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闫三妮民歌》的挖掘保护与传承

2018-01-25吴建永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7年11期

吴建永

摘 要:《闫三妮民歌》是石家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是河北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民歌艺术宝库当中的一朵奇芭。乘着我国文化事业大繁荣和大发展的东风,改变民歌艺术瑰宝面临濒危失传窘境的工作迫在眉睫。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科学性的挖掘保护与传承《闫三妮民歌》,是党和政府需要抓紧破解的一个代表性课题。

关键词:《闫三妮民歌》;学术地位;濒危现状;挖掘保护;创新传承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孕育和铸就了中华儿女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闫三妮民歌》就是盛开在燕赵大地上的中华传统民族文化艺术之花。她取太行滹沱之精华,纳燕赵中山之灵气,形成了独具魅力的艺术风格。作为一种口口相传的中华传统民族艺术,《闫三妮民歌》经历了从过去的初始形成,到发展辉煌,到现在的濒危现状。亟需党和政府继续加大挖掘保护与科学传承力度,使其重新焕发崭新的生命力。《闫三妮民歌》的挖掘保护与创新传承,对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文化旅游产业价值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和重要的意义。

一、《闫三妮民歌》在河北,乃至中国民歌艺术领域,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

《闫三妮民歌》的诞生地,在河北省平山县。这里是享誉全国的革命老区,2013“美丽中国”十佳旅游县,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名县,有着“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美誉。多山是燕赵地区的基本地理特征。然其民歌载体却蕴含着大量小调,不仅数量多,而且传布广。燕赵小调乐风硬朗,爽快,节奏宽舒多于密集,腔与字之间比较平衡。吟唱时歌速较快,与民众的快言快语有关。曲体结构稍长,常见结构为基本乐段(多四句)后加上一个衬词连接句再与一个乐句反复的形式。调式方面,五声徽调式、宫调式为多,商调式、羽调式次之,角调式少见。山歌在河北有“爬山调”、“烂席片”之称,主要分布于太行山脉与燕山山脉。结构多上下句体,徽、商五声调式较普遍。虽数量有限,但有些山歌颇具特点。如施光南采录、闫三妮演唱的平山山歌《你走那个山梁我走沟》,即两句体,四小节一句,五声宫调式,主要通过六度音程为轴心做跳进发展乐曲。(注:引用《中国民间音乐》第94页,98页)《闫三妮民歌》介绍的演唱者闫三妮,河北省平山县人,河北民歌演唱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她生活的时代,在1913-1985年。在抗战时期,被晋察冀军民称为“太行歌王”。她在抗战时期经常到平山各地演唱,并在1964年,进京为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人演唱,受到了高度的赞扬。闫三妮演唱的平山民歌,还登上了《人民日报》、《北京文艺》、《文化月刊》、《中国民间音乐》、《河北音乐》等多种权威期刊,有10余首歌,被收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河北卷)。由此可见,《闫三妮民歌》不仅在石家庄地区,在河北,乃至全国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地位。

二、面临濒危失传窘境的《闫三妮民歌》,入选石家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它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等等。(注:引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资料汇编》第72页)闫三妮生前,不识乐谱,但是却能演唱了三百多首民歌。从1956年8月开始,陆续有施光南、江玉亭、李劫夫、马思聪、乔伦、李中艺、尤熹、程千里、等作曲家,记谱整理闫三妮演唱的民歌。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闫三妮和当年记谱的艺术家们都已经去世。口口相传的艺术瑰宝--闫三妮民歌,能够演唱的人越来越少,渐趋绝迹。现在,平山县蛟潭庄的吕贵连、张树清、张凤凤、李秀林等妇女们,还会唱一些闫三妮的歌。“现在的人再也听不到闫三妮的原声了,那些老磁带已经报废。”90年代,时任省艺术研究所所长的李江,几番努力想从省里要出一笔钱,把所里保存的那些戏曲、曲艺、民歌的老磁带录成光盘,但没要出来。那时还没有“非遗”的提法,李江和省内外一批音乐家为此都很感痛心。(注:引用石家庄新闻网,2015年11月30日,《红色寻访》:失传了的平山民歌编辑:大鹏)如今的70,80以后的年轻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今本上成长流行歌曲,一统江山的文艺时代。曾经被誉为“中华文化艺术瑰宝”的民族民间民歌,生存空间极度萎缩,有被人们遗忘的危险。2013年,《闫三妮民歌》入选石家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面临失传窘境的《闫三妮民歌》即将,迎来崭新的生机。

三、《闫三妮民歌》的挖掘保护,得益于几代有责任心的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辛勤努力

2016年11月9日,“中国梦?民歌情”第二届河北省民歌演唱大赛在河北省会石家庄来开了帷幕。“我省民歌在中华民族的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河北省音协副主席王伟华介绍,春秋战国以来,各朝代相关文献就有河北民歌的记载。像《小白菜》、《小放牛》不仅在河北流传极广,在全国也是家喻户晓。歌剧《白毛女》中的主题歌《北风吹》更是我国流传很广的民歌之一。“我们是民歌大省,光收入《中国民歌曲集成》的河北各地民歌就有1200首,而这仅仅是河北民歌中的一部分。”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声乐教授郝宝珠说:“河北民歌题材广泛,内容具有多样性,音乐工作者可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素材和灵感”。由此可见,从学术研究方面来说,由我国众多著名作曲家记谱挖掘的《闫三妮民歌》,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在“中国梦?民歌情”第二届河北省民歌演唱大赛上,河北省音协副主席王伟华,还特别提到列入市级非遗名录的“闫三妮民歌”。闫三妮上世纪60年代唱红全国,影响极大。她的高音似云朵飘行缓缓,低音如山溪流淌潺潺,节拍准确,咬字真切,乡音浓重,独具特色,成为石家庄民歌史上耀眼的“明星”。(注:引自,光明网2016-11-11《从远古走来的民歌瑰宝》)《闫三妮民歌》的挖掘保护,不仅有学术价值的需要,更有政治方面的需要。广大文艺工作者,肩负着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历史重任,更肩负着通过文艺作品,引导人民群众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神圣使命。在没有资金,交通工具等方面支持的情况下,为了挖掘保护《闫三妮民歌》,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几代文艺工作者,不辞辛苦,默默无闻远赴闫三妮故乡平山县西部深山区的蛟潭庄采访记录。已故,国家二级作曲家程千里老师,在《闫三妮民歌》一书中,这样叙述“连续几年,通过下乡采访,回忆、论证等一系列的活动进行抢救挖掘,到2015正月抢救、挖掘、整理出闫三妮演唱的平山民歌150多首,加上以前整理好的民歌共200余首,分别为:著名音乐家记录的平山民歌、传统民歌、革命民歌、现代民歌四大类。这样就基本上把平山民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起来了。(注:引自平山历史文化系列丛书《闫三妮民歌》第10页)正是因为,得益于几代文艺工作者的辛勤努力,《闫三妮民歌》项目的挖掘保护,才收到了突出的效果。

四、《闫三妮民歌》的创新传承,需要从法律,制度,资金等方面加强保障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动力,就不会有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闫三妮民歌》的创新传承方面,我们需要从,法律,资金等方面逐步加大力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注:引自人民网,新闻频道,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像非物质文化遗产《闫三妮民歌》这样的传统优秀文化项目,将越来越被党和政府加强扶持保护,让其发挥更好的政治和学术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该部法律的颁布,正式开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从法律权益,完善制度,专项资金等多方位,多角度的创新传承机制。《闫三妮民歌》将从项目档案建立,制定项目保护发展规划,举办《闫三妮民歌》项目传承人培训班,举办《闫三妮民歌》文化旅游节展演,加大项目和传承人的管理项目资金投入及上级文化部门领导监督等方面加强创新传承保障力度。让《闫三妮民歌》项目的挖掘保护与传承,从科学的角度,得到可持续性的创新与发展。助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文化旅游产业价值。让《闫三妮民歌》这朵盛开在燕赵大地上的中华传统民族文化艺术之花,花开四季,香飘五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