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预科MHK口语考试过关难的成因浅析

2018-01-25罗花蕊

科教导刊 2017年35期
关键词:分析

罗花蕊

摘 要 本文从教改方面着重探讨和分析高校预科生MHK口语考试中,有部分学生的总分达标,甚至超过分数线很多,但单科成绩,尤其是口语考试成绩不达标,从而影响目标实现的状况及形成的可能性因素分析,旨在建议改变现有的某些不合理的教学方式和体系,从而提高MHK口试的过关率以及预科生的升级率。

关键词 MHK 口语考试 失败成因 分析

中图分类号:G758.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12.028

Abstract This paper aims to suggest some changes in some existing unreasonable teaching modes and systems so as to improve the pass rate of MHK oral examination and the upgrading rate of minority students in colleges by making an analysis on the status quo and causes which lead to the failure in MHK speaking tests.

Keywords MHK; oral examination; causes of failure; analysis

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简称MHK)即民族汉考分为笔试和口试两个部分,共分四个等级。在笔试(听力理解、阅读理解、书面表达三项)之外,设置独立的主观性口语考试。口试成绩只有“合格”与“不合格”两种,合格者才有望获得MHK相应等级的证书;不合格者则降级获得证书(相应等级总分达标)或不能获得证书。

从多年的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实践,我们发现有这样一种现象:部分预科学生的MHK相应等级总分达标,甚至超过分数线很多,但单科成绩如听力理解,或是口语考试成绩不达标,尤其是口试成绩,从而影响证书的获得,进而影响到升级(不能进入专业学习),甚至影响到毕业证的获得和将来的就业能力。为此,老师遗憾,学生苦恼万分。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学习环境

1.1 出生环境不同

新疆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来自天山南北,有很多来自南疆,汉语学习,区域性特点十分明显。来自南疆尤其是偏僻农村的学生大多数在听力和口语表达方面,明显地低于北疆学生的水平,这种情况在学生刚入高校时就表现得比较突出。主要是历史的,经济的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南疆偏远地区的中小学缺少汉族老师,缺少发音标准的少数民族汉语老师,并且南疆汉族居住人口少,可使用汉语进行交流的语言环境也相对有限等,从而使那里的学生,虽说按国家政策从小学三年级就开设汉语课程,直至高考,有近十年的汉语学习经历,但汉语听、说能力仍不高。相对来说,北疆的大部分学生,则在听和说方面普遍较好。

1.2 环境相同,但存在个体差异

汉语预科是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大学学习的第一个阶段,通常学习一年汉语,考试合格结业后才能进入专业学习。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的预科学生,学习汉语的大环境(教师、课程、课时、教材、周围环境等)是基本相同的,但学生学习效果存在个体差异。表现为多个方面:性格上,一般内向型的学生相对差于外向型的(除与遗传有关外,还与出生地经济是否发达,学生见识多少,胆量大小等有关);学习能力方面,中学生型(传统模式)的相对差于适应、调整型的学生(高校重在自学能力);态度上,不自信、被动型的相对差于积极主动,上进心强的学生……同样的教育资源,但学习结果不同,甚至差别很大(有的学生获得MHK四甲证书,而有的则什么证书都没能取得)。

出生语言环境对学生带来的影响,要花大力气从国家的层面,从各项政策上,从长远设计,才可能有明显的效果。而相同环境的个体差异,要靠教师的正确引导,学校的倍加关怀,学生的自我认识,并勇于面对现实,努力克服困难来改变。

2 教材

我校以往使用的汉语口语教材,形式上主要是对话形式,而MHK口试则是一个人的录音表述(人机考试型)。虽然在知识内容上,学生课堂上已学习和涉及到了不少方面,但要把所学内容进行表达形式上的转换,如把直接引语转换为间接引语(例如对话形式“王军:我妈昨天表扬我了!……”这句话,一个人表述时应该转换为“王军他妈表扬他了。”)对学生来说,在思维逻辑关系的转换上,有相当大的难度,还得有个较长的学习过程。在这种情况下,一味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并不难,难 的是灵活应用,学以致用。因此,口语教材的修订要适应MHK的形式要求,力求统一。同时,学校内的单科口语阶段性考试也应该改换成同样的形式,但可以包括考查口语表达的多种方式,以利于社会交往的实际需求。

3 课时分配

在每周有限的课时分配上,每周2学时显然是不够的。教不透,也练不充分。即使是每周4学时(2次/周),学生人数多,个体训练也是不够充分的,总是有部分学生课堂上训练不到位。故从语言学习的角度,在不能增加学时数的情况下,设置小班制(以不超过20个人为宜)才是合理科学的。在我校,中班和高班都是大班制(40人左右),只有低班才基本达标(20~25人),但低班只占全部预科班级的一小部分。因此,合理安排学时、改善教学设施和环境也是值得考虑的因素。

4 限时训练

MHK口试分为两大部分:(1)朗读短文(90秒)+回答相关问题(30秒);(2)表述有关内容(120秒)。其中,朗读短文,要求能正确地使用重音、停顿、语速、句调等,在这方面,学生的汉语基础能力起了重要的作用。由于前面提到的疆域性地区性差别的原因,有些学生小学起学习汉语的发音就是不准确的,别人难以听懂,入大学后再进行纠正,就显得力不从心了,要费时很多。第二个内容是关于朗读这段文字,回答一个封闭型的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读短文内容的理解、记忆和主题的把握。學生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瞬间记忆能力不足以及关键信息把握不准。第三个内容是回答一个开放型问题,一般为议论性的表述,或与前面朗读短文内容相关,或延伸到更大范围的话题,此为学生MHK口语考试的最大难点。endprint

以上考试形式均为限时录音,到时间电脑就会自动停止录音,故无论课堂上,还是课后,口语训练都应强调限定时间。否则,学生临考时,会由于各种状况(如因紧张而头脑一片空白、习惯重复某一词句、没有重点、条理不清,缺乏时间观念等),而没能把自己的水平很好地表现出来。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平时训练,可能起初比较难,也比较慢,常常会超过预定的时间,但若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就会有大的进步,学生对自己的语速和时间的把握,内容的组织、深浅等,就会有一个较清晰的了解了。在此基础上的自我调整(快的要慢下来,慢的要快上去),在后期MHK冲刺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5 分级教学

我校自教改开始就施行了分级教学,并见到了实效。学生入校时均要进行摸底考试,然后按成绩分班,进行分级教学。高中低班学生,使用的教材也是不同级别的,内容不同,形式也不同。因此,考试前要做好宣传工作,让每一个新生都能重视第一次的汉语考试,把学生精准地分配到他应有的班级,起步没偏差,这样,后续的分级教学才会更加顺畅,而不致出现个别分进高班的学生,因授课速度过快或知识量太大等,对内容“消化不了”,而分进中低班的学生又“吃不饱”的现象 。不过,第二学期的二次分班,再次调整,会弥补先前的不足,但多少会对这样的学生是有影响的。故学生正确分级,对教和學两方面都非常重要。

6 文化知识量储备不足

有些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没什么障碍,但由于知识储备量不足,或不注重课外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接触社会少,时事新闻不关心,知识面狭窄,见识不广,缺乏对其他民族的文化了解和学习等等,以致出现自己知识空白面的问题时,有嘴说不出,或说不了,没话说。例如MHK口语考试的开放型问题的回答或表述,学生常见的问题是:内容过于简单;不会用辩证思维的方式去多角度分析问题;不会举例说明,论据不足;时间把握不当等等。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思维的物质外壳。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人们总是习惯于自己的文化背景,用自己固有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别人所说的话。如果只注重语言形式的学习,为讲课而讲课,不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播,则非常不利于语言学习的进步,甚至会在语言实际应用中引起误解或矛盾。大学期间的语言教学并不是单一的语言传授过程,而是一种语言的文化教育。因此,老师应该注重将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相结合,并将这种教学理念在课堂中得以实现,真正做到在语言中学习文化,在文化中掌握语言。通过最大限度发掘教材资源的形式来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国内国外文化知识;通过大量的阅读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各种文化,各地的风土民情、饮食文化、旅游特点、教育现况、健康教育、快乐人生等等,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丰富的语言内容,不断扩大词语的储备量,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背诵,锻炼学生的记忆能力,帮助学生能快速通畅地回答问题。以此不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以及语言文化能力。大学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及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

故提高文化知识的储备,需要教学方式多样性和学生配合学习的调整。

7 教师

教学效果离不开教和学两个方面,我们在强调学生如何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当然也离不开教师的付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老师还应该具备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所以,无论面对怎样的学生,尤其是来自偏远地区,语言基础环境较差的学生,教师的调教能力和尽职尽责是非常重要的。老师要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鼓励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重视,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总之,面对汉语口语教学中和MHK口语考试时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本着科学的态度,从多方面进行调查和研究,在教改进程中,切实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尽快走出烦恼,为社会尽早培养出合格的人才。endprint

猜你喜欢

分析
导数考向分析
民航甚高频通信同频复用干扰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一道解析几何题的分析与探究
回头潮
一个递推数列问题的类化分析
万有引力易错题分析
三角恒等变换常考点分析
基于均衡分析的我国房地产泡沫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