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历史学专业的教育困境与改革途径

2018-01-25魏丽

科教导刊 2017年35期
关键词:困境途径改革

魏丽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本科历史学专业教育的发展进入了瓶颈期,历史学专业教育面临一系列的新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探讨大学历史学专业的教育改革出路与方法尤为迫切。虽然大学历史学教育改革已经进行多年,但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我们应该立足现实,继续探索切实可行的改革途径。

关键词 大学历史 困境 改革 途径

中图分类號: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12.033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e development of undergraduate college history major has entered a bottleneck period. The history major faces a series of new problem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t is urgent to discuss the education reform and methods in university history major. Although university history education reform has been going on for many years, the effect is not ideal. Therefore, we should continue to explore practical and feasible ways of reform based on reality.

Keywords university history; dilemma; reform; ways

历史学是人文社科领域中的基础性传统学科。在社会体制转型,经济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历史学这一传统学科的发展受到了很大挑战,历史学专业教育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突出表现在报考生源逐渐萎缩、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就“工作技能”而言,其社会认可度不高,就业相当困难等。随着这些问题的不断积累,史学危机愈来愈严重。如今,史学人才大量流失,史学论著鲜有人问津,甚至社会上出现了“史学无用论”的论调。面对这些新问题,探讨如何使历史学专业教育走出困境,使大学历史学专业获得生机,如何使历史学教育在应用领域为社会经济和文化建设提供服务,是当前必须思考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近年来,在教育教学改革浪潮的推动下,大学历史专业的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摸索新的途径。但是,目前相关的教育教学改革多停留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层面上,很少涉及制度层面的问题,改革的效果并未取得学生与社会的认可,史学专业的教育困境并未彻底摆脱。高校史学专业的人才教育培养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摆脱困境,还需探索切实可行的改革途径。为此,笔者从历史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经验出发,对目前本科历史学专业教育改革提出几点改进意见,以求方家批评指正。

1 大学历史学专业面临的教育困境

大学历史学专业面临的教育困境是多方面的,此处仅就重要的几个方面简单提及。

1.1 历史学专业的人才教育理念陈旧

有关大学历史学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屡见不鲜,但其效果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史学专业的人才教育理念陈旧,改革只是简单地增加教学硬件,而教学软件的提升不同步的。另外,史学界传统的教育观念依然存在,许多史学教育者治史、授史的目的,仍是沿袭传统的“以史为鉴,古为今用”和“教化爱国”的老调子,教育教学理念陈旧,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不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也导致了大量教育教学资源的浪费。

1.2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深入人心,而历史学专业作为长线专业,由于与经济挂靠不紧,其经济效益在短期内不明显,使得报考历史专业的生源人数逐渐减少。另外,由于社会上功利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历史学专业的在校生学习兴趣不足,许多高校出现了“专业课选逃”,“选修课必逃”的现象。如果我们不想办法改变这种状况的话,高校将面临历史学专业的继续萧条,历史课堂也将无法吸引年轻学子的目光。

1.3 历史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刻板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大学本科史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大多是全日制四年教育。虽然许多学校也实行学分制,学生修满学分可以提前毕业,但是由于课程设置的问题,很少有学生在两年或三年内能达到毕业要求。尽管也有个别高校允许学生修双学位,但不合理的文、史、哲专业分设及文理壁垒问题,对历史学专业的学生而言,真正能拿到双学位的学生寥寥无几。

1.4 历史学专业教育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不足

尽管各高校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但是受实践教育活动经费的限制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校外实践活动学习的次数少,时间短,实践活动和实践学习的连续性不足。同时,由于部分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态度不端正,使得实践教育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实践教育效果不理想。此外,历史学专业教师的创新能力不足。长期以来,历史学领域的研究课题不新颖,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单一,研究成果不能顺畅的转化为社会效益,因而远离了大众的需求。许多历史专业的教师教育观念不能与时俱进,只知埋首于故纸堆闭门作纯学术的研究,教师创新理念和创新能力不足,必然影响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 导致历史学专业教育困境的原因

大学历史学专业不景气,是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有以下几个:

2.1 社会体制转型的影响

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的转型,历史学科经由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习史热,发展至九十年代初期史学无人问津的地步。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导向的宣传下,历史学跟风似地趋向了“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导致不少历史学专业人才奔赴商海。”[1]历史学专业受到商品经济的影响,逐渐衰弱。endprint

2.2 应用技术型学科专业的冲击

在市场竞争机制下,伴随教育产业化的发展,各高校为争夺生源求发展,纷纷开设与经济发展联系比较紧密的专业,比如近几年比较受欢迎的工商管理、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国际贸易、广告设计、动漫制作等专业。那些应时性的理工科应用型专业紧跟市场需求,实用性强,此类人才的社会需求量大,因而这些專业一度走俏,而相比之下历史学专业这种短期内看不到经济效益的学科备受社会冷落。

2.3 历史学专业的教育目的不明确

尽管目前史学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进行了许多年,但关于历史学教育的特点和教育目的认识依然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许多国内外的新观念、新方法还没有完全融入史学教育与研究中去。许多教师仍在“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狭窄圈子里绕圈,还没有认识到史学专业的发展要与现实社会的需求紧密结合,许多史学工作者还没有走出象牙塔,更谈不上使经院历史顺利的转向大众化历史,更没有满足普通民众对大众历史文化的消费需求。

3 历史学专业的教育改革途径

大学本科历史学教育危机的警钟已经长鸣,作为史学专业的工作者,我们不能充耳不闻,不以为然。为此,笔者认为我们应该顺应改革趋势,努力探索改革途径,因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改革:

3.1 更新教育理念,强化史学专业的应用性

历史学专业的教育改革活动,我们不妨借鉴西方国家本科教育教学的先进经验,提升我国大学的人才培养水准。我们可以借鉴欧美教育发达国家的教育理念,重视历史学本身内涵的丰富性和现实性,以期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好奇与兴趣,培养学生更为多元化的职业和科研兴趣。[2]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学生的一大收获就是以多样、客观的视角观察个人、集体、社会在历史中的角色,运用所有人文社科研究技能来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与其他专业相比,历史学专业的内涵最为丰富,因为它本身就是丰富的、生动的、引人入胜的,同时,历史学专业又是最体现个人能力与兴趣的。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接受历史学专业训练并非使学生都成为历史学家,而是为学生本科毕业后进入公共政策、法学、商学、传媒、政府等领域或行业奠定基础。

3.2 革新人才培养机制

目前我国高校的招生每年都有明确的招生计划,且学生入学时就已经确立了专业,因此,院系对生源情况相对比较了解,学生四年的大学教育基本是按部就班地完成。这种人才培养机制忽视了学生参差不齐的学习基础和学生学习兴趣的转移、变化等因素,比较教条、呆板,跟不上处于变化之中的学生的需求。同时,现有的人才培养机制缺乏对学生细致、充分的专业指导,学生的学习计划、课程选择处于盲目的状态,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

鉴于此,革新历史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尤为必要。我们建议学校将学生根据其学习基础、学习兴趣的不同,分流培养教育。对于基础好、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为其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比如有些高校允许本科生选修研究生课程,有些高校鼓励本科生积极参与教研项目或创业活动。对于学习兴趣不浓的学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侧重于对其职业规划与职业技能方面的教育,为其毕业后顺利进入职场,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对于学生的毕业年限可做灵活调整,可以实行大学本科2~5年毕业的灵活机制,只要学生达到本科毕业的标准即可允许毕业。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提前或延迟毕业。同时,对于大学期间学习兴趣发生变化的学生,我们的人才培养机制可以允许其自由转换专业,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劲头,又可以促进其成才。

3.3 结合就业市场需求,扩展史学专业的实践性

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历史学专业的人才仅仅具备史学框架内的知识显然很难适应迅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因此,史学专业的人才教育工作还必须时时关注时代的变化、就业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及时吸收、学习国内外史学研究的新观点、新理念、新成果等,拓宽知识面,确保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目前,我国正处于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党和国家适时号召大力发展人文社会学科,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文化强国,为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浪潮下,社会需要大量的史学应用型人才参与其中,为提高国民整体文化水平做出贡献。利用这一契机,历史学专业的人才可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扩展其优势,比如一些教育教学改革走在前列的院校,利用自己的史学人力资源优势,在城市规划、城市建筑、楼盘开发、公园投资及休闲娱乐活动和产品中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提高了产品和服务的档次与品位,既满足了市场的消费需求,又拓展了史学实践应用的领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4 结语

历史学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协力支持与推动,不可能一蹴而就。史学专业的教育困境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因此,我们的改革既要立足于现实,又要服务于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这需要我们树立坚定的改革信心,树立创新意识,紧跟时代的变化与需求,与时俱进,将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到更高的层次。

€L芟钅棵莆?商洛学院项目“文科生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的困境与出路研究”;基金项目号:gz16071

参考文献

[1] 姚润田.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出路——从史学危机谈起[J].教育学术月刊,2012(8):51.

[2] 罗晓翔,王涛,于磊,梁晨.国外著名大学历史学院的办学理念与经验探析[J].中国大学教育,2016(1):87.endprint

猜你喜欢

困境途径改革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跟踪导练(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A Boy and His Tree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