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哥伦比亚的思考者
2018-01-25朱婷
朱婷
徐佩琪,就读于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2016年-2017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交换学习。
选择之由
对于出国交换的想法,徐佩琪最初并未坚定地付诸行动。“这么短时间的交流项目,对我的专业和以后的职业帮助大吗?真值得我去冒险吗?”她这样问自己。去年的留学交流会上,她是台下众多听众之一。“提出这个问题,能看出你内心还不太自信,那你尤其有必要去国外走一走。因为你会发现,你将不再仅仅关注你自身的专业和以后就业的发展,你会越来越关注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她将老师的这番话深深印刻在脑海中,从中汲取了勇气与力量,开始向往那个未知而又充满魅力的国度。
坚定想法之后,徐佩琪选择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语言文化类课程,怀揣着憧憬去体验美国文化的魅力。
出国前的准备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徐佩琪在完成签证等手续之余,还早早地开始准备起交换学校开学前的考试。她认真拟定学习计划,进行外语学习,了解交换学校的情况,这些都为她在美国的交换生活作了很好的准备。
思考之旅
美国课堂上,学生个人意见的表达占据较大的比重。相比小组讨论的成果,老师更重视每一个个体的声音。起初,不太流利的英语让徐佩琪在表达与交流时总是遇到困难。但老师和同学都会耐心地聆听,给她鼓励,让她有勇气继续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哥大的几个月,不同文化的碰撞也给徐佩琪带来了不一样的思考。
国外的课堂采取的是小组讨论的方式,讨论主题与时下热点息息相关。在一次小组讨论上,徐佩琪与一位阿拉伯女生成为组员,她们选择的是“难民与移民”的话题。谈起这个主题,阿拉伯女生滔滔不绝,而徐佩琪因为缺乏相关知识,并没有过多发表言论。当阿拉伯女生问道:“你们中国学生都不学政治和地理吗?”徐佩琪才意识到,原来在异国同学心中,代表着中国学子的自己竟是如此形象。她意识到自己对社会、国家、世界发生的事关注太少,而这些恰恰是大学生所要承担的责任与使命。她审视差距,并暗下决心,要改变自己,开拓视野。
生活之趣
“自由”是哥大留给徐佩琪最深刻的印象之一。午休时间,哥大校园的草地上,或标志性建筑旁的台阶上,总是坐满了三三两两的学生。大家或吃饭,或随意地聊聊天、沐浴阳光。一天的课程结束后,徐佩琪也会闲适地坐下,享受一刻静谧的余晖,这自由的感觉可以洗去她一天的疲惫。
此次交换学习,令徐佩琪深感自豪的是她“一个人的旅行”。独自旅行让她更加勇敢地去结识陌生人,更加敞开心扉地去享受异国的旅途。从纽约到芝加哥的一路上,有许多陌生的朋友热情地与她打招呼:
“Your shoes are so beautiful.”
“Thank you!”
“Where did you buy it?”
“In China.”
与结伴旅行不同的是,一个人的“说走就走”能更深入地观察周围的事物,更細致地探寻心灵的收获,更独立地思考人生的意义。
哥大交换之旅,是学习之旅,是思考之旅,是沉潜之旅。思考在哥大,行走在哥大,思考者徐佩琪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endprint