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探吉州窑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地方美术课堂的意义与形式

2018-01-25罗熠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美术课堂融入

罗熠

摘 要:吉州窑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着丰富的人文价值与宝贵的艺术价值,为当地美术教学提供了绝佳的素材,将这些宝贵的艺术资源通过欣赏课、绘画课,陶艺课等与之相适应的课程形式融入美术课堂,既可以提高当地美术教学质量又可以保护传承吉州窑非物质文化。

关键词:吉州窑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美术课堂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逐步深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校园已备受人们的关注。吉州窑作为吉安当地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蕴藏着丰厚的教育价值,将其拓展为可利用的美术资源,融入地方美术课堂,可谓意义非凡、势在必行。

一、吉州窑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地方美术课堂的意义

吉州窑是有着悠久制瓷历史的民间窑场,民间有“先有永和,后有景德镇”之说,宋代是吉州窑发展的鼎盛时期,独特的艺术风格让吉州窑在中国陶瓷史中留下了灿烂的篇章,极盛之后,吉州窑在宋朝末年开始走向衰落,到元代时有过稳定的发展,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断烧于元末明初。吉州窑传统文化、传统艺技因环境变迁、效益减少等原因逐渐遗失。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才终于复烧成功,随着国家对民族文化的重视,吉州窑陶瓷烧制技艺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学校作为培育人才的社会机构,是吉州窑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最有效方式之一,将吉州窑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美术课堂,可填补吉州窑文化保护传承的空白。

吉州窑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教育资源,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价值与宝贵的艺术价值。在人文价值层面,其作为千百年来民间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对吉安的人民、社会与生活产生了立体的影响。在艺术价值层面,吉州窑陶瓷自成独特的审美系统,吉州窑的剪纸贴花将民间剪纸艺术成功挪移到瓷器上,开创了陶瓷装饰的新风格;木叶天目采用别出心裁的贴印技法,将天然木叶的色、质、形逼真的再现在瓷器上,这标志着吉州窑釉面装饰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彩绘瓷多取材民间风格的吉祥图案,吸收民间书画的营养,充分展现出陶瓷纹样的典雅大方与陶瓷绘画的飘逸洒脱;陶瓷雕塑把民间朴素的审美与变化多样的形式相融合,凸显出瓷塑的意境美。将这些吉州窑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丰富的人文艺术资源融入美术课程可提升美术课堂的质量。

二、探索吉州窑文化遗产融入地方美术课堂的形式

1.课堂学习与户外考察相结合的欣赏课。

吉州窑因其独特的陶瓷烧制技艺而录入非遗名单,为了让学生直观了解吉州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特色。可将吉州窑陶瓷融入美术欣赏课堂中,通过图片、实物、讲解等形式赏析吉州窑陶瓷艺术,让学生感受吉州窑陶瓷文化的艺术特色。

吉州窑文化背景中所包含的区域特征、文化内涵、民族传统等知识都是欣赏课程知识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综合统一起来才能够让学生整体的理解吉州窑文化。因此美术教育不能只局限在课堂和校园中,需要充分运用当地资源,强化学生和吉州窑文化遗产的接触:其中可组织学生进入博物馆,吉州窑遗址等地参观学习,了解吉州窑文化历史背景和艺术面貌,真切的感受吉州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文底蕴和艺术魅力;此外由于部分吉州窑制瓷技术掌握在一些当地艺人手中,且技艺的传承多是沿用家庭式的师徒模式,因此还可组织学生深入传承人工作室实践考察,感受吉州窑民间艺人的生活和工作,让学生从民间艺人的制瓷中感知到吉州窑文化遗产独特的艺术内涵。

2.表现传统装饰纹样的绘画课。

将富有吉州窑特色的传统装饰纹样融入美术绘画课堂,让学生通过描绘吉州窑陶瓷上绘画与图案纹样,感受吉州窑陶瓷装饰的特征,理解吉州窑纹样上代表的民俗精神。吉州窑陶瓷上的彩绘取材于民间生活与民间绘画,多表现植物花草、飞禽走兽、人物故事等内容,这些装饰纹样能很好的反应出吉州窑朴质的民间审美趣味。其中植物纹如,梅兰竹菊、卷草、牡丹等,多是表达吉祥幸福寓意的写意画。动物装饰题材多借谐音取意或象征意义来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如:鱼与余同音,用来表达年年有余;蝠与福谐音,象征好运气与幸福;鸳鸯则被视做爱情婚姻美满的象征。这些纹饰装饰在陶瓷上,不仅起装饰美化作用,更让作品意蕴无穷。学生通过彩绘这些从生活中提炼,并加以抽象化和象征化的传统装饰纹样,感受吉州窑浓厚的民间美术氛围和乡土生活气息,既能传承吉州窑的装饰艺术,又能满足学生的审美心理。

3.吉州窑特色的陶艺制作课。

让学生亲手制作吉州窑特色的陶艺作品,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讓学生多维度的体验到吉州窑陶瓷文化的魅力所在,同样也是对吉州窑非物质文化遗产最直接的保护与传承。从吉州窑陶瓷艺术中,挑选具有特色及学生容易掌握的传统技艺,将其融入到陶艺课堂。如吉州窑瓷塑、吉州窑剪纸贴花装饰等。

吉州窑瓷塑尺寸不大,题材丰富,如神仙故事、飞禽走兽,带有浓重的乡土色彩,民间艺人不追求形体结构的准确无误,他们吸收民间雕塑中捏、塑、雕、划等技法与思想,造型不受客观对象的限制随心而动,把淳朴的审美理想与随心灵动的表现形式相结合,把自己心中形象以意像的手法表现出来,创作出富有个性与情感的瓷塑艺术。吉州窑瓷塑的意像风格正好契合初学者活跃、自由的个性,学生学习捏塑陶艺的过程就是感受体验吉州窑陶瓷文化的过程,是与吉州窑文化的直接对话。

吉州窑剪纸贴花装饰独创性的把剪纸艺术运用到陶瓷上,使剪纸艺术与陶瓷艺术融为一体,让瓷器拥有剪纸的艺术魅力。将吉州窑剪纸贴花装饰融入陶艺课堂,能让学生综合利用纹样绘画、民间剪纸与陶艺装饰等知识技能,全面的学习体验吉州窑剪纸贴花装饰的工艺流程,传承吉州窑陶瓷的制作技艺。

三、结语

吉州窑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丰富的艺术资源和民俗文化为当地美术教学提供了绝佳的素材,将这些宝贵的艺术资源通过欣赏课、绘画课,陶艺课等与之相适应的课程形式融入美术课堂,既可以提高当地美术教学质量又可以保护传承吉州窑非物质文化。

参考文献:

[1]简小农.农村小学文化遗产美术校本课程探微——以南靖土楼文化遗产为例[J].艺术科技,2015.

[2]杨玉先.土家族艺术文化在恩施地区中学美术教学中的价值及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3.

[3]刘晓玉.吉州窑彩绘瓷品鉴[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10.endprint

猜你喜欢

美术课堂融入
用好课堂提问,让美术课堂动起来
美术课堂学生活动方式的空间定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