她和马良老人的信使。
那是多么久远的事情了呢?想起来似乎是个梦!穆奶奶礼完撇申,念了恕饶词,默立了一阵。那天她和马良老人互留了手机号,想不到很快就接到他的电话了。
电话里马良老人说:小穆,小马说想见见你。
半个世纪了,又听到这样亲切的称呼。时光似乎将他们拉回从前。
那时年轻的马良一封接一封的给小穆写信,由节假日回村的小马捎给小穆。那个时候,一直在城里工作的父亲已将马良兄弟和妻子接到城里住。如果邮寄,得徒步10多公里山路到村公所取信。为减少小穆往返的劳累,小马便成了连线的鹊桥。
后来呢?后来马良写来最后一封信,信上说“时光荏苒,光阴不在;回首往昔,已是物是人非!情不在,难强求。只愿各自安好……”
面对如此文绉绉的分手信,小穆反而开阔了,她只回了一句俗语:从此后,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再后来呢?没有后来了。之后小穆很快结了婚,新郎是本村人,在小穆父亲病倒后田里地头的帮过小穆不少。因家里兄弟姊妹多,正好入赘了劳动力不够的小穆家。
当时从欲言又止的小马口中了解到的是,马良变了心,与大学里一个漂亮的女生好上了。女生家境好,毕业可帮马良择业……
小马先是愤愤不平,骂马良真是狼心狗肺,枉费小穆一片真心待他!继而又感慨农村娃奋斗一场不容易,有时也是万不得已……
小穆静静地听着,一直保持着微笑的状态。她没有愤愤不平或悲伤。小马最后劝她“想开点,兴许这样对他俩也是个好事!”最后轻快地走了。
小穆觉得小马说得对!她并未有什么想不开的。只是那晚上,她哭了很久……
小穆结婚不久,从城里传来消息,说马良也结婚了,新娘并不是那位传说中可以帮其择业的漂亮女大学生,而是他们共同的发小小马。
人不过是安拉的寄物,顿亚不过是赶趟集市那么长的工夫。眨眨眼,半个世纪就消耗过去了。孰是孰非,哪还有辨别的必要!
马良老人、穆奶奶、马奶奶,如今三人都已是垂暮的“即行人”,顿亚里的恩怨情仇已化解在时间长河里,一天五房的功修让他们能够静下心来搜寻往日的过失。那些过失宛若衣服里的褶皱部分,是藏污纳垢的所在。他们得耐心地将这些部分找出来,洗涤干净、漂洗清洁。
六
坐在阳光普照的阳台上,半个世纪前的三个发小终于相聚了。
婚后马奶奶极少回村了,回去也只是看看老人、走走亲戚,也许是时间紧迫,或是考虑到穆奶奶家里地头的太忙,除偶然几次照个面,仔细回想姐俩竟再没有一次正儿八经的聚首。
皱纹、白发、老年斑……
回忆、感叹、沉默……
是该开口了。马奶奶想。
你们不先开口我这个口很难开。穆奶奶想。
小马,应该你先说。马良老人想。
马奶奶真的就开口了。几十年未见的老姐妹相会,她的精神好多了,给人一种马上就会好起来的错觉。endprint
她说:“我是快要走的人了,真主的口唤马上就要到了……可是,我却要和你俩各讨一个口唤,不知你们不能给?”
这话的意思就是你俩能不能原谅我?在穆斯林这里,体现为讨一个口唤。马奶奶沉浸回忆:和一只鸭一只鹅处久了也会有感情,更何况是七情六欲的人呢!我们仨打小就好,我应该是和小穆同时喜欢上马良的,就像两个花苞,季节到了就差不多同时开花了。初中毕业,我和马良同时考上了县一中,那时,我就想到要跟他表白。
马奶奶面颊显出经久未见的微红,显出小姑娘娇羞的神态,她望向马良:那时的你品学兼优、礼貌诚实,长得又帅气,真的很招人喜爱!可是,没等我准备好怎么和你说,你就和小穆表白了。
后来我被动当了你俩的信使,你们可能不知道吧!为这事我哭过好几次。
马奶奶说说喘喘,停了停又接着说。
这个被动的信使一当就是几年,谁让我们仨好呢?那时的我别无选择!直到大学快毕业前夕,我一天天意识到再不决策我就会永远失去马良了……于是我……
于是你杜撰了那封分手信。穆奶奶语速平缓地接了上去。
啊?!原来你早知道!马奶奶震惊大于尴尬,她呆呆地看着穆奶奶。
穆奶奶轻轻点点头,平缓地接到:那时我阿大瘫在床上起不来,田里荒草没人除、牛羊没人牧、鸡鸭满圈叫,弟妹要人带……我是家里的老大,理应跟母亲分担负担。后来,他来了。就是我后来的老伴。他年轻时身体可真壮啊!做活計一个顶俩。他嘴里没话,只晓得下苦力。那些年,我家田里犁地翻土、插秧施肥哪样都多亏了他。
后来啊,阿妈说你到底应不应啊?倒给人家一个准话!人家是老实人,你俩可别相互耽误了!那个时候,我才认真考虑了我的婚姻问题。我是一辈子都会留在庄底河村了,像我的先辈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放牛养羊、喂鸡喂鸭,而马良不一样。他是大学生!那个年头的大学生还是很稀奇的!毕业后他是好赖都会留在城里的。他读书那么多,而我只是初中毕业,这些年的互通书信,让我越来越觉得彼此的隔阂……而我后来的老伴,他能上门入赘更坚定了我和他过的决定。因为不舍……因为不知如何开口,我一拖再拖。这个时候,小马杜撰的分手信来了,正好给我一个台阶下……
马良,我明知你是无辜的,却硬着心回了那样一封绝情的信给你。请给我口唤……小马,我明知那是你杜撰的信——因为我实在太熟悉马良的字迹和口吻了,却将计就计装作上当,让你做实了欺骗的行径。请给我口唤……
穆奶奶哽咽着,眼眶湿润了。
马奶奶扯下衣襟上的手绢擦眼睛。她说小穆你这样说让我脸往哪里装呐!是我太自私了,做了不该做的事情……
马良老人眼光拉得远远长长的,那边的跨河桥又翻新了,宽阔的8车道,宫廷式的路灯,现在的城市改造日新月异,不过再快也跟不上现代人思维的节奏,再过几年,传统的一些好的东西,可能也再难觅踪迹了吧!
马良老人收回目光,他的目光是温润平和的,他轻轻清了清嗓子开了口:小穆、小马,我也得向你俩要个口唤……
穆奶奶和马奶奶听马良老人这样说,同时都怔住了,她俩想不出马良老人对她俩有何亏欠。
高中毕业后,我们举家搬到了县城,后来,我和小马又都考上了同一所大学。我不是木头,也知道小马的心意。但那时我已有了小穆。因为是从小玩到大的发小,父母经常让我喊小马去家里吃饭,一来二去,父母便有倾向小马的意思。
因为我一直不肯表态,父母便暂时没和小马说。我知道让小马帮我们传书非常不合适,我内心非常矛盾……
后来,我收到了小穆请小马转交的分手信,一看我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但我选择了视而不见……
马良老人沉默了一下,接着说:可能人生不同的阶段会有不一样的思考,我在时间的磨合中,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我默认了小马的做法。小穆,我违背了曾经的承诺,欺骗了你,可以给我一个口唤吗?小马,我对你所做的心知肚明,却装作什么也不知道,这也是一种欺骗啊……也请给我一个口唤……
三位老人各自抹着泪水,相互说“我给你口唤了”,沉默了一阵,又都微笑了起来。
穆奶奶说:婚姻是前定!该是这样的!
又笑说:和我那老伴一辈子过下来,发现相互从脾气性格各方面都挺对路的,我不后悔嫁他!
马良老人释怀地笑了,他握着马奶奶的手,眼里满是温情。马奶奶也满含情意地望着他。
婚姻的事谁知道呢?真是要过下来才知道。好在三位老人都收获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幸福!
七
马奶奶是一周后归真的,走时非常的平静安详。
穆奶奶去清真寺送殡、站拜,参与几个妇人洗埋体。曾经饱满光鲜的生命,如今已在残酷的岁月和噬骨的病痛中被消耗殆尽。想想一年365天,一个人如果能活百年,不过3万6千多天。拋去前20年7千多天的不解世事,以后进入社会劳碌奔波40年,也就1万4千多天,再然后就是步入老迈、垂暮……
穆奶奶戴上白布手套为埋体做小净、大净、压肚腹、穿卡凡、抹香料……
穆奶奶从容地做着这一切,这个时候,顿亚的一切都已远离她而去。
送完马奶奶,穆奶奶才像乘坐过山车一样簌然回到顿亚。她一看时间,才发现已是下午4点半,接孙子整整晚了半个小时!
穆奶奶紧赶着往学校走,竟然顺利地过了马路、熟练地穿过那些条她无论走多少遍都陌生的街道巷道。好容易走到园丁巷,穆奶奶吁喘着停下来休息,她捂着肚子,走气一阵阵疼。
奶奶,你终于来接我了!
一抬头,孙子兴奋地窜到她怀里。
咋整嘀?奶奶不是告诉过你大人来迟了得在门卫室等,自己一个人跑出来多危险!
奶奶,我不是一个人。还有阿姨和小哥哥呢!孙子指指后面。
穆奶奶这才发现,一个年轻的女人和一个10岁左右的男孩站在面前。使穆奶奶大为惊异的是,面前的这个女人竟然是对门那个冷若冰霜的女人。
看到您孙子一个人站在街边等您,我不放心,便陪他一起等。好了,大婶再见。年轻女人莞尔一笑,温柔地朝穆奶奶她们俩挥挥手,这才离去。
顿亚里的世事仍平缓地进行,没有什么是承受不了的惊涛骇浪!生活也远比我们肉眼所看到的拥有更多可能!穆奶奶站在风中,对着女人渐行渐远的背影轻轻说了声“谢谢……”
责任编辑 陈 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